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們,在追《延禧攻略》的舉手~!

雖然《如懿傳》終於上映了,但是《延禧攻略》依舊火得發紫,坐個地鐵,十個捧着手機追劇的有九個都在看它。

於正終於拋棄了辣眼睛的熒光色阿寶色,給了我們一個色調高雅,質感高級的古裝劇。

別的先不說,光看這些電影感鏡頭,就得給攝影大大加上十個雞腿。

於媽終於擺脫了“傻白甜”清宮劇的廉價感,爆砸了近三個億,用傳統工藝和真正的中國傳統色,爲觀衆打造了一個沉穩雅緻的宮廷。

花大價錢的場景服裝道具,還不得好好炫耀一番?

服化道都在線,讓我們開一瓶酒,熱烈慶祝服裝造型都基本在同一朝代的清宮劇出現了(撒花~)!

好了,這個給服裝設計師特供瓜

正式開切

讓我們從開始,劇組請到了來自南京的絨花非遺傳承人趙樹憲,專門爲劇打造了真正的宮廷絨花。

據《清史稿·后妃傳》中記載,富察皇后以節儉自律著稱,平日裏“以通草絨花爲飾,不御珠翠”。

絨花和通草花,從宮廷到民間,都有廣泛的使用,因爲其材料易得,輕盈優雅, 還可以做到和真花以假亂真的程度。

通草花▼

絨花▼

值得一提的是劇組復原了複雜但是具有清代特色的“福壽三多”,“搖錢樹”等造型。

▲搖錢樹造型

▲福壽三多,即佛手(福),桃子(壽),石榴(多子)。

除了通草絨花,在金玉珠翠方面,也再不是滿頭的義烏貨,而是參照了清代命婦像和清宮原物打造。

雖然這些原型不一定全出自乾隆時期,但是還是辛苦道具組了。

一開始,《延禧攻略》的髮型被戲稱爲“多肉”配飾+“電話頭”。比如▼

這個電話頭是怎麼回事呢?

好吧,小編真的不是想黑於媽,但是,很遺憾,實錘就是實錘,劇組翻了大量的史料圖片,把服化道都基本維持在了清代,但是...乾隆和同治道光,其實也隔着近百年。

▲左圖《孝昭仁皇后常服半身像》康熙年間

▲左圖清早期旗人仕女圖

看起來非常復原,但是,清早期,旗人命婦的這個髮型並不是把頭髮繞在支撐物上形成的,而是盤發於頂,或包頭巾。到了清乾隆,鈿子已經出現,是吉慶場合身份較高的命婦使用。

▲清代宮廷畫家冷枚的《春閨倦讀圖》局部,可以清楚地到清雍正到乾隆早期的旗女形象,盤發於頂,包頭巾,上飾珠翠,耳戴三鉗。

▲這張偏寫實的清早期仕女圖可以更看得清盤發的構造。

▲聖祖第十四子允禵嫡妻完顏氏吉服像,允禵是弘曆的皇叔,被雍正帝囚禁半生,勉強活到了乾隆十三年,在這幅允禵妻子的畫像中可以看到,當時的命婦在穿着吉服的時候,頭戴鈿子。

劇中比較符合時代的其實是魏瓔珞的這個髮型,雖然可能會有點老氣,但是不會穿越到未來▼

那麼“電話頭”是哪裏來的呢?史料是沒錯的,還原也是很還原的,就是時間出了點問題,如果是魏姐的孫女梳這個髮型,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左《玫貴妃春貴人行樂圖軸 》同治

▲左《孝全皇后像》 道光

兩張左圖的髮型都是嘉慶道光年後的兩把頭髮型,當時的旗人女子發現了一種叫“扁方”的造型神器,她們在扁方上纏繞頭髮,然後插戴各種首飾,而後就發展爲我們熟悉的《還珠格格》裏的旗頭“大拉翅”。

▲清末旗女照片,注意兩把頭裏的扁方。

劇組還原了滿清宮廷,特別是乾隆皇帝強調“維持祖制”的一耳三鉗。

▲左《愨惠皇貴妃吉服像》,這位愨惠皇貴妃佟佳氏正是撫養過弘曆的雍正妃子。

其實清代也只有旗人女性才一耳三鉗,劇中全體嬪妃不分場合不分滿漢蒙都三對耳環子其實也是不太正確的,不過爲了視覺效果,這些小事不要糾結...

