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一般分为两类,一个是脾胃虚弱,多因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食品或是某些疾病引起;另外一个是呼吸系统疾病,诸如感冒引起的咳嗽。临床上常见的小儿咳嗽大部分是由体虚脾胃弱引起的。

小儿一旦出现咳嗽,家长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喜欢用止咳药、止咳糖浆、消炎药物,甚至打针、输液把咳嗽压下去,这是不正确的。这种强力止咳的做法虽可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它会使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于呼吸道内,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肺不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另外,还有的家长看孩子咳嗽了,喜欢喂清热解毒的药,而实际上越喂小儿脾胃越虚弱,此次把孩子咳嗽压下去了,下次复发更严重。

所以,在未明确孩子咳嗽原因之前,切莫乱喂药物。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慢性咳嗽多因小儿脾胃虚弱,不能够运化水液,从而生痰,贮藏于肺,阻碍肺的正常功能导致。

有时候调理好了脾胃,不用再用药物,咳嗽症状就消失了。

脾胃虚弱的孩子多表现为面色发黄、头发稀疏、消瘦、指甲脆薄,经常发作性地脐周疼痛,时轻时重。

脾胃虚弱偏内寒的患儿还有大便次数多、量大,食后即拉症状;而脾胃虚弱偏内热的患儿则大便干燥。

另外,大家可以对照看看下表,在某一个时间点的咳嗽,是哪里出了问题。

子时23-1——胆经当令,此时咳嗽多因着凉、内寒、积食;

丑时1-3——肝经当令此时咳嗽如非重病,就是着凉或积食;

寅时3-5——肺经当令,此时咳嗽为气虚;

卯时5-7——大肠经当令,此时咳嗽为气虚、积热;

辰时7-9——胃经当令,此时咳嗽为积热痰多生痰火;

巳时9-11——脾经当令,此时小儿咳嗽应该少,如果多,为气虚或胃热极;

午时11-13——心经当令,此时不应咳嗽;

未时13-15——小肠经当令,此时咳嗽多为阴虚内热;

申时15-17——膀胱经当令,咳嗽属阴虚、积热在膀胱,不能饮水解肺火,需解膀胱之困;

酉时17-19——肾经当令,此时咳嗽属肾阴虚;

戌时19-21——心包经当令,此时应当不咳,如果咳嗽,为重心肝问题;

亥时21-23——三焦经当令,此时咳嗽,阴虚多汗,原因为阴虚或出汗着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