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界又出大新聞了,瑞幸賣咖啡9個月虧了超過8億,而老闆很“淡定”,相關專家表示已經很賺。

賣咖啡9個月虧了超過8億,老闆很“淡定”,專家表示已經很賺

瑞幸咖啡

在2018年即將結束的日子,美食界又爆出了一個特大新聞,剛剛完成B輪融資的瑞幸咖啡被媒體曝光的財務問題。但是據相關人員稱瑞幸咖啡對虧損數據毫不在乎。

2018年的開店計劃,瑞幸咖啡已經在12月25日提前完成,2018年的最後一個店是瑞星咖啡,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店,瑞幸咖啡在過去的三個季度裏,總銷售額是十分可觀的,達到3.75億元,但是4.37億元的毛利潤虧損,與8.57億元的淨利潤虧損,卻也是咖啡界駭人聽聞的數字。

這個虧損數字的來源與銷售額是有極大關係的,可以說現在瑞幸咖啡明知道虧損,卻還要照着虧損去賣咖啡,業界稱這種模式爲“補貼獲客模式”,這種模式在業界也是頗具爭論的,許多采用這種模式的商業已經倒閉了,因爲這種模式確實很難生存。

賣咖啡9個月虧了超過8億,老闆很“淡定”,專家表示已經很賺

瑞幸咖啡

再賣一杯咖啡虧一杯錢的情況下,從今年1月份第一家店試營業開始,到現在爲止,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以虧損的狀態賣出了8500萬杯,總消費的客戶更是高達1200萬之多。

雖然在此以前瑞幸咖啡是虧損的,但是據說瑞幸咖啡現在賬面上的資金依然很充足,高達4億多的美元,按目前的虧損狀態來看,最少也能虧上3、4年。瑞幸咖啡的相關人員更是向記者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全年的虧損會遠大於這個數字。通過補貼迅速佔領市場是我們既定戰略,虧損符合我們預期。”

瑞幸咖啡的盈利模式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其創始人楊飛有在朋友圈解釋過瑞幸咖啡的自營模式:是通過盈利補——貼營——銷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說賣出去這杯咖啡其實是掙錢的,但是經過補貼之後卻又不掙錢了,不過不掙錢的咖啡最終變成自有流量,也就是通過這樣的模式培養喝咖啡的人羣。

賣咖啡9個月虧了超過8億,老闆很“淡定”,專家表示已經很賺

瑞幸咖啡

可以說補貼消費模式在之前已經有人成功了,不管是網約車或是共享單車,最開始的採用的都是這種補貼消費模式,就是養成人們依賴消費的習慣。花巨資使人們認識和了解市場,瞭解新鮮事物,培養生活習慣,已經是輕車熟路的過程。而且中國食品行業的分析師朱丹蓬分析過,就目前是市場的新零售,想要獲得用戶成本很高,人均達到300元,而瑞幸咖啡的成本卻低到不足80元,所以說在瑞幸賣咖啡9個月虧了超過8億,老闆其實很“淡定”,而且相關專家分析後也表示已經很賺了!

瑞幸咖啡創始人所打造的就是用補貼佔領市場的策略,可能在未來很多的時間裏,都會通過補貼的方式來佔領市場,但是補貼力度不會像最開始打入市場時一樣大。咖啡店現在已經成爲多元化的模式之一,各種甜點小食應接不暇,網紅食品也是多種多樣,這類個性食品的加入也會增加咖啡店的收入增長點。

賣咖啡9個月虧了超過8億,老闆很“淡定”,專家表示已經很賺

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對比其他如網約車、共享單車,通過補貼模式佔領市場的前輩們來講,是有很大優勢的,因爲咖啡界像這樣大規模補貼做品牌的幾乎是沒有,競爭也沒有那麼激烈,而且其實瑞幸咖啡不需要很大的佔地面積,前期投入及開店開銷都不算高。

從以上來看,瑞幸咖啡或是說中國咖啡美食界,是有很大發展前景的,中國的咖啡行業現在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隨着人們消費觀念即收入不斷增加,在以後的幾年甚至幾十年中都仍有提升空間。隨着咖啡文化在中國的不斷滲入,咖啡這個“外來的和尚”會在中國越走越好。

美食界出這麼大的新聞,你們認爲瑞幸這麼虧它還能走多遠,大家評論區一起探討下看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