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估计再也木有比王安石胆子更大的宰相了。

正因为胆大,他才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强推新法,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也许王家有这种基因。早在1047年(庆历七年)担任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时,他就干过一件更胆大的事,从而一举成名。

那一年,江南地区阴雨绵绵,一下就是几个月,庄稼颗粒无收,受灾的127个县米价暴涨,原来400文一石,到了十月竟然涨到了1500文。

有钱人倒没啥,普通百姓就惨了。

作为父母官,王安石应该做的,是想办法控制米价,这也是具备正常思维的人应该做的。

其他各州县官员就是如此,在向朝廷请求援助的同时,既强力抑制米价又严厉打击奸商。

可是这个王安石,不但不在他的辖区这样做,反而哄抬米价,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

这个“缺德”的公文一发布,鄞县老百姓便骂声载道,恨不得把王安石当大米煮来吃了。

米商们却高兴得做梦都会笑醒。

咱们发了大财,得感谢王大人啊!走走走,排队送银子去!

王安石不但来者不拒,统统收下,还会提醒忘了孝敬的外地商人,并且让师爷上门去讨要。

这个王安石,难道脑壳真的被驴踢了?

如此明目张胆地受贿索贿,这不是找死吗!

持类似想法的,包括王安石的顶头上司,杭州知府吕向高。

可是他却不敢追究王安石的责任,因为王家世代为官,势力太大了,一般人哪里敢惹!

吕向高在等机会,待王安石闹得不可收拾的时候再收拾他。

而那时,由于陕西等地连年大旱,已赈灾多年的朝廷早已国库空虚,对江南的雨灾无能为力,希望朝廷救助的其他州县愿望落空。

雪上加霜的是,第二年三月份的时候,江南市面上大米断供,要想吃米,只有到黑市去买,米价却高达5000文一石,还常常有钱也买不到。

结果就是出现大量饥民,每天都会饿死不少人。

王安石所在的鄞县,却是另一番景象,那里米粮充足,人民生活安定,哪里像受了灾的样子!

怎么会这样呢?

这不科学啊!

其实仔细一想,道理就不难明白:

王安石当初哄抬米价,外地商人自然争先恐后把米运到鄞县贩卖,老百姓虽然要花高价买米,但好歹有米可买,对于买不起米的百姓,王安石统统给予救济

——他“受贿索贿”的目的,就是这个。

这是其一。

其二,自古物以稀为贵,反之亦然,当外地商人运来的米越来越多,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肿么办?

不可能再运回去吧,只好降价销售。鄞县的米价竟然越来越低越来越低越来越低,回落到1500文一石。

人们这才明白,王安石这招实在是高。

顶头上司吕向高,对王安石更是佩服得紧,除了嘉奖王安石,还下令江南各地提高粮价,各地商人纷纷把粮食运来,江南百姓虽然耗尽了钱财,却度过了难关。

要想做非常之人,就得做非常之事。经此一事,王安石声名鹊起,从此平步青云,成为一代名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