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浦區教育學院黃音老師在打虎山路第一小學讀書分享會的現場首度從孫女的角度,講述了她眼中的奶奶,分享了於漪老師的治學、治家之道。分享會其中一個環節、楊浦區教育學院黃音老師“讀書啓迪人生”的專題訪談尤爲引人注目,黃音的爺爺,是西南聯大畢業生、原復旦大學歷史系主任黃世曄教授,黃音的奶奶,更是基礎教育領域無人不知的名家——改革先鋒、“人民教育家”於漪。

轉載請註明上海市教委官方微信"教師博雅"

5月8日,由楊浦區總工會、中共楊浦區教育工作委員會、楊浦區教育工會、楊浦區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辦,打虎山路第一小學、控江二村小學承辦,楊浦區教育學院、市光一村小學等協辦的“閱讀瞬間”楊浦職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暨讀書分享會在打虎山路第一小學舉行。

▲黃音(右)在楊浦職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暨讀書分享會現場談奶奶於漪。本文均爲受訪者供圖。

分享會其中一個環節、楊浦區教育學院黃音老師“讀書啓迪人生”的專題訪談尤爲引人注目,黃音的爺爺,是西南聯大畢業生、原復旦大學歷史系主任黃世曄教授,黃音的奶奶,更是基礎教育領域無人不知的名家——改革先鋒、“人民教育家”於漪。

於漪老師的家庭是典型的書香世家,一家三代都是教師,除了90歲的於漪老師和其愛人、百歲高齡的黃世曄教授,於漪老師的兒子、兒媳、孫女、孫女婿都是教育工作者。

楊浦區教育學院黃音老師在打虎山路第一小學讀書分享會的現場首度從孫女的角度,講述了她眼中的奶奶,分享了於漪老師的治學、治家之道。

在黃音兒時的記憶中,“三個學生”的場景一直深深地印刻在腦中:

家裏不足三平方米的陽臺上,爺爺坐在一把老式的藤椅上,一隻手邊放着一個茶壺,另一隻手裏一定是拿着一本書的,爺爺無比沉浸其中,周圍的事情都彷彿與他沒有任何關係;而在臺燈旁,奶奶做完家務,肯定是坐在書桌旁寫作,身邊是厚厚的資料和書,她寫寫停停,有的時候翻閱資料,做筆記,兩個“老學生”再加上黃音這個小學生,“三個學生”共同讀書、共同進步。

在黃音的印象中,奶奶從來不關心自己考多少分,因爲她覺得小孩子的教育主要應該靠學校裏的老師,要上一年級時,周圍小朋友都是學過漢語拼音的,黃音的媽媽很着急,到了學校以後“零起點”,啥都不知道怎麼辦,奶奶就說不要緊,反正老師都會教的,這果然養成了黃音上課非常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奶奶不關心成績,但是關心習慣,對平時的行爲規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放學回家後書包、鞋子要擺放整齊,洗好手做作業;遞剪刀給別人的時候尖端一定要對着自己,這樣會比較安全。

對於興趣也是鼓勵的,黃音小時候翻看爺爺的書,很好奇《談藝錄》和《管錐編》的作者怎麼是同一個人,奶奶問:“你是不是想了解錢鍾書這個大學問家?”隨即轉身拿了一本《圍城》遞給黃音,黃音被書中的情節、語言、動作等深深吸引,還模仿《圍城》中的李梅亭偷喫烤山芋,把全家人逗得哈哈大笑。

奶奶影響了我的閱讀習慣,她這樣教育我,也是這樣教育她的學生的,給學生符合其認知水平的知識,從細小處帶來內心的感動,潛移默化中對未來事業帶來長遠的深刻影響,甚至影響人的一輩子。”黃音說。

黃音(右)講述奶奶於漪對自己的言傳身教。

對 話

人的高貴不在於頭銜,也不在於職務

而在於靈魂的高尚

對話黃音,聽她講述了這個教師世家以前很少爲外人道的師者匠心往事和長輩對晚輩種下教育夢想的養成之道。

問:於漪老師的經歷對於黃老師您投身教育事業有沒有影響?您自己教育夢的種子是何時種下的?