十八世紀(康熙乾隆年間)外銷畫中記錄的滿漢耳墜。

配飾中還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取代了以往清宮劇的中白領巾的小玩意——閣鬢,閣鬢是雲肩的一種,早期充當了“髮廊圍布”的功能,因爲明末女子常常梳帶有燕尾髮髻,怕頭油沾染衣服,所以佩戴這種雲頭狀配件。

後來雲肩發展越來越豐富纖巧,開始做出金蓮花等造型,並在上面做各種刺繡釘珠造型。雖然乾隆時期的旗裝一般都不配雲肩,但是,爲了效果還是很值的。

▲魏姐戴的就是金蓮花形的閣鬢

▲嫺妃身上這件閣鬢用了釘珠的工藝,是晚清比較流行的做法。

實物圖▼

雲肩如今已經成爲一個統稱,但只有這種四邊形四個雲頭的,纔是“標準版”雲肩。▼

配飾說完了,終!於!說!到!服!裝!了!

首先,整體形制方面,謝天謝地,沒有再出現慈禧老太太的大袖子。

祕史比歷史還長的慈禧太后

越到清晚期,旗女服飾越向漢女靠攏,袖子越來越大,但是在乾隆時期,無論是袍是褂,都是窄袖。

▲18世紀外銷畫中的旗人婦女

▲清代宮廷畫家冷枚《春閨倦讀圖》

▲明黃緞繡雲龍紋吉服袍,皇后穿用,故宮博物館藏

▲古銅色百蝶紋織金緞綿袍,常服,故宮博物館藏

如無意外,劇中如果出現比較重要的節慶場合,后妃們應該穿成這樣▼

▲清 乾隆《塞宴四事圖》局部

▲來看弘明福晉完顏氏吉服像(1705--1767),頭戴鈿子,馬蹄袖,石青色褂

但凡事可能都有個慣性,估計最後服裝組依然被清晚期海量的資料圖片給帶跑偏了,加上了挽袖,還非常“復原”地在上面加上了刺繡。

▲左:清咸豐年間后妃坐像

來看看什麼是挽袖,下圖是挽起來狀態,下下圖是放下狀態,一般是挽着穿。

▲清咸豐月白直徑地納紗花卉單氅衣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描述:圓領,大衿右衽,平式挽折袖,內襯白色暗八仙實地紗,外翻及肘作多層狀,裾左右開,綴銅鎏金鏨水紋扣四。

▲看得出來這個領部的裝飾是用挽袖的同一塊織錦面料打褶做出來的,這個是設計上的硬傷,因爲根本沒有這個操作...

再來說紋樣,劇組也是下了功夫的。

首先,在紋樣排布方面,看到了清代流行的八團。

▲藕荷色實地紗綴繡平金八團夔龍單袍

▲醬色暗花緞常服袍 皇帝在不太嚴肅的正式場合着用

清代的團紋樣非常豐富,有暗紋,也有刺繡或緙絲的華麗表現方法。

▲綠色緞暗團龍棉袍

▲香色綴繡八團夔龍牡丹單袍

▲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分別爲:

