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的問題不容小覷,可家長們被所謂的“土方”騙過多少次?

——班小迪

文 | Gloria

來源 | 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心痛,又發生一起因無知導致孩子死亡的悲劇。

2歲男孩平平,發燒驚厥,臉色發青,雙眼上翻,手腳抽動,喉嚨發出呼嚕聲響。

爸爸以爲孩子喉嚨被什麼堵塞,直接伸手進去摳喉嚨,結果導致孩子窒息,送到醫院也沒能搶救過來。

醫生表示:

每年醫院都會碰到三四個因驚厥死亡的孩子,原因無一例外,都是家長採用了摳喉這個錯誤的處置辦法。”

醫生解釋說:

“孩子高燒驚厥,家長不可自行處理,記錄好抽搐時間,能拍下視頻便於醫生診斷最好。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孩子會在5分鐘內自行緩解。之後,儘快就醫。

也有一些複雜性驚厥會超過5分鐘,甚至半小時抽搐不緩解,應立即就診。”

令人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往往會用摳喉、灌油、塞鐵勺等土方法處置,反而造成孩子二次傷害,甚至死亡。

我們都理解孩子生病,父母病急亂投醫的心情,可是,育兒必須科學,土方、偏方真的要不得。

前不久,9歲姑娘樂樂,手指被門夾傷,奶奶用花椒麪止血,引發感染,最終導致孩子手指中部進行了截肢。

去年,一位媽媽在微博直播,喂孩子喫活蝌蚪,說幫助孩子強身健體。

還有更荒謬的,家長抱着幼兒,直接讓鴨子啄小雞雞,據說孩子小雞雞膿腫,是被蚯蚓吹了毒氣,鴨子啄一啄,就能將毒氣逼出。

世界之大,土方之玄乎,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可那些玄之又玄的祖傳育兒祕訣,其實就是披着羊皮的狼,典型的坑娃沒商量。

1

坑娃土方之:燙傷抹醬油、牙膏、貓毛

中山市某醫院小兒外科急診,收了個被開水燙傷了三天的孩子,傷口滿是密密麻麻的毛。

家裏老人說,貓毛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於是,給孩子臉上粘滿貓毛。

結果,導致孩子傷口惡化感染,俏生生的孩子毀容了。

評論都震驚了:“我以爲燙傷塗醬油抹牙膏,已經是在傷口上撒鹽了,沒想到還有粘貓毛的?!”

據統計,燙傷排在孩子意外傷害的首位。

除了避免孩子被燙傷,父母學習正確的處理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衝脫泡蓋送五字祕訣,是美國燒傷學和國內權威急診公認的燙傷處理方式。

:用流動、清潔的冷水立即沖洗約30分鐘。

:皮膚降溫後,小心祛除表面衣服,如果衣服黏連在傷口,可以用剪刀剪開,千萬不要強行撕扯,避免二次傷害。

:將燙傷部位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鐘,防止熱力繼續向皮膚深層傳導而導致創面加深,能適當減輕疼痛、減少滲出和水腫。

:用無菌紗布或清潔乾淨的冷水浸潤的毛巾輕蓋住傷口,適當減少滲出和水腫。

:迅速送醫。

2

坑娃土方之:中草藥補身體

鄰居何老太,時常在綠化叢中拔某種植物,回家燉湯給小孫子喝。

據她說,這植物有奇效,她們全家身體強壯不感冒,就是因爲喝了這湯。

小區老太們受了誘惑,紛紛效仿。

結果,有一戶人家,喝了這植物熬的豬蹄湯,全家上吐下瀉,2歲多的小孫子,因爲被特意灌了兩大碗湯,住了半個月的院。

很多像何老太這樣的老人,根深蒂固地認爲祖傳祕方最好。

其實,這些所謂的草藥,沒有渠道查證,盲目相信,只會害人害己。

除了自採中草藥,七星茶、八寶驚風散等保健品也是有些父母很喜歡喂的安神藥。

總覺得但凡孩子易哭鬧、挑食、煩躁睡不好,喫這些藥就能萬事大吉。

對此,育兒專家張思萊醫生非常憤怒:

“我真的不明白有些媽媽,爲什麼不聽科學育兒的方法,卻偏要聽舊習俗,什麼新生兒喂七星茶,中草藥補身體,這些舊習俗會傷害孩子腸胃的。”

傷害腸胃,還只是最輕的症狀。

科學論證,市面的中草藥成品都沒有經過嚴格的臨牀藥物試驗,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沒有被驗證過,自行採摘的中草藥危害性更是巨大。

所以,就算老人把中草藥功效說得天花亂墜,請!一定!不要!給孩子喫!

3

坑娃土方之:卡魚刺喝醋、咽飯糰

前幾天,閨蜜經歷了一場魚刺驚魂。

孩子被魚刺卡住了,婆婆先給孩子灌了醋,又塞了好幾團米飯,然後又使勁摳孩子喉嚨,折騰得孩子把喫的東西都吐了出來。

閨蜜很擔心,但婆婆很篤定,大家都是這樣處理魚刺的,絕對沒問題。

孩子也不再說疼,閨蜜也就沒再堅持。

誰知,孩子下午喫點心,剛喫兩口,就吐了出來,點心上還帶血。

嚇得閨蜜抱着孩子就往醫院趕。

一檢查,魚刺劃傷了食道,最後,花了兩千多才把魚刺取出來。

醫生說,魚刺之所以跌到食道,十有八九是吞飯糰導致的。

卡魚刺,千萬不要折騰什麼土方法。

正確的方式是:讓孩子停止進食,減少吞嚥動作,儘快去醫院。

在耳鼻喉科,讓醫生用一個小鑷子夾出魚刺,幾分鐘,幾十元錢就可以搞定!

