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終審袁麗娜 圖文編輯:潘存英

17歲男孩跳橋事件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人們已逐漸淡忘。 生活就是這樣,沒有時間抹不平的。

剛剛看到事件視頻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是疑惑:發生了什麼呀,怎麼就跳橋了?之後撲天蓋地的微信文就來了,有指責孩子沒有承受力的,有指責媽媽不該說難聽的話的......我覺得都有道理。對的,大部分時候我就是一個覺得大家都說得很對的人,所以也沒覺得要說什麼,各抒己見挺好的。

不過,後來我發現了自己的看法。因爲我是一個媽媽,我也曾經歷過類似的事情,雖然沒有跳橋這麼嚴重,但也是我無法承受的。我覺得在類似的事件中,我可能與這位媽媽有一些內心相似的感受吧,所以我希望的是做媽媽的一顆心也能被體諒。或許有些媽媽某些時刻氣得不行恨不得孩子去死,但是我相信媽媽大多數時候不是這樣的,她們只是在盡力做好媽媽的本分而已。

那我講講我曾經和孩子發生的故事,雖然沒有嚴重後果,但是想起來還是後怕,與這個事件有些共同點。

三年前,有個孩子的同學住在我家。有天一起出去玩,我家孩子把同學不小心絆倒了,這倒沒什麼大不了,關鍵他的手有點破了。

我就問:“疼嗎?”

這個孩子回答:“有點。”

我家孩子在旁邊不以爲然地說:“有什麼疼的?不就破點皮嗎!”

我立馬覺得我家孩子的話很刺耳,但沒有說什麼,就和那個孩子說:“要不,咱們回家處理一下。”

這個孩子還沒說啥呢,我家孩子又說:“真嬌氣,這麼點疼都忍受不了。”

我真得受不了了,於是說:“你和他道歉。你這樣的狀況下不疼,並不證明他這樣的狀況下也不疼。”

我家孩子就不道歉,然後說不玩了,要回家,我說:“回家就回家。”於是就領着這個孩子往家走,我家孩子騎着自行車跟在後面。但是走了一會兒,我回頭看不到他了。我猜想他可能因爲生氣不和我們一起走,也行,反正一會兒匯合就好。可是等到了樓門口,我還沒有見到他。

我等了一會兒,他還沒有回來,我就和他同學返回到剛剛玩兒的地方,我家孩子也不在。

我忍不住了,已經超過我的底線了,當時我家孩子纔不到9歲,我腦子裏各種念頭翻騰:他走到哪裏了?會不會被人拐走了?

如果他被人拐走了,最後和媽媽的畫面,是媽媽責備他,覺得他不夠好。我真是太差勁了!怎麼就不能跟他好好說話呢?

孩子還沒有回來,我在樓門口等着,忍不住繼續想:如果他就這樣走丟了,我怎麼辦呀?如果事情重來,我還會讓他道歉嗎?我還會生氣嗎?

我使勁問自己,我真的很擔心,但是我也真的還是會按照剛纔的方式來處理呀。我是希望我的孩子體諒別人,與人爲善的呀!我不可能因爲害怕他不開心,就不引導他做人呀!可是如果孩子沒回來,留給他最後的印象就是媽媽訓斥他嗎?是的,可能就是這樣,但我在那個當下怎麼能夠預期到後面發生的這些呢? 我也只能當個真實的媽媽呀!我發現我只能接受如果孩子找不到了,那也就只能這樣了,我只能承擔這個結果。但返回到之前的場景,我也還是會要求他道歉的。

我的那顆心呀,七上八下,我真得受不了了,我的孩子怎麼還不回來呀?

就在我要奔潰的時候,我的孩子回來了,他說到樓門口沒看見我們,就又返回去找我們了。我的眼淚大滴大滴地落下來,我緊緊抱着他說:“媽媽愛你!這半天媽媽擔心死了,你抱抱媽媽吧。”孩子也緊緊抱住我。那一刻我忍不住在內心感恩老天:上天保佑!我的孩子回來了!我沒有遺憾終生。

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如果我的孩子真的走失了,我就是和那個“17歲跳橋男孩”的媽媽一樣,可能捶胸頓足地後悔,但是之前的事情,我就不做了嗎?我想我還是會做,因爲我是媽媽,我沒有辦法。或許這個“孩子跳橋”事件另有隱情,我不得而知,我想說得是:做媽媽不容易,但是我們還是要做呀。

要給到孩子愛,也需要給到引導呀。

怎樣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我真地覺得媽媽們要提升接納力,給到孩子無條件的愛。就是讓孩子感受到不管怎樣,他都是被愛的,事情錯了不等於人錯了。有這樣的基底,孩子才能更好地被支持吧。

有的時候想想,此生我們究竟來體驗什麼呢?怎樣的人生纔是你想要過的人生呢?真的想不明白,不過我在去年五一的人生遊戲的真相工作坊有了很深的感觸,真地體驗了才知道。

今年暑假我會在恩施帶領人生遊戲的真相工作坊點擊查看詳情),我們人生的真諦究竟是什麼呢?歡迎你來體驗吧。

在這四天高濃度的氛圍中,你可以好好思考一下,你的人生如何度過,你將如何協助你的孩子過好他的人生,相信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小夥伴們,暑期計劃早打算哦!今年暑假在湖北恩施和武夷山各有1個接納力親子營哦,詳情請點擊如下鏈接哦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可以幫助更多家長,

請轉發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羣,

大家來幫助大家,

一起輕鬆育兒。

END

- 作者介紹 -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