藕荷色實地紗綴繡平金八團夔龍單袍 夔龍紋

石青紗綴繡八團夔鳳紋女單褂 夔鳳紋

香色緞繡八團雲龍女夾龍袍 團龍紋

香色緞繡八團雲龍女夾龍袍 團龍紋

石青八團龍鳳妝花緞夾褂 龍鳳團紋

石青八團夔龍紋妝花緞袷褂 夔龍紋

夔龍、夔鳳、團龍、團鳳都不是特別稀奇,今天主要講兩個比較有意思的清代紋樣。

一個是博古紋

▲這件應該是參考了乾隆時期綠色緞繡博古紋綿袍原物。

《延禧攻略》的戲服中用到不少博古紋樣。

博古紋自北宋年興起,起先作爲圖畫出現,而後運用到衣飾上,從明代傳承到清代。博古,顧名思義就是各類古玩雜項博覽。花瓶,花籃,香爐,如意等皆可入畫。

▲明代刺繡博古圖

▲清中期緙絲博古圖

▲清末博古花卉紋廣繡掛屏

再來是喜相逢

▲香色納紗八團喜相逢單袍局部 喜相逢紋樣

清人非常喜歡蝴蝶的紋樣,清代喜相逢紋樣即是兩隻蝴蝶與花相對的團紋。

故宮藏品中的喜相逢紋樣▼

▲香色地八團喜相逢紋織金緞袷袍 乾隆時期 故宮博物院藏品

▲香色地八團喜相逢紋織金緞袷袍 乾隆時期 故宮博物院藏品

▲石青色緞綴繡八團喜相逢夾褂 乾隆時期 故宮博物院藏品

此外,還可以看到劇中除了花草紋樣,還用上了暗八仙,石榴,葡萄等傳統吉祥紋樣。

暗八仙▼

▲右圖:清 鬥彩暗八仙折腰碗

暗八仙,即是以八仙所持的法器作爲紋樣。在整個清代的宮廷和民間都很流行。

石榴和葡萄都是多子的象徵,因此在清代已婚婦女的服飾上也很流行。

▲細看富察皇后這件還是三多紋

雖然服裝造型細看還有許多硬傷,但是《延禧攻略》的配色確實可圈可點。

首先,這肯定不是出自莫蘭迪的高級灰,畢竟人家跟乾隆隔着快一個世紀。

這兩天還看見許多牽強附會的《延禧攻略》“中國傳統色”,那麼劇中用的到底是什麼色?

富察皇后這件應該是參照了故宮博物院原物香色地翔鳳紋妝花緞袷袍做的。香色是一種稍微暗一些的黃色,多作爲嬪吉服使用。起初只有宮廷可以使用,到了後來也流至民間。

▲香色地翔鳳紋妝花緞袷袍 嬪吉服 故宮博物院藏

另一位皇后穿的,倒是清乾隆后妃最常見的色彩,石青色,一種很深很深的青色,是一種莊重色,帝后嬪妃都有着用。

▲左圖:石青八團龍鳳妝花緞夾褂 故宮博物館藏,劇中這件的版型應該就是照着這件做的。

之前看到許多公號說魏姐這件是月白色,其實是不準確的。 光看圖片,最接近魏姐這件的故宮藏物應該是下面這件。

可是,光看圖片是不準確的。左邊實物的全稱是綠緞繡博古花卉紋袷袍,清宮收藏時的布簽上寫的是“綠緞花卉繡花卉棉袍一件”。

這個顏色和我們想象中的高級灰藍色還是有出入的。藏品的拍照也會讓色彩的出入很大。這件綠色,很有可能是湖綠色的簡寫。清宮中的湖綠色,很像現在也很火的“Tiffany藍”。

▲左圖:綠色紗綴繡八團夔龍單袍 雍正

右圖:湖色壽山福海暗花綾袷襯衣 嘉慶

魏姐這件,其實更加傾向玉色,湖水褐,蔥白褐一類的灰色,硬要說月白色,會比較接近明初《南村輟耕錄》中描述的月下白。

這濾鏡真是看得小編眼瞎。▲

▲出自明初《南村輟耕錄》,月下白:粉入京墨合

明末《天工開物》對月白色的染色記載是“靛水微染”,到了清代,月白深深淺淺很多種,是白色物體在月光下的顏色(一說是月亮光暈的色彩),顯然,月亮並不像探照燈一樣亮,所以呈現一種藍色,並且越到清後期,顏色越深。

▲左圖:月白緞織彩百花飛蝶袷袍 故宮博物院藏

▲左圖:月白色團荷花暗花綢女襯衣 道光

右圖:月白緙絲雲龍紋單朝袍 乾隆

魏姐這件最接近雪灰色。雪灰色,雪青色到清後期是淺紫色模樣。

▲雪灰色緞繡四季花籃棉袍 故宮博物館藏

對照了一下色譜,突破重重濾鏡列了一下這一水兒後宮人物的服色。雖然不如用康熙字典體的那堆好看,至少顏色的名稱不是杜撰附會的。

看得出來,至少到乾隆爲止,色彩和紋樣還是比較雅緻的。等到了慈禧老太太那一撥,品味算是徹底崩了...

