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落的太阳逐渐被大海吞噬,暮色如同一张灰暗的纱网,悄无声息地撒落下来。月光昏暗,星光稀疏,你站在海岸边上,遥望着蓝黑色的海面,倾听着大海忽而急促忽而缓慢的呼吸。一阵海风掠过,你好似看到不远处的海中有一条明亮的光带。那光带就如同家中的灯火一般,你望着它,陷入了沉思:为何晚上蓝黑色的海面会发光呢?

海面发光,其实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根据科学家的数据统计,海火目前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火花型也称为闪耀型,这种类型主要是因为小型的发光浮游生物受到刺激后引起发光,这是最常见的海火。第二种是弥漫型,主要是由发光细菌发出的,一般这种会导致海面呈现一片弥漫的发光现象。第三种是闪光型或称为巨大生物型,主要是因为巨大的生物受到刺激后呈现出的发光现象,如水母或者火体虫。

在我国,海面发光的现象在很多海域都可以看见,大部分海域都是火花型海火。像弥漫型的海火目前只在福建,广东地区少部分海域出现;闪光型海火只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附近海域出现。如果大家想见到发光强度最大的海火,不妨去台山、三沙、闸坡这些海域欣赏。

海火在南北地区的发光强度不同,南方海域的海火会比北方海域的亮度更强。海火在南北出现的季节也不同,一般这种现象在北方多为冬季出现,也就是1月、2月和12月份;而南方则多为秋季,即8月、9月、10月。

海火除了有极大的观赏价值,还有很多实用的价值。比如,晚上在海上航行的海员可以根据海火来分辨航行标志,从而避免触礁;人类可以捞捕诱发海火的细菌来制作安全可靠的人工细菌灯,用于火药库、油库等严禁烟火的地方。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在大灾难来临之前,附近海域都会出现海面发光的现象,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前,秦皇岛及北戴河附近的海域就出现了海火。所以,海火还具有一定的灾难预警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