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結中國治理智慧,貢獻中國經驗

長篇報告文學《橋——“楓橋經驗”55週年風雨歷程》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

2018年12月28日下午,魯迅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衣向東的長篇報告文學《橋——“楓橋經驗”55週年風雨歷程》作品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隆重舉行。

本次研討會由全國公安文聯、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主辦,啄木鳥雜誌社承辦。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吳義勤,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長李劍濤,全國公安文聯副主席武和平、張策,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閆繼忠,《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中央政法委宣教局吳春平處長,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李朝全,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建外派出所所長李祖全,著名導演康寧,及本書作者衣向東等出席研討會。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副總編輯李國強主持。

2018年是毛主席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週年,是習近平同志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15週年。誕生於浙江諸暨的“楓橋經驗”,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爲維護基層社會的穩定、鞏固新生的共和國作出了重要貢獻。經過55年的發展, “楓橋經驗”始終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已成爲我國政法公安戰線的一面旗幟,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典範。

《橋——“楓橋經驗”55週年風雨歷程》以長篇報告文學的形式,全方位、深層次挖掘“楓橋經驗”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進程,第一次對“楓橋經驗”55年發展歷史上的人和事進行了追根溯源的、地毯式的採訪和全面的梳理,極具史料價值;用55年來“楓橋經驗”踐行者和親歷者鮮活的個體故事,對“楓橋經驗”的精神內涵和價值所在進行了感性詮釋,對當下堅持“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進行了深度解讀。正如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指出的:“楓橋經驗”是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方案,是新時代政法綜治戰線必須堅持、發揚的“金字招牌”。

爲完成這部凝固“楓橋經驗”55年發展歷史,凝結中國治理智慧的長篇報告文學,著名作家衣向東在浙江行走100餘日,深入杭州、紹興、湖州、台州、義烏等地,遍尋“楓橋經驗”誕生的親歷者,追蹤55年來“楓橋經驗”的踐行者,解讀55年來“楓橋經驗”的總結、推動、創新者,講述他們的人生故事,生動詮釋“楓橋經驗”蓬勃生機背後的基因密碼。

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閆繼忠在致辭中強調,傳承“楓橋經驗”光榮歷史,記錄新時代“楓橋經驗”發展歷程,聚焦公安機關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偉大實踐,是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爲全國公安機關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加強公安基層基礎建設,創新基層警務模式,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加快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社會治理新格局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吳義勤評價這部作品是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具體體現,更可貴的是,作者不僅是講述“楓橋經驗”的故事,對“楓橋經驗”本身也進行了理性思考,這種思考與“楓橋經驗”的實踐同等重要,更延伸了“楓橋經驗”的生命力。《橋》是一部有溫度、接地氣的優秀現實主義作品,既有現實價值,又有文學價值,爲當代中國作家講述現實題材的故事提供了新的審美經驗。

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長李劍濤說,不僅公安在學楓橋,全社會都在學楓橋,公安部黨委一直非常重視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衣向東的這部作品與公安機關的工作非常契合,與派出所的工作密切相關,無論在理論層面、實踐層面,還是在推動公安文藝發展層面都非常有意義。

全國公安文聯副主席武和平總結了《橋》的三個顯著特點:書名好、內容實、價值高。它是迄今最爲系統、最爲真實、最爲完整地講述“楓橋經驗”歷經滄桑,在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下不斷實踐探索的來龍去脈的一本書,準確回答了“楓橋經驗”從哪裏來,爲什麼會在楓橋誕生,深刻總結了“楓橋經驗”的內涵,生動闡釋了“楓橋經驗”在今天的新發展,並說明了這種發展的時代走向、內在價值和長遠戰略意義。

來自中央政法委,公安部治安局、宣傳局,北京市公安局,全國公安文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的領導、專家出席研討會,從作家如何深入生活,作品如何反映時代,如何達到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的統一等多個角度,對作者衣向東在創作中的責任與擔當,對這部作品的時代意義、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

出席研討會的還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法制日報》、《文藝報》、《中國藝術報》、《人民公安報》、人民網、中國作家網、鳳凰網、中國警察網、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澎湃新聞、長安劍等新聞媒體代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