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发病年龄偏大的疾病,通常见于四五十岁的群体,多见六七十岁患病,是血液科中的常见恶性血液肿瘤性疾病。虽然在血液科是常见病,但在其他的科室却因为疾病的一些“大众化”症状已经非血液科医生经验不足的情况而频频发生误诊病例,也有部分骨髓瘤病例早期没有体现出有关疾病的迹象,导致耽误数年后才得到确诊。

医学者表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特别容易漏诊和误诊,从而使得患者缺乏正确的防治措施,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为了能够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也为了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更好的鉴别明确疾病,需要了解误诊原因,下文进行相关解析。

这些大众化症状,导致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增高!

骨痛,常被误诊为骨科疾病

骨痛在大多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是首发和突出的临床表现,因骨髓瘤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激活破骨细胞,造成骨质疏松,溶骨病变。骨痛常见于腰骶、胸背部,早期与骨髓瘤细胞浸润、骨质疏松有关,程度不重,可自发暂时缓解,最易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等骨科疾病。

免疫球蛋白尿,常被误诊为肾脏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轻链从肾小球滤过并沉积于肾小管内,引起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加之高血钙、高粘滞血症,淀粉样变以及骨髓瘤细胞浸润肾脏等,肾脏损害和肾功能障碍常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并发症及早期表现。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约半数患者可发生肾功能不全,而被误诊为肾脏疾病。

高粘滞血症,常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在临床上多合并高粘滞血症,导致微循环障碍、贫血及瘤细胞的浸润,特别是瘤细胞分泌的大量轻链沉淀于心肌或中枢神经系统中导致的淀粉样变性,常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由于多发性骨髓瘤可有骨髓瘤细胞恶性增生,浸润的情况,会进而影响到正常的造血组织系统,导致人体造血功能以及肾功能的损害,大多还合并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低下和(或)血小板减少,早期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纳差、头晕等贫血症状,还可能存在出血等影响到血小板、凝血功能的表现。如果早期单靠血常规来很难确诊,往往会被误诊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

还会因为正常造血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可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进而容易导致病原体的侵入,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由于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减少,B、T淋巴发育缺陷导致免疫缺陷,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患者反复感染,特别容易发生老年肺炎及呼吸、泌尿系统疾病而误诊)。

对此,需要大家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而言,提高此病的病理知识认知,避免疾病误诊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另外对于已经确诊骨髓瘤者,疾病对于病患的危害及对生活带来的影响不小,及时对疾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及了解相关防护病症手段是关键所在。

多发性骨髓瘤病友会微信公众号:jjgs1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