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告别那些困扰 幸好挂了护士的号

来源:生活日报(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曾几何时,在人们印象中,护士似乎就是打针、发药的代名词,“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更是一语道破了医疗体系内医护地位的悬殊。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护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护士工作由基础护理向更加专业化护理的方向发展。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如今的护士不仅是基础护理服务的提供者,更是患者病情的观察者、临床决策的参与者、治疗康复的实施者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者。

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像医生一样,护士也能坐诊看病。这些“坐诊看病”的专科护士,都是在特定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他们不仅熟谙护理专业知识,且在解决疑难护理问题等方面技高一筹;他们把优质服务送进患者心坎,将护理专科特色门诊打造成为医院的又一个特色品牌。

创面诊疗中心:关爱造口伤口,守住生命尊严

为挽救直肠膀胱等病变患者的生命,医生会通过手术切除病变部位,然后将肠的末端缝于腹壁的一个开口,用来排泄粪便,叫做“造口”。造口治疗师,这个普通百姓还感陌生的职业,近年来在造口伤口患者的规范化诊疗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72岁的张先生几个月前被检查出直肠癌,医生通过手术切除了病变部分,并在他腹部做了造口。他好不容易坦然接受了自己成为一个“造口人”的事实,却在术后第3天被发现造口黏膜坏死。

国际造口治疗师、省千佛山医院创面诊疗中心副主任护师徐小琳告诉记者,他们为其清除了坏死的造口组织,但造口黏膜分离,造口回缩,因此,在抗感染之余,还为其选择了促进肉芽生长的敷料。术后11天时,造口与皮肤表面平齐,分离处基本愈合。后来,通过凸面底盘的使用,解决了造口低平的问题,术后14天,患者造口长好,随即出院。

“如果当时没有正确处理,造口回缩,就可能把排泄物直接排到腹腔里,造成腹腔感染,甚至有致死风险。”徐小琳说,借助功能性敷料和先进的造口产品,帮助患者快速愈合,这是专科护士的优势。

“幸亏有专科护士,不然我这只脚就不完整了。”今年71岁的任先生介绍说,他因糖尿病足部溃疡两个多月,右足第2趾伤口感染腐烂骨外露,辗转多家医院、花了不少钱,都被告知只能截肢。后来,他慕名来到省千佛山医院,在徐小琳等护理专家的精心护理下,一个月左右,原本暴露的骨骼就被新鲜的肉芽覆盖,伤口愈合,自然也没了截肢的风险。

省千佛山医院创面诊疗中心主任刘峰介绍说,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伤口患者越来越多,慢性伤口及难愈性创面的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山东省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委员会及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的牵头主办单位,省千佛山医院于今年5月初成立了山东省内第一家创面诊疗中心。

据悉,该中心将原外科换药室、造口伤口门诊整合在一起,以造口治疗师为主,配有骨创伤外科、血管外科、内分泌科、胃肠外科、皮肤科等科室的多学科团队,以保证创面得到系统全面的最佳处理。其主要业务范围除了各类急慢性伤口的诊疗,包括各类擦伤、挫伤、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血管性溃疡、放射性皮炎等,还有肠造口、泌尿造口术后康复指导及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失禁患者的康复指导,和淋巴水肿患者的康复与诊疗。今年上半年,中心接诊伤口患者、造口、淋巴水肿及各种处置3000人次,院内会诊4000多人次,为临床解决了众多疑难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造口伤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淋巴水肿治疗门诊:为肿瘤术后放化疗搭起“保护伞”

今年4月18日,省千佛山医院率先在省内成立淋巴水肿治疗门诊,让淋巴水肿患者得到精准化诊疗。曾饱受淋巴水肿困扰的市民张女士,便是首批获益者之一。

“最严重的时候,右手臂比左手臂大一圈,整天肿胀难受,现在不仔细看,已经看不出两条手臂的差别了。”今年76岁的张女士是一名退休老师,十年前做过乳腺癌手术。威胁生命的肿瘤切除了,但后遗症——手臂上的淋巴结水肿,却困扰了她多年。

省千佛山医院淋巴水肿治疗门诊开诊后,张女士慕名找到了省千佛山医院主管护师张云。张云是该院首位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目前山东省内仅有22人取得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资格证书。

