摘要:局部1,请将手机横屏欣赏:。本件碧玉选用的为上等马纳斯碧玉,呈现菠菜绿带有黑色斑点,而绿色均匀,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乾隆 碧玉西园雅集笔筒」、Knight 先生收藏的「清乾隆 碧玉雕五老图笔筒」、 Harold E. Stack收藏的「清乾隆 碧玉御题诗云瀑飞棂图笔筒」均用此种碧玉材质,可以说是宫廷所使用的最高级别的碧玉料。

- 离崇正2019春拍预展还有8 -

萃华 · 古代文房清供专场(lot1745-2030)

拍卖时间:5月23日 顺延约16:00始

lot 1878

清乾隆 碧玉雕八仙过海纹笔筒

D:16.9cm; H:17.7cm

RMB: 600,000-1,200,000

来源:法国私人收藏

笔筒是中国古代不可或缺的文房用具,即使是智慧化办公日渐兴盛的当今社会,一款优雅别致的笔筒也是中国人书案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与共朝夕,相伴主人。本拍品构图复杂,采用减地高浮雕、浅浮雕、阴刻及大小管钻等多种工艺手法,使画面极具立体感,似一幅卷起来的山水画卷。其玉料、雕工及构图风格具有清代中期宫廷用玉特征。筒身雕镂以八仙乘槎为题材。仙人乘槎的典故流传幽远,晋代《博物志》记载大海可通天上银河,每年八月都有仙人乘槎往来其间,宋代以前「仙人乘槎」的题材较少,元明之后,逐渐在竹雕、角雕中出现,并引申为「八仙乘槎」。此件可称为八仙乘槎的精品。画中镂雕八仙人物,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众仙各手持法器,或交谈,或远眺,毫发毕现,体态各异,均仙风道骨,惟妙惟肖。海水翻起浪涛,水纹线条优美,四周配以山水风景、奇石花草,繁而得当,明显借鉴了江南竹雕工艺的构图。民间传说题材搭配起山水文人风景,雅俗并重,可赏可玩,实为供案上品。摩挲之余,思绪驰骋,可附仙人之槎,神游二百多年前的乾隆盛世。

新疆和田碧玉,又称玛纳斯碧玉,它的工艺制作高峰期在乾隆五十年至乾隆六十年,由宫廷垄断。查阅清宫档案,宫廷中碧玉笔筒的数量远不及白玉、竹雕、紫檀等。这与宫廷重视新疆玛纳斯碧玉有关,此种碧玉在清代民间不允许流通,只有宫廷才能使用碧玉,一般在宫廷内制作或江苏制造局等皇家织造局可以生产,其成品需进贡。也就是说清代宫廷,尤其在清乾隆至嘉道时期,所有玛纳斯碧玉器皿哪怕是没有落款的也一定是宫廷御制。乾隆四十七年官开金厂以后,商人在采金之际顺便将碧玉携带出山,进入市场,玛纳斯碧玉才逐渐为人所认识。而乾隆五十四年开始,乾隆皇帝颁布禁令,对玛纳斯碧玉实行了严格的管控措施,确定了私人贩卖运输玛纳斯碧玉的非法性。所以在清宫档案查阅碧玉,基本是在乾隆五十几年至六十年的时期,是玛纳斯碧玉在宫廷生产的高峰期。玛纳斯碧玉不再是民间流通的商品,而成为官方尤其是宫廷的垄断性资源,宫廷成为玛纳斯碧玉唯一的合法利用者。而且,据相关研究,对玛纳斯碧玉的查禁总体上比对和田、叶尔羌玉石的查禁竟然还要严厉得多。

局部1,请将手机横屏欣赏:

再看此件碧玉的料,高品级的玛纳斯碧玉特点是:颜色呈菠菜绿,加杂有点状的和条状的白斑,同时还存在有墨点,质地温润,油性有光泽,密度高。本件碧玉选用的为上等马纳斯碧玉,呈现菠菜绿带有黑色斑点,而绿色均匀,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乾隆 碧玉西园雅集笔筒」、Knight 先生收藏的「清乾隆 碧玉雕五老图笔筒」、 Harold E. Stack收藏的「清乾隆 碧玉御题诗云瀑飞棂图笔筒」均用此种碧玉材质,可以说是宫廷所使用的最高级别的碧玉料。

此种玉料他适合做大件器皿,所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碧玉中,多为礼器、仿古器、笔筒、册页、磬、香具炉瓶盒、玉玺,小件的有鼻烟壶、扳指、香囊、山子等玉摆件等。

根据《内务府活计档》乾隆六十年,护理江苏巡抚张诚基进贡单中碧玉笔筒交懋勤殿,交懋勤殿是皇帝读书的地方,批阅奏本及鉴赏书画。从《清宫陈设档案》中可见从乾隆至光绪时期,碧玉笔筒通常陈设在书法,比如说养性殿(见养性殿陈设钞本,三百八十一号碧玉笔筒一件)、燕喜堂(养心殿燕喜堂,碧玉笔筒一件)、宁寿宫三友轩(三友轩陈设档光绪钞本,碧玉笔筒一件)等等。可见碧玉笔筒是很受皇帝青睐,作为身边的相伴之物使用。

局部2:

中国历代都把玉器视为珍贵与吉祥的产物,若谈到玉,就不禁令人联想到清代玉雕,尤其乾隆一朝。在乾隆初期,宫中玉器本不多,并以古玉为收藏基础,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由于清军平定了回部准葛尔的动乱,在新疆地区行使统治权之后,中西交通得以保障,质地优良的新疆和阗美玉沿着古代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宫廷,并带动了清朝玉器最发达的时期。清代玉雕用玉广泛、作工精巧、题材造形高雅简朴,加上「造办处•玉作」工匠全是精挑细选自各地的琢玉高手,使宫廷玉器的发展进入了鼎盛辉煌时期,玉器品种也因而激增,凡举器皿、摆件、文房等……宫廷所制玉器无一不精,加上乾隆皇帝是我国有史以来对玩玉、赏玉与拥有玉器最有兴趣的一位皇帝,在他的推动下,从乾隆中期开始一时之间,无论宫廷与民间对玉的需求及制作水平都达到空前绝后的盛况。此件拍品正是清乾隆御制碧玉器皿中的代表之作。

参阅:

1.北京故宫藏「清乾隆 碧玉西园雅集笔筒」

2.《埃斯卡纳齐的回忆中国艺术品经眼录》,上海书画出版社,图125、图162清乾隆 碧玉笔筒

3.类似的笔筒(无款、无御题诗)尺寸高16公分、口径15.20公分的一件碧玉笔筒,于英国佳士得2009年5月13日编号54,主题「万国来朝」,最后以英镑961,300,等于人民币约1200万成交。

浏览“萃华”专场电子图录

3. 紫云凝英:端石老坑砚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