4

坑娃土方之:流鼻血仰頭、塞棉球

除了卡魚刺喝醋,流鼻血仰頭塞棉球也是大家口口相傳的土方法。

之前,我兒子的幼兒園舉行親子運動會,一孩子被球砸到,鼻血直流,校醫直接叫孩子仰起頭,又塞了好幾團紙巾。

我們都曾以爲,這就是正確的止血方式。

張思萊醫生卻指出,這兩種做法都是非常錯誤的。

流鼻血絕對不要仰頭:

仰頭可以及時阻止鼻腔出血,但因爲鼻腔和咽喉壁相通,血液會通過鼻後孔流向口腔,被孩子嚥下,刺激消化道粘膜引發嘔吐,甚至誤吸血液入氣道,引起窒息。

更不要塞棉球(紙巾)止血:

一是容易引起感染;

二是可能會導致在後期取出時,撕扯剛止住血的傷口,引起再次出血。

流鼻血,正確的做法是:

首先,讓孩子坐下,身體向前傾,鼓勵孩子張口呼吸,避免孩子將血液吞進肚子,造成嘔吐;

其次,用拇指和食指在孩子的鼻樑中部捏住鼻子,壓迫止血,一般壓迫10-15分鐘可以奏效;

同時,用冰袋裹住毛巾(避免凍傷)敷在孩子的前額鼻跟部或脖子後面,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並讓孩子吐出口內血液,避免誤吸或誤咽。

如果繼續出血,可以繼續按壓一個循環,並冷敷,馬上就診醫院耳鼻喉科。

5

害娃不償命土方之:溺水倒背

炎熱夏季,新聞裏經常有孩子溺水而亡的悲劇,也常看倒揹着溺水孩子奔跑的畫面。

在我們的理解中,包括在很多影視劇中,溺水必定喝進去很多水,利用溺水倒背、擠壓肚子等控水方法,把水吐出來,人就清醒了。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溺水倒背的方式,是陳舊的,無效的,錯誤的方法。

首先,如果孩子溺水之後還清醒,那說明肺部並沒有吸入太多水,也就不需要控水,這時候控水容易導致胃內容物排出,造成誤吸而窒息;

其次,如果孩子溺水之後昏迷,窒息缺氧纔是死亡的原因,這時候控水,會延誤心臟復甦的時間。

  • 如果發生溺水意外,最正確的急救方式是:

如果孩子溺水之後清醒,我們需要:

給予陪伴、安慰、和保暖。

同時,送診醫院,讓醫生檢查溺水對心肺腦的損害程度,進一步觀察診治。

(PS:記住溺水後必須去醫院,有些問題比如:後期肺感染、心臟或腎功能受損衰竭等,需要專業醫生判斷。)

如果孩子溺水之後昏迷但有呼吸,我們需要:

將孩子側臥;

開放氣道;

迅速清理口腔鼻腔異物;

呼叫120,等待急救車。

如果孩子溺水之後呼叫無反應:

我們需要花5-10秒鐘觀察。

如果孩子沒有胸部起伏,按壓大動脈(頸動脈搏動消失)或附耳胸前區無心跳,意味着已經發生心臟驟停,應爭分奪秒進行心臟復甦(參考2015年美國心臟復甦指南)。

如何做心臟復甦?

先給予30次胸外按壓,再進行2次人工呼吸,按壓頻率每分鐘100-120次;

之後繼續以30:2的方式,持續5個循環後,評估孩子生命體徵,觀察脈搏和自主呼吸,若仍無反應,繼續心肺復甦,直至救護車到來。

當然,爲人父母,需要掌握溺水急救知識,但更要防患於未然,提前做好安全教育。

6

活久見害娃土方,坑人沒商量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爲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雖然父母不需要考試,但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科學育兒。

更應該及時把「育兒土方」的危害告知老人,讓他們意識到:

輕信偏方,無知的愛真的會變成悔恨的痛。

孩子身上無小事,爲人父母要謹慎。

千萬不要讓孩子被意外傷了身,又被土方寒了心!

*來源:Gloria,修辭學碩士,曾任國企高管,現爲全職媽媽。八一八婚姻和愛情的真相,聊一聊育兒和育己的感悟。審稿專家 | 孫方舟,天津市總醫院濱海醫院兒科醫生,三甲醫院主治醫師,10年以上兒科診療經驗。本文轉載於微信公衆號“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1000萬孩子聽故事大全 ,爸媽的育兒寶典,轉載已獲授權。

這裏有優質的育兒資訊,這裏有優質的育兒美文,這裏有原創的班迪故事口袋,更多精彩盡在班迪俱樂部,期待您的關注!(ps,後臺留言育兒困惑即可享受專業的育兒指導 )

關注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