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改革及2018年、2019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连续强调:坚持融合创新,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常态化应用。今年3月,在由微语言英语教学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外双师中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标准专家研讨会》的会议现场,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连仲教授就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等相关问题接受了专访,他表示:“双师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外语教育改革的尝试。”

张连仲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课题组组长,教育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专家

信息化时代学外语是跟世界交往的重要工具

记者:您如何看待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深度融合,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英语学科专业素养的发展呢?

张连仲教授:我们生活的时代有两大特点,第一点全人类的交流交往比任何时候要密切,所以,人类需要不止掌握一种语言,要掌握更多的语言。现在,大家一般认为英语是一个common language,是一个国际交流用语,所以学英语对于我们的国际交往能力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因此要学习。

第二点,现在我们说的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信息随时可以为我们用,那么信息的载体,很多的时候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它是以英语为主的,因此,学英语第一个让我们跟其他的人有更好的交往机会,第二个能够获取世界上更多的信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学外语就变成了一个民族跟世界交往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也就是这个民族应该有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国家现在把外语学习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国策。我想它是符合我们国家在二十一世纪要成为不断开放的国家,成为经济开放、政治开放、社会开放、文化开放的一个伟大的民族。从这个高度来看,我们需要学习外语,需要用外语来让我们的中国人能更好的看世界,也能够用外语能更好的表达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美好的故事。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未来语言学习场景转变

记者:张老师,就像您刚才说的咱们现在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您觉得接入网络信息这个平台,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升外语的教育的效益?

张连仲教授:传统的语言学习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或者问题,传统的语言学习是一个非母语的老师在课堂内面对几十个学生去讲语言的结构和用法,这样一来,我们学生真正学会用语言的机会、经历和感悟都不足,最后培养出来我们的孩子可能对于语言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他用语言去做事情,用语言去表达情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语言就是为了用来思考和交流的,因此,我们就需要改变这种教育生态,怎么改变呢?我们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它可以跨时空把外语存在的情境、文化场景直接迁移投射到我们的教室当中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实现真正交流的可能性。

第二,外语背景下,外国人在场景下到底怎样交流的,我们可以在这个环境中实现学生跟外语教师进行有效的直接的沟通交流,得到锻炼的机会,它就不仅仅是在学习有关语言的知识,而是体现和应用语言知识、语用知识,以及交流中各种心理、文化元素,做到学而体验、学而实用,学了马上就能应用。

我想语言学习很多时候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过程,现在信息技术使得不管在什么地方,在一个深山里,在一个普通农村的学校,在一个普通的教室当中,我们的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语境,真正的外国人,真正的进行语言的交流和做到真正的情感表达。关键是我们的课要把信息技术支持新外语学习模态用起来,有了这样的机会,我们孩子的语言学习,就跟我们这一代人或上一代人的语言学习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原来是学了之后慢慢的找机会用,大多数人没有这个机会就忘掉了,现在信息技术让它变成真实,变成可能,变成可行。所以,我们下一代的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和用混合在一起,学和用直接就能产生了这样一个加速发展的内化效应。

未来语言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产生一个讲解少,练习多,思考有深度,情感表达能够到位这样的一个可能性。这点上,我想我们大家应该认识到,语言学习不再是原来的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鲜活的、散点的、语境的、真实的这样一种交流的需要。

实际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能实现这一点,但我们的认识仍不到位,希望老师们家长们能看到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的学习有一个质的飞跃、有跨时代的发展。

“双师”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外语教育改革的尝试

记者:您觉得这种双师的模式,对大面积普试外语改革有哪些作用?

张连仲教授:现代信息技术我们使得原来做不到的事情能够做到了,我们知道原来在高校里面学外语的时候,后来是一些很好的中学请进来一些外国专家,通过这样一种真实的交流,我们中国的学习者的能力都会得到很明显的提升。但是普遍意义上,中国有两亿学英语的学生,那么这样一个大的规模,在以前我们是很难做到一个教室去真正配备一个外教的。但是中外双师课堂采用的是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调动世界各国英语教学有经验有资质的人,把他们引入到我们的课堂当中来,来为我们中国的外语教学服务。外教不是简单的speaker,而是有学历、有精力、有能力、有爱心、受过教育的老师,他们支持、帮助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教材为基础的教学、中国老师主导的教学,在外教的支持下,变得更鲜活更丰富,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感受。

在双师课堂中,由于孩子能够跟外教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真实的沟通,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表达能力都得到质的飞跃,所以“双师”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外语教育改革的尝试。关键是要让双师教学为我们服务,要让外教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外教为我们教材模式下的教学服务。

双师是很好的一件事,能不能让外教变成我们教学需要的那样外教,变成我们整个教学当中的一个支持因素,变成我们教学当中的展示,一个示范、互动、引领因素,这些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实践的。微语言的双师课堂在这些方面有很好的探索,它是立足我们中国的外语教育实际,立足我们的外语教育理念,立足中国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外教成为我们教育当中的一部分,这一点上是微语言存在的特殊的价值,是值得很多机构学习的,也是今后双师外语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优质双师课堂促进外语教育发展

记者:您觉得中小学教育如何选择他们合适的中外双师课程,您可以给一些专业的意见吗?

张连仲教授:中国的课堂都是基于教材,教学流程的课堂,所以在选择双师课堂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这样的一种教育内容、教育流程的提供者。

第一点,课程提供方所能够提供的教学资源、外教资源要能够符合我们课堂教学的需求,提供的外教和中教要能够有一定的交流、接触、讨论、互动,这样使教学理念和教学发展的状态以及教材使用情况,双方能够得到一种共识,需要提供双师服务的机构能够开发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这样,我们让外教在符合我们教育理念、教材进度、教学要求的情况下,介入进来,合作起来,这样的课就更会有效果。

第二点,教学中中教对于课堂教学的期待能够被有效的理解和有效的呈现。

第三点,通过双师课堂,中教能够从外教身上学到东西,能逐渐地提升自己。这样的企业能够提供相应的对应性的或者针对性的培训,让我们老师既完成本身的教学任务,又能够跟外教有更多的学习训练机会,提升自己的语言,同时也能有针对性的教育理念,操作能力方面的提升。这样一举多得的课程,是我们的中国老师和中国学生所期待的比较优质、高效的课堂,这样的双师课堂,应该对我们的外语教育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注:本文根据张连仲教授采访实录整理)

了解更多详情,可点击:http://microlanguage.mikecrm.com/7tUKP5x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