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张女士的淋巴水肿情况明显改善,外观上已经和正常一侧肢体几乎没有差别。更让她感到欣喜的是,手臂麻木、肿胀的感觉逐渐消失,原来僵硬的手指也能得以舒展。

张云告诉记者,淋巴水肿是指因淋巴循环障碍,导致淋巴液在组织间隙滞留所引起的包括组织水肿、慢性炎症、组织纤维化及脂肪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常见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妇科肿瘤、泌尿外科肿瘤术后及骨科术后下肢水肿患者,在常见疾病中排第11位。其中,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达10%—30%,且病人终身都有发病可能。

“张女士当时因切除了一侧腋窝淋巴结,造成淋巴循环通路阻断,淋巴液回流不畅,从而导致组织液聚集在组织间隙,于是出现患肢手臂肿胀、肢体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受限等。”张云说,如果任病情继续发展,严重者可能出现整条手臂脂肪堆积、纤维化,甚至糜烂、皮肤癌变,需要截肢。由于目前尚无针对淋巴水肿的特效药物,物理治疗和综合消肿治疗是目前国际淋巴协会推崇的治疗方法。

张云介绍说,淋巴水肿消肿治疗包括皮肤护理、徒手淋巴引流、绷带压力治疗、功能锻炼、弹力袖等,其中,重点在手法淋巴引流与多层绷带包扎。一般来说,治疗淋巴水肿一个疗程约14—21天,每次治疗时间约为2个小时。

据悉,淋巴水肿治疗门诊成立后,通过采用早期筛查、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在患者水肿早期即可及时进行治疗,可以实现对病情的有效控制。病人家属也可以跟着医生学习治疗技巧,回家进行辅助治疗。目前,已有数十例患者获益,另有36名患者已预约秋天治疗。

PICC门诊: 中长期静脉输液“一针”治疗全过程

在肿瘤科,常常会看到一些患者的胳膊上有一个导管,在输液结束后也不拆除,这个导管就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英文简称为PICC。

省千佛山医院PICC门诊护士长、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副组长赵军燕告诉记者,PICC是一根细细的、柔软可曲的导管,从肘部或上臂静脉置入,最终达到上腔静脉,可以提供7天至1年的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适用于需中长期输液、肠外营养、肿瘤放化疗、老年输液患者及ICU患者、外周静脉条件差的患者。穿刺痛苦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

“很多药物在进行外周静脉输液的时候,由于其特有的药物理化性质,会引起诸如静脉炎、血栓及药物外渗的风险,一方面造成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患者血管也遭受了不可恢复的破坏,严重影响以后的药物输液治疗。”赵军燕说,由于PICC末端在上腔静脉,上腔静脉血容量大,血流速度快,刺激性药物及发疱剂药物能迅速得到充分的稀释,从而达到保护血管、保障静脉治疗安全的目的。另外,PICC全程治疗“一针化”,可以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患者在带管期间可正常生活,甚至可以进行部分娱乐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在2010年,省千佛山医院就单独成立了PICC门诊,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复杂外伤等外周血管损伤严重患者选择了便捷、安全、舒适的PICC置管。如今,该门诊月平均穿刺170例左右。

“除了长期输液的患者,难打针的患者也适用PICC,超声引导下的PICC,终结了打不上针的难题。”赵军燕曾接到相关科室求助,说有一名终末期肾病的患者,长期输液破坏了周围血管,加上水肿严重肉眼已经找不到血管,虽然明确是临终状态,但家属不愿意放弃抢救。赵军燕赶到后,在超声引导下顺利置管,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虽然最终病人还是在两三天后去世了,但其家属不会因为没有尽力而感到遗憾。

PICC门诊还将血管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方式应用于部分患者的静脉采血、留置针穿刺等方面。上个月,医院心内科曾接到一名疑似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但肉眼找不到血管无法完成穿刺,赵军燕赶到后,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静脉留置针穿刺,促成了第一时间的确诊和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因为静脉导管要在7天内消毒和冲洗,考虑到一些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的需要,省千佛山医院成立了一个志愿者服务团队,在休息时间为带管回家的病人上门服务,只收取正常换药的费用。

除此以外,作为省内龙头医院,他们还致力于省内各级医院PICC技术的帮扶和指导工作,以期让更多患者能享受同等水平的护理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