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淳陶瓷董事長孔德雙表示,“絲路國宴”整套餐瓷融入了大唐文化元素,採用高溫色釉、琺琅彩和手工描金工藝相結合,展現了傳統的中國韻味和當代中國陶瓷工藝的最高標準,以瓷的名義詮釋了“一帶一路”倡議所體現的“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寄託着美好的祝願,透露出中國文化的自信。頂尖的制瓷技藝,高端的審美設計,讓高淳陶瓷的產品受到世界各國元首和王室的喜愛與收藏,多次承攬我國國宴用瓷重任,在2014年北京APEC峯會招待晚宴上、2014上海亞信峯會上、2014南京青奧會上、2015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2017北京雁棲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典、2018年廣西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典、2018年中俄總理第二十二次會晤、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等多個重要場合驚豔亮相。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辦。37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出席論壇;來自150多個國家和90多個國際組織的近5000位外賓與會,構建出一幅國際外交舞臺上難得一見的盛景。各國目光聚焦中國之際,“國宴”便是領略中國文化的重要環節。而此次國宴的主角之一,由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承製的“絲路國宴”午宴餐瓷,以其高端的品質,優美的造型,清雅的風格,吸引了各國元首的關注。

這不是高淳陶瓷第一次登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的國宴餐桌。2017年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上,“絲路國宴”首次登場,便驚豔四座,讓人過目難忘。近年來,高淳陶瓷頻頻承辦國宴餐瓷,成了名副其實的國宴用瓷“專業戶”,對此,高淳陶瓷副總經理王貴夫表示:“兩次成爲‘一帶一路’峯會餐瓷,代表着業內對高淳陶瓷產品的肯定,也證明了高淳陶瓷在傳承工匠精神,復興中國陶瓷產業上,做出了成績。”

再登國宴展示“高淳陶瓷”魅力

繼2014年11月10日在APEC國宴上“盛世如意”琺琅彩餐瓷驚豔四座之後,高淳陶瓷便多次承辦國際盛會餐瓷,並陸續推出新作,一次又一次讓世界爲之驚歎。這不僅意味着中國陶瓷全新傳奇的開啓,更代表着國人對民族品牌精神和品質生活方式的呼喚和迴歸。

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1958年,連續5屆被授予中國陶瓷行業傑出企業稱號,被授予國家出口質量安全示範企業、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中國輕工百強企業。

本着傳承匠人精神的初心,高淳陶瓷立志打造民族品牌,融合中國傳統文化,不斷改良創新。在傳承古法技藝的基礎上,率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出了以“帝王黃、中國紅”爲代表的高溫色釉系列、“浮雕金工藝”和代表中國陶瓷製作最高水平的“琺琅彩工藝”,在行業裏獨樹一幟。

頂尖的制瓷技藝,高端的審美設計,讓高淳陶瓷的產品受到世界各國元首和王室的喜愛與收藏,多次承攬我國國宴用瓷重任,在2014年北京APEC峯會招待晚宴上、2014上海亞信峯會上、2014南京青奧會上、2015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2017北京雁棲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典、2018年廣西自治區成立60週年慶典、2018年中俄總理第二十二次會晤、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等多個重要場合驚豔亮相。一次次展示了“高淳陶瓷”的非凡魅力。

大唐元素 詮釋“一帶一路”精神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是我國尤爲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擺在國際重量級嘉賓面前的國宴餐瓷,既要有中國風,還要有國際範;不僅設計上要別具匠心,寓意上也不能馬虎。那麼此次的“絲路國宴”餐瓷,設計理念如何?又有着什麼樣的寓意?

