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兩家昔日傢俱“明星企業”同時宣告破產。

近日,好來屋廚櫃(廈門)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已被法院正式受理,目前進入破產清算階段;無獨有偶,國內最大傢俱企業之一誠豐傢俱也被執行破產清算。同樣是福建,同樣是傢俱企業,最後落得了同樣的下場——破產清算。

從“明星企業”到破產,這兩家福建傢俱企業的遭遇,只是全國傢俱行業的縮影。在過去三年,傢俱行業深陷倒閉潮,中小傢俱廠家“死傷無數,一片哀鴻”,它們在中國互聯網最鬧熱的時候,成爲了一個個漸漸遠去的落寞者。

曾經門面近千家,如今破產清算

陳曉黎是好萊塢超級大片癡迷愛好者。2001年,從國外參觀回來後,陳曉黎立即着手成立自己的櫥櫃生產企業,名爲“好來屋”。

他曾表示:“櫥櫃是一個很美的事業,既讓生活藝術化也讓藝術生活化。電影則是當代藝術最重要的表現手法。”

2003年、2004年,正值房地產爆發性增長,全國一線城市大部分房產的房齡纔剛剛接近10年,這部分的居民有二次裝修的需求,再加上市場和城市化進程的逐步的完善,裝修、櫥櫃行業迎來爆發期。

2010年是好來屋快速發展的一年。加上馬伊琍的代言,從廈門起家的好來屋發展迅速,逐漸成爲閩派櫥櫃的代表。

據好來屋官網顯示,公司是全國爲數不多的一家能夠生產實木、烤漆、膜壓三大核心櫥櫃部件的櫥櫃品牌企業。現有員工規模達600餘人,擁有廠房建築面積近50000平方米,年產值超8億元。目前,好來屋在全

國已擁有629家加盟店,公司計劃在未來2-3年,全國加盟店數量超過1000家。

但櫥櫃盲目招商的弊病日久開始顯露,2015年開始,不少櫥櫃企業接連倒閉。隨着馬伊琍終止合同,好來屋遭遇的多起糾紛也接踵而來。

據2016年7月媒體報道,好來屋櫥櫃就被爆出拖欠員工工資,上百號員工生活無着。2016年3月,有20多個員工集體申請勞動仲裁,仲裁結果是公司得給員工結清工資。但好來屋不滿意這一仲裁結果,隨即提出上訴。7月25日又有一批80多個員工申請仲裁開庭。

據每日經濟新聞不完全統計,好來屋近5年間牽涉15件金融借款合同糾紛、15件買賣合同糾紛、5件勞動爭議、3件民間借貸糾紛等裁定或判決。

2018年8月17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發佈的破產公告顯示,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廈門高林木業有限公司的申請,裁定受理好來屋破產清算一案,並隨機選定福建聯合信實律師事務所擔任好來屋管理人。

背後縮影:傢俱行業深陷“倒閉潮”

無獨有偶,國內最大傢俱企業之一誠豐傢俱也進入了破產清算階段。

8月20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李偉的申請,裁定受理誠豐傢俱(中國)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並指令福清市人民法院省裏本案。

公開介紹,誠豐傢俱(中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技、工、貿、礦產、服務爲一體,以傢俱製造爲本業,涉足高新技術、物料、石化、地產、礦業等領域,多產業經營的企業集團,擁有職工5000多名,總資產約30億元。

誠豐集團下轄4家實體制造公司,主營中高端辦公傢俱、紅木古典傢俱、鋼木傢俱、真皮沙發及傢俱五金等,企業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辦公傢俱十大頂級品牌”,是中國辦公傢俱行業傑出的供應商之一,連續多年被評爲中央和國家機關辦公傢俱指定供應商,被國務院僑辦評選表彰爲“百家明星企業。”

和好來屋類似,誠豐傢俱近年來陷入了大量訴訟糾紛,涉及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糾紛、與員工的勞動爭議。

