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大農業我們很羨慕,每次那些去到美國進行考察的農業從事者、研究者、領導者,看到美國農業的機械程度都不免發出“人家的效率確實高啊”、“農民種地真是一點都不勞累啊”等系列感嘆之聲。近些年,我國的農業機械化也開始被重視起來,並以極快的速度推行全國。《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發現我國推行的機械化存在着一些隱患:

第一、各地區間農業機械化水平嚴重不均衡。

這些隱患不解決,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將受極大阻礙!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的過程體現了與中國農村社會經濟、文化背景相適應的有別於經濟發達國家農業機械化的特點,這就是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平衡性。由於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農業的發展水平也不均衡,所以就會存在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地方,農民收入增長快,農民對農業機械的購買數量較多,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相對較快;而相對於我國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來說,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速度慢,農機擁有量少,農業生產水平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第二、農業機械裝備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

這些隱患不解決,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將受極大阻礙!

農業機械結構較爲不合理的地方有這幾點:一是部分農業機械老化嚴重,更新換代乏力;二是運輸機械多,農田作業機械少;三是動力機械中小型機械多,大中型機械少;四是農機作業配套機具少,配套比率低;五是低檔次機具多,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新型機具少,高性能機具少。

第三、農機門類品種上存在明顯缺陷。

這些隱患不解決,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將受極大阻礙!

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產環節上存在着較大的差距。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水田機械化水平太低。我國有0.25億h㎡水田,稻穀產量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40%,但是由於缺乏適用的水田機械,水稻生產仍主要靠手工作業,機械播種、插秧只佔種植面積的2.2%,機械收穫佔2.5%,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機播水平的1/10和機收水平的約1/5,嚴重地制約了水稻生產的進一步發展。近幾年,我國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下降,南方一些地區出現的土地拋荒現象與水稻機械化嚴重滯後具有直接聯繫。在農田作業各主要環節上,收穫機械化是水平較低需求最大的一類。

第四、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低,整體效益差。

這些隱患不解決,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將受極大阻礙!

鄉鎮農機管理服務工作下滑,農機維修管理關係不順,農機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運行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有實力的農機大戶少,農機專業服務隊、農機協會等農機合作服務組織的發展剛剛起步,還不夠規範。分散在千家萬戶的農業機械使用水平低,農機經營總體效益差。

第五、農業機械裝備結構不合理。

大中型機具較少,小型農機具居多,配套率過低,農機作業範圍狹窄,致使其整體功能的發揮受到限制,從而影響了農業由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化生產的轉化。農機化發展中存在結構性矛盾,農機總量增長較快,但先進技術的應用仍較慢;雖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農機已開始向一些特色產業應用,但應用的步伐仍較慢。

第六、農機具科研開發配套系統建設落後。

這些隱患不解決,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將受極大阻礙!

新技術、新機具發展緩慢,滿足不了當代農業生產的需要,農機化科研、推廣隊伍亟待壯大。示範手段落後,信息化、標準化建設滯後,不能及時掌握有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動態信息,難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農用機械的普及和使用水平,幾乎可以算是代表着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只有當我們的農業機械水平上去了之後,大量的農民才能解放出來,農民的收益才能穩步提升。因此,在以後農業機械普及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儘量避免以上的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穩步推進機械化的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