花!要!大! 色!要!豔!

▲左圖:藕荷色緞繡牡丹團壽紋袷氅衣 光緒

右圖:明黃色綢繡牡丹平金團壽單氅衣 光緒

就算在乾隆時期,也得感謝各位後宮的嬪妃,沒有讓弘曆本人做了Fashion Icon。

畢竟,弘曆本人的農家樂品味,我們還是親眼所見的:)▼

▲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故宮博物院藏

居然敢吐槽中國第一彈幕&牛皮癬大帝,不愧是我魏姐:)

爲什麼弘曆本人沒有像路易十四成爲Fashion Icon呢?這得從滿清入關開始說起,剃髮易服,在當時是“男從女不從”,因此,漢女們保持了明代衣冠服飾的習慣,“三綹梳頭,兩截穿衣”,旗女和漢女的區別在清早期到中期還是非常明顯的。

▲左圖:《乾隆皇帝主位喜容像軸》漢女

右圖:焦秉貞所作《仕女圖》旗女

無論是弘曆還是弘曆他爹雍正皇帝,對於漢文化都是非常有好感的。

而中國明代的素雅色彩,也跟隨着服飾,融進了清代的服飾生活。

▲之前被故宮博物院做成過動圖的《雍正行樂圖》,皇帝身着漢裝學習前朝的文人雅士松下撫琴。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軸》局部,乾隆身着漢裝,身後的宮女也做漢裝打扮。

▲《乾隆皇帝宮中行樂圖軸》局部,作於乾隆皇帝53歲之時,畫師金廷標所繪的宮中仕女都做漢裝打扮。

清代宮廷畫師陳枚所作《月曼清遊圖冊》中的仕女,身着漢裝,依舊沿襲了明末的配色。

來看看清早期的流行配色▼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這些優雅的色彩和紋樣,不僅影響了清代,還在商貿文化的交流中,影響了正在建立如今服飾體系的江戶日本。

▲左圖:石青色花鳥比甲 清早期

右圖:江戶時期振袖和服

▲左圖:蔥綠八團雲蝠妝花緞女夾袍 清乾隆

右圖:江戶時期振袖和服

▲左圖:石青紗繡八團龍單褂 清乾隆

右圖:江戶晚期五紋振袖和服

最後來說說《延禧攻略》中又一個傳統工藝,緙絲扇。

劇組絕對是下了血本,這些一天只能織個幾釐米的扇子,仿照清宮原物製作,動輒成百上千的價格,讓小編覺得娘娘們扇出的風都是金光閃閃的。

▲竹柄紗地堆綾加繡花鳥石榴扇

▲清朝沙面貼絹仙鶴桃樹圖團扇

清宮舊藏的扇子,是皇家精緻奢華生活的一個縮影,手工匠人們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比如下面這把扇子,是用牙絲編織而成的。

除了嚇死人的牙絲玳瑁,還有緙絲刺繡堆綾等等精緻工藝,隨便拿個一把,都美到震撼。

▲黃色緙絲鳳棲梧桐圖團扇

▲黑綢繡花蝶竹柄團扇

▲白絹地繡孔雀漆柄團扇

▲竹柄紗地堆綾加繡花蝶扇

清宮的團扇用的是用蘇繡廣繡等中國技法,如果西方的刺繡,遇上東方的團扇與紋樣會如何呢?

LUNEVILLE

《閒雲野鶴》

西方刺繡遇上東方團扇

“延禧風”高級色調

在家動手即可擁有

豐富立體的手法

凝聚成古典紋樣

優雅東方高級灰

被珠粒金線點亮

豐盛或留白

等你自由決定

LUNEVILLE《閒雲野鶴》材料包提供製作完成一把法式刺繡團扇所需的圖紙,進口繡線、珠片,直徑20cm團扇骨架。

掃下方二維碼

購買《閒雲野鶴》法式刺繡材料包

*注意事項:此材料包需已經學習完LUNEVILLE法式刺繡Level 3或以上的同學方可獨立完成,如從未學習過,可以諮詢客服,報名參加法式刺繡課。全國範圍內,有上海/廣州/成都/深圳四個城市可供選擇。

掃碼諮詢客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