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給各位壺友講述一個故事:

話說是有個人看中了農夫家傳的一把紫砂茶壺,並開出了非常誘人的價格給農夫轉讓,說好第二天錢和貨同時交收。可純樸的農夫面對高額轉讓價,卻似乎有種佔了人家便宜的不安,於是想把那蓬頭垢面的紫砂壺洗刷乾淨了,再奉獻到買主面前,以取得心靈上略微平衡。但是農夫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當那人看到洗刷一淨的紫砂壺,那壺他也不想要了,原因是他要買的是帶茶垢的茶壺,如今壺上“珍貴的”茶垢洗掉了,所以他就認爲這壺沒有當初的價值了。於是就有了這樣的一個話題:紫砂壺老壺的價值在於壺上的茶垢嗎?

我們先說說何爲好壺?

一把紫砂壺之所以是爲好壺,主要因素不外乎兩方面:

一是先天品質好,包括泥料、製作技藝和創意水平等方面,都有上佳表現;

二是後天養得好。紫砂壺因爲材質特性的緣故,內外表面都會帶有許多細小的微孔。

科學的開壺和養壺,會使這些微孔吸收進充盈的茶氣,並使壺體由內而外泛出迷人的光澤。這種宛如抹了油般的自然光澤,就是人們所謂的“包漿”。包漿厚潤,表明紫砂壺不僅泥料質地上乘,而且已經使用有年。因爲劣質壺是養不出好包漿的。

但是,好的包漿也不是靠茶垢堆出來的。茶垢是一種有機物質,倘若讓它浸潤於壺體表面的微孔而不洗刷乾淨,日久勢必腐敗發黴。這就是許多經年不用的老壺,聞之總有一種“黴腐氣”的原因。

養壺誤區

曾有人傳,說老壺所以值錢,是因爲它的壺壁內吸納了大量的茶葉精華,白開水倒進去也能泡出茶味茶香來。其實是一種以訛傳訛的謬傳。試想,倘若有人真拿一把“黴腐氣”十足的老壺,洗也不洗就泡茶給你喝,這杯茶你敢喝嗎?

紫砂壺泡過茶後,必須用茶巾溫水擦洗乾淨,決不能讓茶壺外留下垢跡,壺內用開水沖洗一遍即可,然後晾乾待下次再用。壺的包漿要靠茶氣茶香和時光的浸潤,加之茶壺主人日積月累的摩撫,慢慢養起來。

待之壺體上的微凸撫平了,微孔充盈了,包漿自然就出來了。許多茶友講究“紅綠青黑白,一把茶壺只泡一種茶”,尚怕因茶的小品種不同而茶壺“竄味”,豈還能讓茶垢壞了茶壺內的“小環境”呢?所以,爲什麼老壺會值錢,恐怕主要是因爲老壺的泥好、工好,並具有一定的歷史和人文價值。

至於紫砂壺上的茶垢多少,這肯定不是老壺值錢與否的標準。在這裏要告訴壺友,根據以往的經驗所得,即便因爲洗滌茶垢而破壞了老壺的包漿,也不要緊。因爲好的壺,用不了多久,也能養出一層新的包漿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