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寶應、陶林等地有“十景”之說一樣,氾水鎮舊時亦有“八景”一說。民國年間,氾水鎮便有一百多家商號和近二十爿錢莊,爲寶應首鎮、蘇北六大重鎮之一。

氾水歌《記得咱的家》

氾水是鑲嵌在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上的一個明星古鎮。地處揚州市北部,是揚州市最大的鄉鎮之一,距寶應縣城南18公里。

從寶應縣城沿大運河南下不到20公里,便到了古鎮氾水。氾水鎮肇源於漢末,始建於唐,後又重建於明初。明清運河繁忙的漕運必經氾水,其交通十分便利,商賈雲集,經濟發達,集鎮規模不斷增大,深厚的歷史底蘊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

氾水自古就有“金氾水”美譽。氾水地理條件優越,京滬高速、淮江公路和金寶南線公路穿境而過,國家級重點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寶應站坐落於氾水境內。

磚橋小巷多

民國年間,氾水鎮如一幅《清明上河圖》,頗有蘇南水鄉之雅趣。當時的鎮區佈局是東西向的大、小巷口爲主要街道,和南北向的大運河、下河組成了平行的兩個商業區。巷子兩邊筆店、藥店、茶食店、銀匠店、染坊、磨坊、豆腐坊、醬醋坊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巷子東首與下河相交,河上有橋三座,分別叫迎秀橋、三元橋、聚園橋。下河兩邊也是商鋪店面,整齊的石駁岸和沿河垂楊柳更增小城秀色。當時是“下河兩岸店鋪陳,河中划子叫賣聲”,身着藍花布大襟衣的小媳婦,挑動活窗,脆聲買香粉;老頭兒長袍布衫,扔錢上船,岸旁買旱菸;真是好一幅明媚市井圖、水鄉風俗畫。

“古鎮閒地少,磚橋小巷多。”這是當時氾水鎮的寫照,如今,小巷正在逐漸地消失,難見過去的盛景。解放後,下河被填成一條南北長街“五一路”,那潺潺的流水聲則永遠消失了。

民國年間,氾水鎮便有一百多家商號和近二十爿錢莊,爲寶應首鎮、蘇北六大重鎮之一。鎮上有芮家花園、柳園、華廒、程公館、華五房等多處園林。民國年間還流傳有一首童謠,叫“金氾水,銀寶應,銅打的高郵,鐵做的界首。” 可見氾水昔日的繁華。

水清風光秀

據明代《隆慶縣誌》載:“清水湖在縣南,東西長十二里,南北闊十八里,西南連氾光湖;氾光湖在縣西南十五里,東西長三十里,南北闊十里,南匯津湖,西通灑火湖;灑火湖在縣西南四十里,西通衡陽河,東北入氾光湖;津湖在縣南六十里,東通大運河,西北匯氾光湖。清水、氾光、灑火、津湖匯合爲一,人稱寶應湖。”隨着地理的變化和區劃的調整,如今的寶應湖南連高郵湖,西接金湖縣,北匯白馬湖,總面積約140平方公里,分屬寶應、金湖兩縣管轄。

寶應湖中有一小島,叫“小夾嶺”。小夾嶺方圓幾十裏,春雨過後,千萬棵蘆筍破土而出, 拔地而起。到了夏天,蘆葦亭亭玉立,密密匝匝,成了一片綠島,蔚爲壯觀。

寶應湖水質良好,生態優越,盛產野鴨、莒蒿等多種野生動植物和水產品,其中鳥類就達147種之多,丹頂鶴、白天鵝等珍稀鳥類經常棲息於此。“湖水煮湖魚”,味道鮮美純正 。特別是寶應湖大閘蟹,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膏肥、黃豐、個大、味美。金秋時節, 賞寶應湖風光,嘗寶應湖魚蟹,實乃人生一大快事。

氾水八景

氾水鎮歷來自然景色優美,頗具水鄉特色。

正如寶應、陶林等地有“十景”之說一樣,氾水鎮舊時亦有“八景”一說。

民國期間,氾水有一位圖畫愛好者,曾作八幅氾水風景寫生畫,題爲《氾水八景》,八景爲:紀莊春柳、魁樓鴉墨、東園荷月、瓦甸歸樵、東溪漁艇、靜居梵音、範光夕照、運河雪渡。

如今,舊時的景緻早已蕩然無存。

氾水長魚面

氾水最有名的小喫莫過於長魚面了。長魚經開水燙過後,劃肉剔骨,骨頭也不浪費,而是用沸油炸,冷卻後放入菜油熬湯。長魚分魚脊和魚腹,魚腹再經油炸,而後魚腹和魚脊一起在魚湯中煮。白水下面,起鍋後放入裝有魚湯的碗中,而長魚則用小碗另外裝盛。裝長魚肉的小碗,裏面也有不少的湯汁,這是絕對正宗的長魚湯,只需那麼抿上一口,它的鮮味就足以滲進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令你感慨萬千,回味無窮。

來源:人文寶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