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話紐約梅隆銀行中國區總裁許晟:在中國金融再開放中找到業務關聯點。紐約梅隆銀行認爲,“中國的經濟發展實在是一個現代奇蹟”,希望成爲一家可以提供一整套精細服務的投資服務公司,來“推動、管理和保障中國投資者的資產暢行全球資本市場”。

對話紐約梅隆銀行中國區總裁許晟:在中國金融再開放中找到業務關聯點

中國金融業開放正在加速。近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宣佈,中國近期將推出12條新措施,進一步擴大銀行業保險業的對外開放。從取消持股比例限制、降低進入門檻,到拓寬在華業務範圍,又一輪金融業對外開放蓄勢待發。

隨着開放加深,“狼來了”的聲音又開始出現。貼着高科技、大體量、高效率標籤的“華爾街之狼”,是否真如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回答這一問題,需要了解外資機構最真實的想法。

“我個人真沒有覺得狼來了。過去一段時間其實國內金融機構增長速度非常快,在過去10到15年間實現了規模效應。”紐約梅隆銀行中國區總裁許晟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稱,中國各行各業都足夠大,大到不需要那麼擔心一個新來的WFOE(外商獨資企業)會搶走資源。

在他看來,一個外商獨資企業要去變成一隻狼,還是比較遙遠的事。

進入中國25年,至今只有兩家分行

紐約梅隆銀行(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ORATION,簡稱BNY Mellon)成立於2007年,來自紐約銀行(The Bank of New York Company, Inc. ,NYSE:BK)和梅隆金融公司(Mellon Financial Corporation,NYSE:MEL)的合併。合併之後,紐約梅隆銀行也從銀行服務擴展至資產管理、投資服務等更加綜合的金融領域。

2017年,紐約梅隆銀行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主營投資業務管理的外商獨資企業(WFOE)——紐銀梅隆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稱“紐約梅隴投資”)。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紐約梅隆投資管理資產1.7萬億美元,託管資產33.1萬億美元。

紐約梅隆銀行認爲,“中國的經濟發展實在是一個現代奇蹟”,希望成爲一家可以提供一整套精細服務的投資服務公司,來“推動、管理和保障中國投資者的資產暢行全球資本市場”。

不過,20多年過去,目前紐約梅隆銀行在中國境內仍然只有北京和上海兩家分行,沒有支行或營業部,全部員工只有120人左右。

實際上,這與紐約梅隆銀行的業務結構有關。

在中國,紐約梅隆銀行的主要客戶都是同業或機構,沒有零售類業務。主要業務包括四類,一是資金管理,服務中資銀行在海外的美元支付結算、貿易融資等;二是作爲託管銀行,服務於境外的投資者進入中國的資本市場,以及境內的機構投資者投資海外的市場;三是DR(Depository Receipt)業務,即存託憑證;四是信託銀行業務,許多資本市場交易需要委託獨立第三方作爲信託銀行。

不過現在,紐約梅隆銀行看到了新的機會。“我們是跟着客人走的,”許晟認爲,中國改革開放第一個40年是經常項下爲主的,而2018年提出的深化開放舉措,主要是資本項目之下的。最典型的就是各種“通”——滬深港通、ETF通、債券通等等。

同時,從市場開放到金融服務業開放,大型外資金融機構可以在中國境內設立自己的WFOE。

資本項下的開放,讓許晟看到了高度的關聯性——作爲一家託管銀行、信託銀行,可以幫助中國的客戶到美國市場去,也可以幫助海外的客人到中國來,扮演一個跨境服務中間橋樑的角色。

他認爲,過去五年,中國在金融科技、移動支付領域的進步,對外投資和“一帶一路”的確立,以及金融業一步一步向海外金融機構開放,正在逐漸成爲新常態。

在這個過程中,包括紐約梅隆銀行在內,任何一家金融機構,都應該找到自己的關聯度在哪裏。

“這個市場中有很多參與者,非常容易說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可以賺很多錢。但是,事實上,爲什麼沒有那麼多人掙那麼多錢?”許晟對記者稱,這是因爲沒有找到真正符合自己“新常態”特徵的準確定位,沒有進行匹配。

在他看來,從紐約梅隆銀行的角度,新常態裏的一個關鍵點,就是資本項目的開放。

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美聯儲停止加息影響,美國利率環境發生逆轉,紐約梅隆銀行一季度財報沒有達到分析師預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

“集團其實對尋求一個業務增長點的訴求是非常強烈的,因爲紐約梅隆銀行目前還是以美國本土業務爲主。但在哪裏能找到一個新的增長點?我覺得中國現在在全世界都是一個討論的熱點。”許晟說,作爲中國區總裁,他需要向集團內部講好中國故事,讓總部認識到這一市場的重要性,並增加對中國投資的資源。

在他看來,中國本土金融機構已經形成規模效應,對外資機構而言很難逾越,而外資機構的進入還面臨更多挑戰,對市場的瞭解、對文化的瞭解、對監管的適應,這些都不是壁壘,但都是需要被認真對待的課題。

“很難說這次開放,一下子就把很多狼放進來了,”許晟認爲,做好自己的功課,找到差異化競爭的優勢,纔是外資機構目前最應該做的。

讓許晟感到高興的是,當前的監管環境有越來越多雙向交流的機會。比如,QDII額度不夠的問題,保險公司海外資金運用法規落後的問題,都在和監管的交流中推動解決。

當前QDII總額度在1030億美元左右,佔到中國可投資資產規模約0.5%。許晟認爲,這個額度明顯偏小,未來提高額度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現在監管層的態度很開放,也很歡迎我們。”他告訴記者,紐約梅隆銀行主要陣地在海外,可以爲國內的QDII出去海外提供服務,而中國的監管層也很願意聽到,海外業務開展的真實故事。充分了解,有利於監管層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更加充分地考慮到中國投資者在境外投資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