從“明星企業”到破產倒閉,上訴兩家福建傢俱企業的遭遇,只是全國傢俱行業的縮影。

過去的這幾年,我們看到中國互聯網企業爆炸式發展,卻忽視了背後還有一大批傳統的實業工廠舉步維艱,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以傢俱行業爲例,在過去三年深陷倒閉潮,衆多昔日的行業”明星“企業,漸漸消失在公衆的視野中。

一位破產傢俱老闆的“自白”

倒閉的背後,有企業自身經營的原因,也有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網上曾經流傳着一位破產傢俱老闆的“自白書”,一度引發無數傢俱老闆們的反思和共鳴:

“我是2008年開傢俱廠,爲了達到快銷的目的,同樣的實木沙發,很多正規廠採購進口硬木製做,而我採購杉木製做,成本自然降下來一截,同樣的沙發腳,正規廠用全實木製做,而我選擇石膏塞在沙發腳裏,以增加沙發重量,充當進口硬木,就可以用最少的成本賺取最大的利潤。我明白,這其實是擦邊球,但爲了生存,顧不了那麼多了!”這段自白,正是中國傢俱行業早期的真實面貌。

轉折是在2014年。“在當時的市場中因爲低價,很快就在全國開闢出幾個大的代理商並且銷售量迅速增長,爲此開廠之初辦的很順利,幾年的時間我迅速累計了一些資本,於2014年初擴大了我的生產規模,增加了生產設備、工人,準備大幹一場。”

失敗的禍根就此埋下。“恰逢2014年行業初入低迷期,而且各地較大的代理商銷售量同時下滑,我心裏清楚如果僅是低迷期的原因,不會造成如此大銷售量縮水,後來我親自走訪市場喫驚的發現,經銷商紛紛都換成了正規品牌。直到2015年,銷售量一再下滑,致使我的資金鍊短缺,無奈下我只能選擇關廠倒閉。”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己企業倒閉之前,這位老闆已經目睹了身邊三家一樣的傢俱廠倒閉了。

最後,他反思,“現在我懂了,市場迴歸理性消費,隨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並非是產品市場需求不足,而是中國的零售市場已經開始踏上了精品消費潮,只有品牌沒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早晚會被傢俱市場甚至零售市場洗牌出局。”

“環保風暴”席捲,洗牌的時候到了

在外界看來,傢俱行業的“苦果”是自己一手釀成的。作爲高耗能、高污染的傳統行業,被淘汰似乎理所應當。

2018年1月1日,經歷了6年立法、兩次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

一紙令下,傢俱行業“瑟瑟發抖”。據瞭解,目前已有近30個省(市、自治區)陸續公佈了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環保稅具體使用稅額及項目數。其中,北京市收費標準全國最高,江蘇、天津、河北、四川等省市環保稅標準爲最低標準的3-5倍;寧夏、甘肅、江西、吉林等地區環境承載力相對較強的地區平移原排污費標準;山西、湖北、福建、雲南等部分省適當上調標準。

這意味着什麼?以一家年產值5000萬元的中型傢俱企業爲例,以後每年度需繳納大氣污染物稅額,累計約6-12萬元;需繳納水污染物稅額,累計約8-15萬元;需繳納鋸末,粉塵,化工垃圾,等固體廢物稅額,累計約15-30萬元;而需繳納噪聲稅額,累計約爲每月5000-2萬元。總結下來,一家中型生產企業的年度環保稅額,應該在30-70萬元。這個數字看似不大,但對於原本微利的廠家而言儼然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事實上,環保稅開徵對家居行業的衝擊不止於此。廠家把環保稅轉嫁到產品價格上,於是我們看到一幅“全線漲價”的景象——從原材料到配件再到成品,家居生產各環節徵收環保稅,層層疊加在一起,堪稱全線漲價,尤其是沙發軟牀、板式傢俱、浴室櫃、花灑、水龍頭、馬桶等衛浴產品,其漲價幅度將非常驚人。

中小傢俱廠家“死傷無數,一片哀鴻”。停產,限產,關停,查封,原料價格上漲,工人漲工資..........對於家居行業來說,這樣難過的日子似乎漫長得看不到盡頭。或許,在經歷了20多年的快速發展期後,這個曾經備受詬病的行業該到了洗牌的時候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