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勇立潮頭、唱響工業強市主旋律,重塑太原產業競爭新優勢!"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工業經濟提出了宏偉願景。

我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去年首次突破3000億元,工業經濟如何再上一層樓?記者採訪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薛新福。

太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薛新福

邁上新臺階:

規上工業總產值

首次突破3000億元

2018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3000億元。“去年在錯綜複雜的內外環境下,我市工業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0.8%,比全國高4.6個百分點,比全省高6.7個百分點,領跑全省,居中部六省會城市第二,爲近六年來最好。”薛新福告訴記者,邁上這個新臺階,反映了我市工業總規模和總水平進一步提升。

同時,工業經濟也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比如,工業結構繼續優化,非傳統產業增速加快。

非傳統產業(除煤焦冶電行業外)增加值增速17.8%,同比加快8.3個百分點。

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16.6%,同比加快2.6個百分點;佔比爲14.9%,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19.2%,同比加快8.1個百分點;佔比爲11.3%,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的比重上升,增速加快,表明我市轉型發展成效顯現。

2018年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比 GDP 高1.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佔 GDP 的比重較2017年上升1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發展起到了明顯的拉動作用。

打造新優勢:

加快製造業

智能化轉型步伐

智能製造是當前全球製造業的發展趨勢,也是我國加快推進製造強國的關鍵。

談到這裏,薛新福說,我市落實國家、省智能製造戰略,已經培育了一批智能製造試點、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等項目,初步形成了各行業協同推進智能製造的良好氛圍。

目前,我市擁有中電二所、太鋼不鏽、智奇鐵路、科達自控4個國家智能製造試點,太航儀表等6家省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分別佔全省總數的66.7%和31.6%,爲推動我市乃至全省智能製造發展起了很好的標杆帶動作用。

“推進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努力營造智能製造發展生態環境,加快製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轉型步伐,使智能製造成爲我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打造我市制造業競爭新優勢。”薛新福對記者說,智能製造是製造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促進我市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建設製造強市的重要舉措。

市工信局將積極推動智能製造重點項目建設,以中電二所、太鋼等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爲標杆,在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培育國家級、省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帶動行業智能化水平提升。

開創新局面:

在改革中保持

凝聚力和戰鬥力

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市工信局面臨職能的調整和人員分流。對此,薛新福表示,要在改革中保持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對全市已經確定的目標、已經做出的部署,細化責任分解,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完成時限、工作標準等要素,盡最大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結合不久前舉行的市兩會,薛新福闡述了今年的工作思路。

· 一是抓好補短板、強優勢兩個關鍵,增強工業發展後勁。

加快發展非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努力形成多元支撐增長的格局;抓好轉型項目建設,加快在建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推動已簽約項目全面開工,爲完成“十三五”發展目標奠定基礎。

· 二是堅持產業集羣發展,提升產業整體素質。集聚裝備製造、新材料、信息技術產業競爭優勢,全產業鏈佈局,全產業鏈招商;裝備製造產業圍繞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加快向“智能製造”轉變;信息技術產業在自主可控、先進計算等領域,着力培育領軍型、帶動型產業;新材料產業在化工新材料、不鏽鋼深加工等領域,加快突破關鍵技術,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 三是堅持創新驅動,增強工業經濟內生動力。重點抓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中心培育、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和智能製造重點項目建設,促進新技術產業化、市場化。

同時,發展信息化和大數據產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打造新的增長極。

太原晚報記者 何寶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