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当下最热门的影视剧那非《延禧攻略》莫属了!

“颜值智商双在线,制作精良莫兰迪”

自开播以来,其火爆程度一路飞涨,不看几集,都不能和小伙伴们聊天!

看延禧学理财,解读古代商贾大佬们的“财富攻略”

若按后宫戏的套路,免不了三千佳丽“争宠上位”只为得皇帝一眼青睐。

不过在剧中,“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高贵妃似乎更多在意的是自己一年的宫份;

看延禧学理财,解读古代商贾大佬们的“财富攻略”

黑化前“手头紧”的娴妃也同样遭遇过财富危机,如果她们早早的就有理财观念,未雨绸缪,或将以温良恭谦的秉性成为皇帝的贤内助,那人生命运或许就此不同...

看延禧学理财,解读古代商贾大佬们的“财富攻略”

以上两位妃子的遭遇也说明了:即使贵为妃子,也有为钱发愁的时候啊!追着《延禧攻略》的你是否Get到财富管理才是王道?

其实早在古代,以家庭或个人致富为目标的私人理财投资观很早就出现了

《易经·系辞》 写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首次提出了“理财”的概念。作为儒家重要的经典代表作之一的《大学》,虽然主要阐述了大人修学的宗旨,但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对财富观的论述。

管子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王安石道“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

这些,无不体现了古人对财富管理的重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历史上的这些财富管理“达人”吧!

范蠡——分散风险的商圣

范蠡是春秋时期的大人物,虽出身贫贱,但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就成为暴发户了,后人尊称为“商圣”。

范蠡有两句商业名言:一是“贵出如粪土,贱入如珠玑”是指低买高卖,二是“夏则资皮,冬则资纱,旱则资船,水则资车”这就是说经商要未雨绸缪、掌握先机。而这两点是古往今来很多成功的投资者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

范蠡最初从事农耕养殖和土产贸易,兼营捕鱼、晒盐等副业,后来涉及皮革业和制陶业。这种经营方法,好处就是风险分摊,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节,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

小浦解读

如今,很多投资者也跟范蠡一样,越来越具有风险分摊意识。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投资目标开始多样化,比如将资金进行海外资产配置以便将投资风险分散。

看延禧学理财,解读古代商贾大佬们的“财富攻略”

和珅——房地产投资界的鼻祖

和珅想必大家都知道,作为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贪官,他的财富和地位一时在清王朝是无人能及。既然懂得贪,当然也懂得投资理财的,不会白白让自己的财富贬值。

那么,和珅是怎么做的呢?买房子买土地。

据记载,他的财产包括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不得不说,他确实在投资方面是一个高手,他那些被查出来的,公开的未公开的,都是位于“市中心的地方”,真是应了如今李嘉诚的一句话,投资房地产,只有八个字: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有一次,朝廷动乱,地主为了留有后路而纷纷抛售房产土地,和珅却趁机低价收购,几年后再以高价租出去,这种战略眼光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小浦解读

撇去他的贪官之道不谈,拥有长期趋势判断的能力、强劲的信息搜集能力,通过正当的渠道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实现盈利是信手拈来。

看延禧学理财,解读古代商贾大佬们的“财富攻略”

胡雪岩——中国版的盖茨比

从一介布衣到到红顶商人,这位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被誉为中国商人的财富偶像。

他的秘诀在于“抓住机遇,以钱生钱”。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

他求新求快,善于资金运作,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还开了胡庆馀堂、丝栈,他把蚕丝做抵押,取得资金,再做另一笔生意,到蚕丝卖出,另一笔生意已稳稳的赚了钱。

小浦解读

这种理财方式,是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的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从而享受良好收益。

看延禧学理财,解读古代商贾大佬们的“财富攻略”

说到这里,小浦不禁感叹一下大道至简!古代商业大咖的 “理财攻略”放到现今也值得借鉴推敲。

若能拥有他们的商业头脑,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加以运用,也能玩转投资,走好财富人生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