據瞭解,接到承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午宴餐瓷的任務以來,高陶設計人員便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工作。一邊設計研發,一邊燒製加工,一邊修改調整,設計師們前期做了7種設計預案。根據此次國宴的餐品需要,最終主創設計師楊珍和她的設計團隊選用藍色和白色作爲此次國宴用瓷的主色調,圖案運用了中國傳統的吉祥紋樣寶相花和唐草紋爲主要元素,融入中國的傳統山水畫,通過高溫色釉琺琅彩以及手工描金等工藝來體現。

高淳陶瓷設計總監蘭亭介紹:根據此次國宴的特殊需求,相比上一屆“一帶一路”峯會用瓷,本次所用“絲路國宴”餐瓷在器型和色彩上均有所調整。本次共設計了66件瓷器,器物之間尺度嚴謹,整套產品的設計以中國傳統文化“圓融”的概念,圍繞“絲綢之路”主題全面展開。

在這套餐具中,開場“坐陣”的是擺臺菜盤。此次展示盤突破傳統的圓形、方形外觀,以“高腳、平臺”的“新中式”圓盤展現。大平面規矩平整,工藝難度空前。既方便端拿,又顯莊嚴;既體現了中華文化底蘊,又符合時代的審美特徵。以圓爲主體,充分突出了“圓滿”這個中國哲學的重要概念;壺、調料等器皿,形態也取自唐代經典的金銀器造型,結合功能,創新設計,體量適中,造型飽滿,通體和諧,格調高雅。尤其唐卷草紋的把手,得祥雲之神氣,取佛教之情態,曲線和動態優美,意與紋融合,具有欣欣向榮的生氣,既體現了中國文化元素,功能上又滿足了使用需求。

高淳陶瓷董事長孔德雙表示,“絲路國宴”整套餐瓷融入了大唐文化元素,採用高溫色釉、琺琅彩和手工描金工藝相結合,展現了傳統的中國韻味和當代中國陶瓷工藝的最高標準,以瓷的名義詮釋了“一帶一路”倡議所體現的“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寄託着美好的祝願,透露出中國文化的自信。

匠人匠心 極致態度成就“國瓷”

一件上等的製造品,除了各項條件都符合指標,還不可或缺那麼一點“靈氣”,就是實業界所說的“匠人精神”。“匠人是認真的、獨特的,具有匠人精神的企業是有持久生命力的。”高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貴夫說。

六十一年來,高陶人始終堅持初心,用匠心精神堅守着事業。在高淳陶瓷設計師楊珍看來,設計上的匠心體現在對“美”的雕琢上。“近些年,一種傳統文化復興的趨勢正在興起,越來越多的國人需要這種既傳統又現代、具有藝術性的陶瓷實用品,這些陶瓷用品既是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生動體現,也在構建一種新的人文環境。”近年來,高淳陶瓷致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構築平衡,打造高端審美。APEC峯會國宴用瓷以“如意”爲造型設計元素的”盛世如意“系列;以冰裂紋、梅花、侍女爲元素的“民國範兒陶瓷系列;以“青花”和“琺琅彩工藝”相結合的烏鎮峯會接風晚宴用瓷,無一不體現了高淳陶瓷對美的挖掘與追求。

而在高淳陶瓷手工藝人看來,模型製作、成型、施釉、燒成、烤花等幾十道工序,在瓷器生產流程中看似簡單重複,考驗的卻是是匠人深厚的內力,自己的一筆一劃,一招一式,都代表着中國陶瓷匠人的水準與態度。比如高淳陶瓷的標誌性產品之一琺琅彩瓷器,配方的調製,油料的選擇,乾燥條件以及燒成制度,都有着嚴格的要求,爲成功燒製,高淳陶瓷爲此所作的試驗不下幾百次,一次次否決,一次次改進,最終實現產業化。又比如,在“絲路國宴”燒製過程中,設計團隊遇到一個難度頗大的開胃菜託,設計團隊反覆試驗,不斷調節,光是模具製作,就花費了2天時間。“陶舍重重倚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工人莫獻天機巧,此器能輸郡國材”。多年如一日堅持實幹態度與匠人精神,打造出了盛世矚目的“國瓷”;打造出了只屬於“高陶”的獨特風格,也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陶瓷發展的道路。 (本報記者 陳思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