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三星推出“Boom7”以來,貼身數碼產品的電池安全問題突然成了消費者關注的重點。不少科學家和創業公司一頭扎進這個領域,試圖通過修改設計、推出新材料,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然而,至今爲止,所有的新路都是死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最實用的解決方案可能就是最無趣的那種。

按照主流思路,改進電池安全性主要從3個方面下手:減少固體電池中的易燃液體量;爲電池裝上防火部件;或者微調一下電池的功能,避免過快地充放電。至少,以目前的技術前景來看,電池出現革命性變化的可能性不大。

要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具備對電池工作原理以及電池損壞原理的基本知識。這裏要補充一下,本文討論的主要是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是目前最主流的電池類型。科學家們也在開發鎂電池(充放電慢)和硫電池(容量小),但在短期內,鋰電池的地位無可替代。

先看原理:鋰離子電池一般是使用鋰合金金屬氧化物爲正極材料、石墨爲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的電池。在充放電時,正負極各自發生反應,鋰離子在高度易燃的電解質之中,從一極移動到另一極。

導致鋰離子電池起火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是,在充放電過程中,糟糕的電池設計或電池自身產生了過多的熱量,超出了熱量控制範圍。電池製造商還在電池的兩側放置隔離膜以防止接觸。如果隔離膜出現問題,可能導致電池短接,從而導致過熱起火。據透露,三星“Boom7”其中一個批次的電池,就是因爲錯誤的設計導致隔離膜破損,從而引發爆炸。

知道問題,科學家就能對症下藥,其中1種方法是採用固態電池,原因很簡單:既然電池中的液態電解質是起火的主要原因,那就不用它了,而固體基本不存在過熱起火的問題。不過,固態電池的缺點也很明顯——離子在固體中移動困難,這意味着固態電池更難設計、更貴,而且性能很難趕上液態電池。

(圖片來源於The Verge)

從理論上說,製造固態電池的材料主要有3種。塔夫茨大學材料科學家、固態電池公司Ionic materials創始人齊默爾曼(Michael Zimmerman)表示,可以用陶瓷、玻璃或聚合物充當電解質。

問題是,陶瓷和玻璃很脆,稍稍施加壓力,它們就會破裂 (畢竟對於許多電子產品,抗摔是個重要特性)。此外,齊默爾曼表示,相較一些化學制品,陶瓷和玻璃的生產工藝更復雜,生產成本高,因此,要將其大規模投入使用有點不切實際。與此同時,陶瓷和玻璃的製造過程有時會排放有毒氣體。

相較而言,固態聚合物也許是液態電解質的最佳替代品。目前,科學界已經研發出某些能傳導離子聚合物,但通常只能在極高的溫度下工作。而齊默爾曼的團隊開發了一種聚合物,可以在室溫下傳導離子,同時還具備阻燃劑。他們曾經發佈一個視頻,當場切碎一塊聚合物,既沒有爆炸,也沒有着火,安全性很高。

根據齊默爾曼的說法,Ionic materials已經和製造商合作,研究聚合物電池的製造工藝,預計2-3年內就能投產。不過,消費者最好不要對“2-3年”抱太大期望,因爲據諮詢公司Navigant Research電池行業分析師麥克倫尼(Ian McClenny)所說,“在過去4到5年中,已經有多家公司承諾,會在2-3年內將固態電池投產”。

麥克倫尼表示,幾乎所有的電動汽車製造商都在固態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是幾乎沒有一種發展到商業化,甚至接近商業化的程度。他說:“我認爲,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或中期之前,固態電池都不會成爲一種選擇,因爲這種電池的壽命都不長。”

對電池創新需求最大的是電動汽車。然而,按照大多數固態電池一年半的壽命來看,對於手機等電子產品來說,可以接收,但是很難滿足電動汽車的需求。

因此,從短期看,固態電池革命並不現實,科學家開始嘗試另一條路——爲液態電解質增加防火特性。NOHMs技術公司目前正從事着方面的研究,其CTO 莫甘蒂(Surya Moganty)表示,他們正在從“離子固體”中開發電解質,這種物質類似於鹽,但在室溫下呈液態。將這種材料加入電解液,會賦予它們難得的阻燃性能,弊端是,電池壽命會打折。NOHMs公司試圖通過改進配方,使電池壽命達到500個充放電週期。

與此同時,該公司研究人員還在去年發明了一種水基電池。這種電池不僅安全,且效率超高,充電功率可以達到4伏特,已經達到部分傳統電解質的標準,但它面臨和“離子固體”電池同樣的壽命問題。在實驗室中,其最長壽命只有70個充放電週期,離商業化應用需要的500個週期差得很遠。

麥克倫尼總結道,在目前一種聽起來讓人熱血沸騰的技術中,沒有一種技術可以取代現有的鋰離子電池。

現在,解決電池安全問題最高效的方法,可能不是對電池技術和材料做出大改,而是對現有特性做一些微調,例如從軟件層面優化設備的電池管理系統。畢竟,管理系統已經是每個電池必備部分,製造商不需要通過昂貴的創新方式來整合一項新技術。麥克倫尼說:“製造商可以配備先進的傳感器收集電池數據,探查到電池問題,針對性維護,有助於延長電池的壽命。”

此外,聖地亞哥的電池安全公司Amionx還在研究一種新方法。公司CEO戴維森(Bill Davidson)表示,他們推出了一種名爲SafeCore的物質,或者說是機制。SafeCore不會改變電池本身的組件,而是在電池內添加一層額外的物質,可以在火災出現苗頭將其掐滅。具體而言,當電池出現過熱或電壓過高的問題時,該機制會被觸發,從而斷開電極和電池之間的連接,將整個電池“關機”。

與業內其他技術公司一樣,Amionx希望和現有電池製造商合作,自己僅提供技術,不投入大成本生產。但如果製造工藝進步太慢,他們會考慮建立自己的電池廠。戴維森寶石:“如果2019年我沒有在市場上看到這款產品,我會很失望。”

回到電池安全問題本身。儘管像三星Note 7那樣的電池爆炸事件備受矚目,但從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現在的電池已經比過去安全許多。不過,新的挑戰也將隨着電動汽車的時代到來。對充放電速度、能量密度的高要求,在同等技術下,必然意味着更高的起火風險。在之前特斯拉2次自動駕駛事故中,電池都在碰撞後起火,引發了人們擔憂。

(特斯拉汽車電池組,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麥克倫尼看來,如果電池公司能做一些漸進式的改進,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找出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結果也許更好。他認爲,預期大力投入新材料研發,不如研究更薄的隔離膜,以提高能源和動力密度,這樣,他們研發電池的程序更具可持續性。對單個組件進行增強,可以獲得公司可以繼續構建的更可持續的設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