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學到現在,孩子幾乎每天都有手機上的作業。”近日,市民王女士抱怨說,由於孩子做作業的客戶端在她的手機上,有時候她回家較晚,孩子也只能等着。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學校老師通過網絡佈置家庭作業的現象越來越多,比如通過微信羣、QQ羣佈置作業,或者在客戶端上佈置作業,各種名頭的作業客戶端佔據了家長的手機。根據國內某在線教育平臺統計,廣州目前約90萬的小學生中,有一半學生正在使用APP軟件寫作業。

  對於這種“家庭作業電子化”的方式,看看他們怎麼看。

  現象:暑假作業全在手機上

  王女士說,從二年級開始,孩子在手機上做作業的情況就慢慢變多了。今年開學上了三年級後,沒想到每天都有手機上的作業。

  “今年暑假,孩子領回來的暑假作業就只有一張紙,仔細一看,原來這張紙上要求家長下載作業APP,作業全部都留在了客戶端上。”王女士向記者展示了她的手機,“你看,光學校要求下載的作業客戶端就有4個。”而且不光是她和丈夫的手機上有,甚至孩子姨媽的手機上也下載了。“暑假有一段時間,孩子去她姨媽家住了,沒辦法,作業得做啊。”

  王女士說,互聯網教學確實與時俱進,但每次孩子做作業她都得在旁邊盯着,“孩子沒有自覺性,一個不注意她就拿着手機玩別的,手機做作業的時間越來越長,一會兒就幹別的了,總要拖拖拉拉幾個小時才肯下線。如果我阻止她上網,她還會振振有詞地說,‘這是老師佈置的作業。’沒想到現在網上佈置作業竟變成孩子要求每天上網的‘硬道理’。”

  家長:好處壞處都很明顯

  市民馬女士的女兒今年上二年級,她的手機上也有4個作業客戶端,其中有3個是英語的。“一年級英語老師讓我們下載了一個,二年級換了一個老師又下載了一個,以前的繼續用,每天老師也會在新的客戶端上留作業。”馬女士說,還有一個客戶端是英語課外班的。數學目前還沒有,語文有一個朗讀的客戶端。

  對於老師在網上佈置作業,馬女士認爲好外和壞處都很明顯。好處就是這些客戶端確實做得挺不錯,特別是英語,跟讀和反饋的功能都挺好,孩子也比較感興趣。它能達到的學習效果,應該是很多家長輔導達不到的。但不好的地方也很明顯,孩子天天抱着手機、iPad,對眼睛不好。而且家裏的老人都不會用,每天孩子只能等到爸媽下班到家後,才能打開手機客戶端,導致做作業的時間比較晚。

  除了手機客戶端,不少家長也反映,現在老師也通過微信羣、QQ羣佈置作業。郭女士說,利用微信羣,優點是便於老師和家長及時溝通問題,缺點是本應學生在課堂上記的作業及任務,落在了家長頭上,這使學生少了些責任,對自己的作業不上心。“現在每天都是大人拿着手機督着孩子,照着手機一項一項地對作業,看有沒有做完。這樣不利於養成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

  老師:網上留作業效率高

  某小學三年級班主任王老師說,在互聯網上佈置作業,確實能明顯提高工作效率。“以前都是把作業帶回家裏熬夜批改,現在利用下班坐班車的時間就能完成。通過微信羣、QQ羣實現在線佈置作業、查看批改作業,還能實時與學生、家長互動交流。”

  而客戶端佈置作業還有個好處,可以知道學生們在哪個環節容易出錯。“比如上週佈置的數學課前作業,通過學生們提交上來的作業,我們發現第15題錯誤率較高,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都錯了。”王老師說,這是系統根據錯題率,自動分析出來的結果,哪些題目錯題率較高,老師一清二楚,這樣老師就會在課堂上針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但王老師也提出,通過網絡等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她不止一次發現學生交上來的作文看上去很精彩,但上網一搜,發現是抄襲的;還有不少學生遇到難題,都去百度上搜索答案。現在學校也開始改變,像她所在的學校,從三年級起,就不在微信羣裏發每天的作業了,要求孩子自己用小本記錄,以煅煉孩子的自主能力。

  專家:APP作業應只作爲嘗試

  廣州某教育專家李偉成表示,這類措施對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激發作用,但這種刺激可能是短暫且薄弱的,沒有內化爲孩子真正喜歡學習的驅動力,因此建議孩子與家長無須過多關注排名。若孩子感覺到心理壓力,老師和家長應及時疏導。

  “傳統紙質作業,孩子要用筆去寫,這樣更容易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引發他們的思考,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李偉成建議,學校還是應以紙質作業爲主,APP作業可作爲一種嘗試。

  眼科醫生:孩子用電子產品每次不宜超過半小時

  衆所周知,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會對孩子的視力產生影響,因此,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鮑炯琳建議,小學生的眼睛更加需要保護,每次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以不超過半小時爲宜。鮑炯琳解釋,電子產品屏幕的亮度、光線閃爍等,都會對視力產生影響,更容易刺激孩子的眼睛,可引發假性近視等。若得不到合理休息以及治療,可能會變成真性近視。

  網友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