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龚雨菁: 少女与钢琴的闪光奇遇——“喜欢”是起点,也是主旋律

少女翩翩走上舞台,

鞠躬致意后优雅落座,

数秒,

指尖下倾泻出美妙乐章……

▲龚雨菁在“浙济同音”—浙江大学文琴键盘乐团与同济大学钢琴协会交流音乐会上演奏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

她就是龚雨菁,浙江大学17级法学专业学生,文琴键盘乐团成员。

曾获2016年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中国业余组)公开赛浙江赛区金奖,2018年浙江省高校钢琴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2018年7月14日,龚雨菁在“长江钢琴·小金钟”全国钢琴大赛四川赛区高校业余组的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龚雨菁在比赛现场

这样一位仿佛一走上舞台,一触碰琴键,就闪闪发光起来的女孩,她与钢琴的缘分,究竟是从何开启,又有着什么样的发展轨迹呢?

六岁学琴,乐器是自己选择的

“自己六岁学琴,乐器是自己选择的。”对此,龚雨菁谈道。

当年的钢琴演奏会小观众,为钢琴的音色所深深陶醉,钢琴家那双在琴键间跳动的手指,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吸引着她。

当被问及练琴过程中会不会感到枯燥时,龚雨菁坦言:会,而且是常有的事。

除去紧凑的比赛与演出任务带来的压力和老师父母的督促,“支持着我克服这一点的,” 她说,“是喜欢,是完成和诠释好一首乐曲给我带来的成就感。”

不练琴会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学琴多年,龚雨菁对钢琴演奏,钢琴作品的理解也慢慢发生着变化:“一开始更关注把一个个音弹出来,把老师要求的轻重缓急表现出来,到后来阅历增加了以后,更容易理解曲子,也更容易理解作曲家,就会更关注对一首曲子情感的把握。”

幼儿园起的一系列登台演出使龚雨菁获得了丰富的舞台经验,钢琴比赛中与演出舞台上的自如对她后来参与主持活动、演讲和辩论比赛都提供了巨大帮助。

即便是上了大学,龚雨菁仍经常抽空去小剧场琴房练琴,支持她在紧张的学业与繁杂的课余活动中将钢琴演奏继续坚持下去的,依然是那句“因为喜欢”。

“不练琴会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与钢琴相处已成了龚雨菁的一种习惯,“哪怕是高三的时候,我也没有放弃练琴。”

“除此之外,因为大学里我加入了文琴键盘乐团,团员们练琴都很努力,指导老师陈老师也经常会来关心我们曲子都练的怎么样了,我也就被督促着要好好练琴了,键盘乐团也经常会举办音乐会,未来演出中有好的表现也算是一种动力吧。”

▲龚雨菁与文琴键盘乐团的小伙伴们(右三为龚雨菁)

弹错了是没有办法更改的

此次预选赛中,龚雨菁演奏了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此曲总长仅九分钟,诞生至今已有近二百年,却依然有其特殊的魅力。

“它主要表现的是肖邦的爱国主义,”龚雨菁谈起对自己演奏曲目的理解时也是游刃有余,“这首曲子在平昌冬奥会的时候被羽生结弦用作他的花滑短节目的背景音乐。所以说,这首曲子的魅力是超越国界的,也是超越音乐界的。曾经还有一部影片,讲述的就是第一叙事曲拯救了很多人的人生的故事。我练这首曲子很久了,在不同的时期里,都能从中收获到不一样的东西。”

龚雨菁参加此次四川赛区预选赛的时间刚好紧贴考试周,对于钢琴比赛与学业考试两者给自己带来的感受,龚雨菁分享道,伴随考试的多是考前试卷未知和考后分数未知所致的紧张感,而在考试期间,写错的都可以修改。钢琴比赛却恰好相反,比赛曲目已知,可以做充分准备,但上场时的紧张感却无法避免。

“因为演奏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都是未知的,弹错了是没有办法更改的。”

▲2018年5月25日,龚雨菁与陈列在浙江大学庆祝建校121周年钢琴协奏曲专场音乐会的演奏。

也正是这种适度的紧张感,使龚雨菁更加自律,从而收获成长与自信,成为舞台上那个“闪光少女”。

期待这位“闪光少女”更闪耀的未来!

文字:姜成

供图:龚雨菁

关注浙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