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们,在追《延禧攻略》的举手~!

虽然《如懿传》终于上映了,但是《延禧攻略》依旧火得发紫,坐个地铁,十个捧着手机追剧的有九个都在看它。

于正终于抛弃了辣眼睛的荧光色阿宝色,给了我们一个色调高雅,质感高级的古装剧。

别的先不说,光看这些电影感镜头,就得给摄影大大加上十个鸡腿。

于妈终于摆脱了“傻白甜”清宫剧的廉价感,爆砸了近三个亿,用传统工艺和真正的中国传统色,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沉稳雅致的宫廷。

花大价钱的场景服装道具,还不得好好炫耀一番?

服化道都在线,让我们开一瓶酒,热烈庆祝服装造型都基本在同一朝代的清宫剧出现了(撒花~)!

好了,这个给服装设计师特供瓜

正式开切

让我们从开始,剧组请到了来自南京的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专门为剧打造了真正的宫廷绒花。

据《清史稿·后妃传》中记载,富察皇后以节俭自律著称,平日里“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绒花和通草花,从宫廷到民间,都有广泛的使用,因为其材料易得,轻盈优雅, 还可以做到和真花以假乱真的程度。

通草花▼

绒花▼

值得一提的是剧组复原了复杂但是具有清代特色的“福寿三多”,“摇钱树”等造型。

▲摇钱树造型

▲福寿三多,即佛手(福),桃子(寿),石榴(多子)。

除了通草绒花,在金玉珠翠方面,也再不是满头的义乌货,而是参照了清代命妇像和清宫原物打造。

虽然这些原型不一定全出自乾隆时期,但是还是辛苦道具组了。

一开始,《延禧攻略》的发型被戏称为“多肉”配饰+“电话头”。比如▼

这个电话头是怎么回事呢?

好吧,小编真的不是想黑于妈,但是,很遗憾,实锤就是实锤,剧组翻了大量的史料图片,把服化道都基本维持在了清代,但是...乾隆和同治道光,其实也隔着近百年。

▲左图《孝昭仁皇后常服半身像》康熙年间

▲左图清早期旗人仕女图

看起来非常复原,但是,清早期,旗人命妇的这个发型并不是把头发绕在支撑物上形成的,而是盘发于顶,或包头巾。到了清乾隆,钿子已经出现,是吉庆场合身份较高的命妇使用。

▲清代宫廷画家冷枚的《春闺倦读图》局部,可以清楚地到清雍正到乾隆早期的旗女形象,盘发于顶,包头巾,上饰珠翠,耳戴三钳。

▲这张偏写实的清早期仕女图可以更看得清盘发的构造。

▲圣祖第十四子允禵嫡妻完颜氏吉服像,允禵是弘历的皇叔,被雍正帝囚禁半生,勉强活到了乾隆十三年,在这幅允禵妻子的画像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命妇在穿着吉服的时候,头戴钿子。

剧中比较符合时代的其实是魏璎珞的这个发型,虽然可能会有点老气,但是不会穿越到未来▼

那么“电话头”是哪里来的呢?史料是没错的,还原也是很还原的,就是时间出了点问题,如果是魏姐的孙女梳这个发型,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左《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轴 》同治

▲左《孝全皇后像》 道光

两张左图的发型都是嘉庆道光年后的两把头发型,当时的旗人女子发现了一种叫“扁方”的造型神器,她们在扁方上缠绕头发,然后插戴各种首饰,而后就发展为我们熟悉的《还珠格格》里的旗头“大拉翅”。

▲清末旗女照片,注意两把头里的扁方。

剧组还原了满清宫廷,特别是乾隆皇帝强调“维持祖制”的一耳三钳。

▲左《悫惠皇贵妃吉服像》,这位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正是抚养过弘历的雍正妃子。

其实清代也只有旗人女性才一耳三钳,剧中全体嫔妃不分场合不分满汉蒙都三对耳环子其实也是不太正确的,不过为了视觉效果,这些小事不要纠结...