黃音:奶奶作爲一名教師,對於我選擇教師這個行業肯定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她從來沒有跟我說你長大以後一定要去當老師,只是我從她的身上能夠看到當一名教師的幸福感,把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培養成人,那一種無比的幸福感是別的職業所沒有辦法比擬的,教師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投注在學生的生命當中,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我覺得這也是其他的職業可能沒有辦法企及的。

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想當老師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但是我記得從小學的時候開始我就覺得紅筆是非常神聖的,能在作業本上批改;我還把平時的小玩具擺放在沙發上都聽我上課,感覺那一刻是非常驕傲和自豪的。

2019年,黃音和奶奶於漪同讀《彷徨》

問:於漪老師批評過黃老師您麼?如果黃老師您自己的父母在教育您時,於漪老師會在一邊一起教育麼?

黃音: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肯定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的,我想引導並不等於是一種批評,奶奶對我的教育以鼓勵爲主。雖然她並不會就某一件具體的事情批評我,但是她一直是在我的身邊樹立榜樣,教我明辨是非,這是她平時教育的一種準則。我父母在教育我的時候,奶奶有的時候會在一旁關心,但是並不會主動參與教育的過程。

問:據說有一年大年初二,家裏照例擠滿了前來拜年的學生,黃音老師您緊跟在於漪老師後面連叫“奶奶”,於老師好像沒有聽到,後來,叫了一聲“於老師”,“於老師”反應極爲迅速。這個細節您還有印象麼?

黃音:這個細節我是記憶猶新的,不僅是我記得,而且我想奶奶的很多學生都也是記得的!

當時我還年紀小,比較調皮,想我叫了幾聲奶奶她都不答應,我看別人叫她於老師,她就滿面微笑的,我是不是就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引起她的注意,果不其然當我一叫她老師,雖然聲音很輕,她就一下子轉過頭來搭理我了。

我覺得其實對於奶奶來說,她一直強調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目中有人,做到心中有學生,所以對她來說,傾聽學生心靈的呼喚已經成爲了一種習慣,在生活當中也時時刻刻體現了她的這種育人風采。

▲2004年,黃音與奶奶於漪參觀茅盾故居

問:對於於漪老師的晚年生活,作爲孫女,黃老師您是如何做的,打算如何陪伴於漪老師度過豐富的晚年?

黃音:奶奶以前曾說過,作爲一名教師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站在時代的高度、戰略的高度、育人的高度,去研究去思考問題,與時俱進,才能準確地把握時代的教學的脈搏。

奶奶現在雖然年過90了,但是她其實還是挺忙的,我覺得她是一直致力於要培養骨幹教師,非常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的。

記得2012年的時候我陪奶奶一起回老家,她的母校鎮江中學當時是120週年校慶,我和奶奶一起走進校門,右手邊寫着他們的校訓:一切爲民族!奶奶當時非常激動,我也非常激動。我和奶奶說我一定要陪她參加130週年的校慶,所以我希望在2022年的時候,我還能陪奶奶再回一次鎮江參加130週年的校慶。

▲1999年,黃音與奶奶於漪分享學校趣事

問:結合於漪老師對您的教導,黃老師今後有什麼規劃,人生的小目標是什麼?

黃音: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也是上海解放七十週年,我聽奶奶回憶往昔歲月,真切地感受到新舊社會是兩重天。我們從積貧積弱到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真的是有國纔有家。我想愛國是滲透到血液裏的情懷,做好本職工作是應盡的天職。

梁啓超先生曾經說過,“人生於天地之間,各有責任。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所以作爲新一代的青年,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就必須知行合一,鐵肩擔着中國夢,在本職崗位上奮力前行。

人的高貴不在於頭銜,也不在於職務,而在於靈魂的高尚,因此道德高尚是做人做事的前提。我想接下來應該會立足崗位,不斷鑽研,努力成爲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

(本文經授權發佈,作者:韓曉蓉,原載於澎湃新聞,有修改)

編輯:宿銘珊 徐晶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