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3月21日】133年前的今天,直接導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巴夏禮去世

巴夏禮(1828年2月24日-1885年3月21日),13歲來到中國,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關鍵人物。由於在與清朝和談中被俘虜,直接導致英法聯軍進入北京,火燒圓明園。香港九龍巴夏禮街以他爲名。

【13歲來到中國】

1828年2月24日,巴夏禮出生於英格蘭。5歲時,父母先後去世,成爲孤兒,由曾是海軍軍官的伯父收養。1840年,英國與清朝的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1841年6月,年僅13歲的巴夏禮乘船前往中國,抵達澳門,居住於表姐家。巴夏禮學習中國話,準備接替馬儒翰的職位。馬儒翰是英國駐華全權公使及商務總監砵甸乍的翻譯和祕書。

1842年,砵甸乍率英國艦隊北上,巴夏禮擔任砵甸乍的隨從。不久,清軍戰敗,雙方簽署了南京條約,將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五個港口開放爲通商口岸。

【通商口岸的翻譯官】

1843年,巴禮夏通過了英國領事館的中文水平測驗,先後在福州、廈門、上海、廣州等地擔任領事翻譯等職。1853年,升任廣州副領事,1854年任廈門領事。1855年,他作爲祕書,跟隨港督寶寧前往暹羅(今泰國),簽訂條約,這時暹羅第一次與西方國家締結條約。

隨後,他返回英格蘭,獲得維多利亞女王接見。1856年元旦,在倫敦結婚,不久攜帶妻子重返中國,擔任廣州領事。

【廣州成爲殖民地】 在1856年10月8日,老閘船亞羅號進入珠江後,被清軍攔截,12名華籍水手被捕,英國國旗被取下。巴夏禮以英國國旗被降下爲由,與兩廣總督葉名琛爭執不下,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10月29日,英國海軍炮轟廣州城。因人數太少,不足以佔領廣州,退回到香港。

1957年11月,英國派來增援軍隊,額爾金被任命爲駐華全權代表。12月12日,巴夏禮發出最後通牒。1858年1月,英軍攻破廣州,俘虜了葉名琛。

英軍在廣州建立委員會,進行統治。委員會由兩個英國人組成,巴夏禮爲其中之一。巴夏禮通曉華語,成爲委員會事實首領。委員會建立法庭,組建警察,開放廣州港口。

【導致火燒圓明園的俘虜】

1860年8月,英法聯軍襲擊大沽炮臺,進逼北京。巴夏禮隨軍參加在通州與清朝的和談,結果被被清軍扣押俘虜。隨後,英法聯軍以5人死亡的微弱代價,大敗清軍僧格林沁的騎兵。10月6日,攻入北京城。10月8日,巴夏禮等七人獲得釋放。

不久,數千名法軍士兵衝入圓明園,展開搶劫,英軍隨後跟進。10月17日,聯軍司令部正式下令可入園自由劫掠。

隨後,英軍在園中發現《泰晤士報》隨軍記者被肢解的屍體,10月18日聯軍下令放火燒園,以作爲對清廷的懲罰。圓明園大火持續燒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

【與太平天國擦肩而過】

1861年,巴夏禮回到廣州擔任原職,處理接收九龍的事宜。不久,他隨海軍沿江而行,在鎮江、九江與漢口設立領事館,並試圖與南京的太平天國建立聯繫。巴夏禮向洪秀全提出,協助太平天國叛軍打敗清朝,事成後平分中國,但最終未能達成一致。

1862年1月,他回到英格蘭,因被俘虜一事,使他變得全國知名。1862年5月19日,他獲得了巴斯爵級司令勳章。

【日本、朝鮮和中國】

1865年5月,巴夏禮被任命爲駐日特命全權公使與領事。這個職位他擔任了18年,在任內,他支持日本的自由派。他向幕府的對手示好,對明治政府有影響力。因爲他支持改革派,守舊派曾三次試圖刺殺他。巴夏禮夫人因在1867年攀登富士山而變得知名,這是第一次有非日本婦女攀登富士山。

1883年至1884年間,任駐朝鮮公使。他代表英國與朝鮮王朝談判,簽署了朝英通商條約。條約生效後,他成爲了第一個駐朝外交代表。

這時,他的健康變差,1885年3月21日,因瘧疾發熱,在北京病逝。1890年4月,幹諾公爵爲他在上海外灘豎立紀念碑,但在二戰時被日軍移除。

(曾經在上海外灘的巴夏禮銅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