十八世纪(康熙乾隆年间)外销画中记录的满汉耳坠。

配饰中还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取代了以往清宫剧的中白领巾的小玩意——阁鬓,阁鬓是云肩的一种,早期充当了“发廊围布”的功能,因为明末女子常常梳带有燕尾发髻,怕头油沾染衣服,所以佩戴这种云头状配件。

后来云肩发展越来越丰富纤巧,开始做出金莲花等造型,并在上面做各种刺绣钉珠造型。虽然乾隆时期的旗装一般都不配云肩,但是,为了效果还是很值的。

▲魏姐戴的就是金莲花形的阁鬓

▲娴妃身上这件阁鬓用了钉珠的工艺,是晚清比较流行的做法。

实物图▼

云肩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统称,但只有这种四边形四个云头的,才是“标准版”云肩。▼

配饰说完了,终!于!说!到!服!装!了!

首先,整体形制方面,谢天谢地,没有再出现慈禧老太太的大袖子。

秘史比历史还长的慈禧太后

越到清晚期,旗女服饰越向汉女靠拢,袖子越来越大,但是在乾隆时期,无论是袍是褂,都是窄袖。

▲18世纪外销画中的旗人妇女

▲清代宫廷画家冷枚《春闺倦读图》

▲明黄缎绣云龙纹吉服袍,皇后穿用,故宫博物馆藏

▲古铜色百蝶纹织金缎绵袍,常服,故宫博物馆藏

如无意外,剧中如果出现比较重要的节庆场合,后妃们应该穿成这样▼

▲清 乾隆《塞宴四事图》局部

▲来看弘明福晋完颜氏吉服像(1705--1767),头戴钿子,马蹄袖,石青色褂

但凡事可能都有个惯性,估计最后服装组依然被清晚期海量的资料图片给带跑偏了,加上了挽袖,还非常“复原”地在上面加上了刺绣。

▲左:清咸丰年间后妃坐像

来看看什么是挽袖,下图是挽起来状态,下下图是放下状态,一般是挽着穿。

▲清咸丰月白直径地纳纱花卉单氅衣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描述:圆领,大衿右衽,平式挽折袖,内衬白色暗八仙实地纱,外翻及肘作多层状,裾左右开,缀铜鎏金錾水纹扣四。

▲看得出来这个领部的装饰是用挽袖的同一块织锦面料打褶做出来的,这个是设计上的硬伤,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操作...

再来说纹样,剧组也是下了功夫的。

首先,在纹样排布方面,看到了清代流行的八团。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

▲酱色暗花缎常服袍 皇帝在不太严肃的正式场合着用

清代的团纹样非常丰富,有暗纹,也有刺绣或缂丝的华丽表现方法。

▲绿色缎暗团龙棉袍

▲香色缀绣八团夔龙牡丹单袍

▲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分别为: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 夔龙纹

