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滋楠

阿滋楠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aat 阿滋楠(旅行、美食線路攝影師)微博 http://weibo.com/maat 約稿約拍、博客微博合作採訪等發私信阿滋楠旅行祕籍公衆微信號:azinannan

抵達突尼斯城後,這裏離城市很近,本身新城沒多大看頭,突尼斯是穆斯林國家,據說首都突尼斯市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的穆斯林人,生活行爲比中東那些穆斯林國家來說也算是開放了許多。在這裏看到的女人,並不是包頭巾穿黑袍,甚至還看到有養豬喫豬肉的。迦太基是到了突尼斯的第一站,厚重的歷史和可以拍出彩的建築不會讓你有所遺憾的。到這裏可以包車或者打車前往,在這裏看到的迦太基殘存的遺蹟大多數還是羅馬人在佔領時期重建的。天氣晴朗偶有多雲,從門口進入,放眼望去規模宏大。可以看得到殘存的劇場、渡槽、公共浴池、大廳等建築,從而瞭解那個時候爲之付出的工程之浩大,設計上的盡心盡力。

據瞭解,1978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迦太基遺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名單中。突尼斯政府在這個遺址建立了國家考古公園。

來這裏一定要查清楚他完整的歷史,整個旅程纔算完整,在西元前8世紀~前146年,迦太基帝國(Carthage)是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國家。當時這個帝國是很強勢的,疆土遼闊。首都迦太基富極一時,在地中海地區是最有活力和聲望的經濟強國。

好景不長,在三次布匿戰爭中被隔海的羅馬共和國打敗而滅亡,於是也就有了羅馬人的統治,有了後來羅馬人在這裏的建築。

駛入迦太基時,還有一處搶眼的建築:聖路易斯大教堂,看資料,這裏紀念的是十三世紀法國國王路易斯九世——他兩次率十字軍東征,1270年第二次東征突尼斯時就是在這裏遇到了瘟疫,最後竟病死在這塊土地,人稱“最後的十字軍戰士”。1297年被羅馬教皇封爲聖徒,成了唯一封“聖”的法國國王。1881年當突尼斯淪爲法國殖民地後,法國人首先便想到這位聖徒國王,1890年建起了這座大教堂,高聳的尖頂直到今天,仍是迦太基最搶眼的建築。

迦太基城的遺蹟迦太基眼下仍有很多遺蹟可尋,如碉堡、水渠、神廟、音樂廳、劇場、澡堂、競技場等的殘存部分。

離古城廢墟不遠處,古羅馬皇帝安東尼建造了一個大型洗浴中心,浴場臨海而建,用水全部來自於60公里外的山泉,集更衣室、熱水游泳池、按摩室、蒸浴室、溫水室、冷水室和健身房與一體,堪稱綜合性娛樂場所,是當時貴族醉生夢死之處。

作爲世界文化遺產和突尼斯國家考古公園,彷彿那裏的每根石柱、每堵城牆、每座拱門乃至每塊石頭,都在講述着迦太基那沉重而富有傳奇的故事。三千年前,一位名叫艾麗莎(Elissa)的腓尼基公主,爲了逃避企圖獨攬大權的哥哥對她的追殺而西渡地中海來到了這裏。當她看到這裏風景漂亮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並可控制地中海的交通要道,於是決定修建一座城堡。但是土地呢?根據當地土著的柏柏爾人的規定,外來人佔有的土地,最多不得超過一張牛皮的大小。

聰慧的艾麗莎巧妙地利用了柏柏爾人這條規定,她將牛皮剪成一根根又細又薄的皮條,然後將它們連接起來圈起了一大片土地——就這樣,迦太基城誕生了。

走到高處看到遠山映襯下的遺址,份外恢弘。

這裏還可以看到可愛的動物和植物,這裏荒廢的殘垣斷壁正好是自然的樂園。

在突尼斯的盾形國徽上,有一幅海洋中航行帆船的圖案,據說它象徵着三千年前腓尼基人(Phoenicia)第一次乘船來到突尼斯——呵呵,正是這些腓尼基人,締造了突尼斯歷史上最古老的王國迦太基。

遙遙的望去,只見地上零星地散落着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古蹟殘痕碎石,厚重石塊砌成的牆基、粗大斷折的花崗石圓柱,顯示着當年巨型建築的規模和輝煌;每一道裂縫似乎都承載着一段歷史,各式形狀的花崗石柱雕刻精緻。

遺址公園包括對公衆開放的8個區域,門票爲聯票,價格爲8個第納爾,照相需另加1個第納爾。從突尼斯市Marine車站乘坐從這裏開出的Tunis-Gouette-Marsa(TGM)市郊火車,在Cathage Hannibal車站下車,登上Byrsa Hill山的頂部,就可以看到迦太基遺址的全景。

突尼斯貼士:

1、突尼斯酒店沿用歐式環保系統,需要自帶必要的洗漱用品,例如牙刷,牙膏和拖鞋。

2、突尼斯烤全羊很有特點,要體驗。以整隻羊掏空後填入米飯、杏仁、松子、葡萄乾、橄攬、肉丁等在炭火上烤制而成,獨具異域特色。

3、突尼斯當地不能直接拿人民幣兌換第納爾,所以要現在國內換成歐元或者美元,再從突尼斯拿美元或歐元兌換成第納爾。

4、國內GSM 手機與突尼斯兼容,出國前開通國際漫遊即可自由撥打電話。

5、一般酒店的大堂都可無線上網,不少還能免費。

6、突尼斯是北非諸國社會治安最好的國家,民風淳樸。

7、突尼斯的電壓爲220V,插座類型同歐洲的一樣,“德標”插頭轉換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