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2019年5月6日第1版发表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署名文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作为深化医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以贯之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价值取向,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马晓伟针对目前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未来深化医疗改革要做的四件事。重点内容部分摘录如下: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病有所医”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深化医改的主攻方向。

破解“看病难”问题,基本思路是最大限度整合现有卫生资源,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

一是加快推进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在城市建设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在县域建设县域医疗共同体。近期要重点建设100个城市医联体和500个县域共同体。

二是加强县医院建设。重点提高肿瘤、心脑血管、感染性疾病等诊疗能力,推动在县域内解决90%的农民看病问题。

三是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医疗、妇幼、疾控、康复、养老等信息系统功能融合,加快落实评价标准和行业规范,完善价格政策。远程医疗继续覆盖所有医联体、医共体,并延伸到乡和村。

四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发挥家庭医生贴近群众、熟悉患者、服务便利的优势,提供差异化服务。

破解“看病贵”,必须“三医”同向发力、联动改革。

一是完善药品政策,通过“4+7”集中招标采购、抗癌药零关税、专利药谈判等措施,大幅降低药价。

二是完善国家基药制度,研究推进国家基药供应保障综合试点,加快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推动建立失信经营者黑名单制度、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停产备案制度等。

三是加强公立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效率和医务人员待遇,全面开展三级公立医院考核,加强全行业监督。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在重点人群方面,文章指出,主要针对6部分人群实施精准干预,即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母婴安全保障、青少年近视干预、尘肺病三年行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老年人长期医疗照护。

针对重大疾病防治策略,文章指出,在传染病方面要做好遏制艾滋病、结核病、丙型肝炎、血吸虫病传播等工作;在慢病领域,要以癌症、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促进预防、治疗、康复、管理融合发展。

改善医疗服务保障质量安全

在改善医疗服务保障质量安全上,马晓伟提出五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建立健全五项制度,即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创新多学科诊疗模式、急诊急救服务等,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三是适应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医联体内连续性医疗服务,大力推广日间服务,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四是注重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发挥“互联网+医疗卫生”的支撑作用,实现健康信息“一卡通”,建设智慧医疗。

五是拓展优质护理和药学服务,注重人文关怀,弘扬职业精神,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

文章中,马晓伟进一步提出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问题,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解决:

一是强化兜底保障,目标到2020年将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范围扩大到30种,基本覆盖因病致贫返贫的重大疾病。

二是强化基础建设,实行卫生机构“三个一”、医疗技术人员“三合格”。通过三级医院“组团式”支援贫困地区县级医院的方式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同时完善医务人员下基层激励和保障机制。

三是强化服务能力建设,让贫困群众少得病。加大重点传染病、地方综合并防抗力度,着力整治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卫生问题,提高贫困群众防病意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