石青纱缀绣八团夔凤纹女单褂 夔凤纹

香色缎绣八团云龙女夹龙袍 团龙纹

香色缎绣八团云龙女夹龙袍 团龙纹

石青八团龙凤妆花缎夹褂 龙凤团纹

石青八团夔龙纹妆花缎袷褂 夔龙纹

夔龙、夔凤、团龙、团凤都不是特别稀奇,今天主要讲两个比较有意思的清代纹样。

一个是博古纹

▲这件应该是参考了乾隆时期绿色缎绣博古纹绵袍原物。

《延禧攻略》的戏服中用到不少博古纹样。

博古纹自北宋年兴起,起先作为图画出现,而后运用到衣饰上,从明代传承到清代。博古,顾名思义就是各类古玩杂项博览。花瓶,花篮,香炉,如意等皆可入画。

▲明代刺绣博古图

▲清中期缂丝博古图

▲清末博古花卉纹广绣挂屏

再来是喜相逢

▲香色纳纱八团喜相逢单袍局部 喜相逢纹样

清人非常喜欢蝴蝶的纹样,清代喜相逢纹样即是两只蝴蝶与花相对的团纹。

故宫藏品中的喜相逢纹样▼

▲香色地八团喜相逢纹织金缎袷袍 乾隆时期 故宫博物院藏品

▲香色地八团喜相逢纹织金缎袷袍 乾隆时期 故宫博物院藏品

▲石青色缎缀绣八团喜相逢夹褂 乾隆时期 故宫博物院藏品

此外,还可以看到剧中除了花草纹样,还用上了暗八仙,石榴,葡萄等传统吉祥纹样。

暗八仙▼

▲右图:清 斗彩暗八仙折腰碗

暗八仙,即是以八仙所持的法器作为纹样。在整个清代的宫廷和民间都很流行。

石榴和葡萄都是多子的象征,因此在清代已婚妇女的服饰上也很流行。

▲细看富察皇后这件还是三多纹

虽然服装造型细看还有许多硬伤,但是《延禧攻略》的配色确实可圈可点。

首先,这肯定不是出自莫兰迪的高级灰,毕竟人家跟乾隆隔着快一个世纪。

这两天还看见许多牵强附会的《延禧攻略》“中国传统色”,那么剧中用的到底是什么色?

富察皇后这件应该是参照了故宫博物院原物香色地翔凤纹妆花缎袷袍做的。香色是一种稍微暗一些的黄色,多作为嫔吉服使用。起初只有宫廷可以使用,到了后来也流至民间。

▲香色地翔凤纹妆花缎袷袍 嫔吉服 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位皇后穿的,倒是清乾隆后妃最常见的色彩,石青色,一种很深很深的青色,是一种庄重色,帝后嫔妃都有着用。

▲左图:石青八团龙凤妆花缎夹褂 故宫博物馆藏,剧中这件的版型应该就是照着这件做的。

之前看到许多公号说魏姐这件是月白色,其实是不准确的。 光看图片,最接近魏姐这件的故宫藏物应该是下面这件。

可是,光看图片是不准确的。左边实物的全称是绿缎绣博古花卉纹袷袍,清宫收藏时的布签上写的是“绿缎花卉绣花卉棉袍一件”。

这个颜色和我们想象中的高级灰蓝色还是有出入的。藏品的拍照也会让色彩的出入很大。这件绿色,很有可能是湖绿色的简写。清宫中的湖绿色,很像现在也很火的“Tiffany蓝”。

▲左图:绿色纱缀绣八团夔龙单袍 雍正

右图:湖色寿山福海暗花绫袷衬衣 嘉庆

魏姐这件,其实更加倾向玉色,湖水褐,葱白褐一类的灰色,硬要说月白色,会比较接近明初《南村辍耕录》中描述的月下白。

这滤镜真是看得小编眼瞎。▲

▲出自明初《南村辍耕录》,月下白:粉入京墨合

明末《天工开物》对月白色的染色记载是“靛水微染”,到了清代,月白深深浅浅很多种,是白色物体在月光下的颜色(一说是月亮光晕的色彩),显然,月亮并不像探照灯一样亮,所以呈现一种蓝色,并且越到清后期,颜色越深。

▲左图:月白缎织彩百花飞蝶袷袍 故宫博物院藏

▲左图:月白色团荷花暗花绸女衬衣 道光

右图:月白缂丝云龙纹单朝袍 乾隆

魏姐这件最接近雪灰色。雪灰色,雪青色到清后期是浅紫色模样。

▲雪灰色缎绣四季花篮棉袍 故宫博物馆藏

对照了一下色谱,突破重重滤镜列了一下这一水儿后宫人物的服色。虽然不如用康熙字典体的那堆好看,至少颜色的名称不是杜撰附会的。

看得出来,至少到乾隆为止,色彩和纹样还是比较雅致的。等到了慈禧老太太那一拨,品味算是彻底崩了...

花!要!大! 色!要!艳!

▲左图:藕荷色缎绣牡丹团寿纹袷氅衣 光绪

右图:明黄色绸绣牡丹平金团寿单氅衣 光绪

就算在乾隆时期,也得感谢各位后宫的嫔妃,没有让弘历本人做了Fashion Icon。

毕竟,弘历本人的农家乐品味,我们还是亲眼所见的:)▼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故宫博物院藏

居然敢吐槽中国第一弹幕&牛皮癣大帝,不愧是我魏姐:)

为什么弘历本人没有像路易十四成为Fashion Icon呢?这得从满清入关开始说起,剃发易服,在当时是“男从女不从”,因此,汉女们保持了明代衣冠服饰的习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旗女和汉女的区别在清早期到中期还是非常明显的。

▲左图:《乾隆皇帝主位喜容像轴》汉女

右图:焦秉贞所作《仕女图》旗女

无论是弘历还是弘历他爹雍正皇帝,对于汉文化都是非常有好感的。

而中国明代的素雅色彩,也跟随着服饰,融进了清代的服饰生活。

▲之前被故宫博物院做成过动图的《雍正行乐图》,皇帝身着汉装学习前朝的文人雅士松下抚琴。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局部,乾隆身着汉装,身后的宫女也做汉装打扮。

▲《乾隆皇帝宫中行乐图轴》局部,作于乾隆皇帝53岁之时,画师金廷标所绘的宫中仕女都做汉装打扮。

清代宫廷画师陈枚所作《月曼清游图册》中的仕女,身着汉装,依旧沿袭了明末的配色。

来看看清早期的流行配色▼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这些优雅的色彩和纹样,不仅影响了清代,还在商贸文化的交流中,影响了正在建立如今服饰体系的江户日本。

▲左图:石青色花鸟比甲 清早期

右图:江户时期振袖和服

▲左图:葱绿八团云蝠妆花缎女夹袍 清乾隆

右图:江户时期振袖和服

▲左图:石青纱绣八团龙单褂 清乾隆

右图:江户晚期五纹振袖和服

最后来说说《延禧攻略》中又一个传统工艺,缂丝扇。

剧组绝对是下了血本,这些一天只能织个几厘米的扇子,仿照清宫原物制作,动辄成百上千的价格,让小编觉得娘娘们扇出的风都是金光闪闪的。

▲竹柄纱地堆绫加绣花鸟石榴扇

▲清朝沙面贴绢仙鹤桃树图团扇

清宫旧藏的扇子,是皇家精致奢华生活的一个缩影,手工匠人们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比如下面这把扇子,是用牙丝编织而成的。

除了吓死人的牙丝玳瑁,还有缂丝刺绣堆绫等等精致工艺,随便拿个一把,都美到震撼。

▲黄色缂丝凤栖梧桐图团扇

▲黑绸绣花蝶竹柄团扇

▲白绢地绣孔雀漆柄团扇

▲竹柄纱地堆绫加绣花蝶扇

清宫的团扇用的是用苏绣广绣等中国技法,如果西方的刺绣,遇上东方的团扇与纹样会如何呢?

LUNEVILLE

《闲云野鹤》

西方刺绣遇上东方团扇

“延禧风”高级色调

在家动手即可拥有

丰富立体的手法

凝聚成古典纹样

优雅东方高级灰

被珠粒金线点亮

丰盛或留白

等你自由决定

LUNEVILLE《闲云野鹤》材料包提供制作完成一把法式刺绣团扇所需的图纸,进口绣线、珠片,直径20cm团扇骨架。

扫下方二维码

购买《闲云野鹤》法式刺绣材料包

*注意事项:此材料包需已经学习完LUNEVILLE法式刺绣Level 3或以上的同学方可独立完成,如从未学习过,可以咨询客服,报名参加法式刺绣课。全国范围内,有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四个城市可供选择。

扫码咨询客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