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武亞平】

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大衆途銳成爲晚會第一個被點名的企業。晚會曝光,來自福建寧德、廣東東莞、上海等多地的消費者反映,在使用大衆途銳汽車過程中,車輛發動機會突然熄火。經4S店檢測,系發動機進水。

而在德國,大衆的日子也不好過。2月27日,位於萊比錫的德國聯邦行政法院就禁止柴油車上路做出裁決,允許地方政府禁止柴油車在城市道路行駛。這項裁定並不是禁止柴油車上路,而是將權力交給各州、市、縣,他們有權下達柴油車禁令,爲此聯邦議院不必爲空氣達標專門立法。

這起訴訟最早源於一家名爲“德國環境行動”(DUH)的環保組織,該組織以斯圖加特和杜塞爾多夫的城市污染嚴重超標爲由起訴巴登-符騰堡州和北威州。斯圖加特一家法院判決,公衆健康權比柴油車司機的權利更重要,柴油車禁行是控制空氣污染最有效的辦法。杜塞法院的裁定認爲,在城市中對柴油車實施禁行,需要在細節上再仔細研究,不過,兩家法院均認爲,實施禁行是否合法仍有待商榷。巴登-符騰堡州和北威州州政府認爲,控制空氣污染必須制定全國標準,並上訴至萊比錫聯邦行政法院要求裁決。

900萬輛超標排放柴油車受影響

聯邦行政法院這一標誌性的裁決從法律上爲柴油車限行禁令開了綠燈,從而將正式拉開燃油車全面禁行的大幕,影響深遠。根據這項裁決,各地方政府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對其相關法律進行調整,部分城市將在污染嚴重的時段對部分城市道路實施柴油車禁止通行。根據裁定,市政當局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對商業用柴油車免除禁行令,此外,因禁令而導致的柴油車貶值損失由車主自己承擔,聯邦政府不承擔賠償義務。

當地時間2018年3月14日,德國柏林,民衆聚集在新的交通部長朔伊爾上任的第一天在交通部外抗議柴油醜聞。德國法院此前頒佈禁令,擬定禁止柴油車行駛,此前大衆集團因爲柴油車超標排放卻可以通過測試的醜聞使得民衆對於柴油技術失去信心。(@視覺中國)

據德國官方統計數據,德國目前有1500萬輛註冊柴油車,其中約600萬輛符合歐盟6排放標準,不在禁行之列,其餘900萬輛柴油車都將有可能受此項裁決影響。此外,還有數百萬輛以柴油爲動力的卡車、公交車和重型機械車輛都將受到禁令波及,尤其是公交車和商業貨運柴油車,一旦受限,將給城市交通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儘管目前德國還沒有城市出臺柴油車禁令,但德國柴油車的新車註冊量已經明顯下降,去年一年就下降13%。而汽油車的新車註冊量則增加了14%。

爲了應對柴油車禁令帶來的交通混亂,多特蒙德市政府已經提前做好預案,對應急救援車輛、老年服務機構的車輛、食品運輸車輛,以及城市服務車輛發放了幾千張臨時通行證,以保障這些車輛能夠在禁行區域通行。

聯邦行政法院的裁決出臺後,德國境內約有60個空氣污染嚴重超標的城市將首當其衝,其中包括像漢堡這樣氮氧化物排放一直超標的城市,柴油車禁行的壓力增大。

聯邦環境署2月初公佈的數據顯示,70個德國城市空氣中的氮氧化物濃度超標,其中20個城市嚴重超標。

目前,減輕污染排放的壓力都在市政府層面。在污染最爲嚴重的北威州,2016年,超過30個城市空氣污染指數超過40微克/每平方米的法定上限。在面對柴油車禁令方面,它們毫無應對手段,儘管聯邦政府承諾將提供數百萬歐元資金用於新購清潔能源巴士以及更新改造城市交通管理系統。

默克爾政府對柴油車禁令一直持反對態度,認爲城市空氣污染問題治理不能簡單地通過對老舊柴油車禁行來實現。德國環境部長芭芭拉·亨德里克斯(Barbara Hendricks)稱:“聯邦法院並沒有頒佈禁行令,而只是對法律作出了澄清。我們的態度是禁行不能強制執行。”默克爾則表示,即使有些城市選擇執行柴油車禁令,也不會對德國所有的汽車司機造成麻煩。下一步,聯邦政府將和各地方政府、市政當局協商,如何實施柴油車禁令。“(這項裁定)只涉及那些污染問題比較嚴重的城市,並不會影響整個德國和所有的司機,”默克爾說。

當地時間2012年4月23日,德國沃爾夫斯堡,德國總理在大衆汽車公司默克爾演示電動車充電過程。(@視覺中國)

對德國政府來說,萊比錫聯邦行政法院的裁決只是麻煩的第一步。歐盟委員會正在考慮,是否就德國政府在限制城市污染排放方面毫無作爲向歐洲法院提起訴訟,一旦歐盟發起訴訟,德國政府爲保持本國汽車製造業的繁榮而無視公衆健康的“懶政”行爲無疑將大白天下,默克爾政府將因此陷入尷尬境地。

“藍色標籤”制度遭汽車業反對

近兩年來,德國有部分城市提出引入“藍色標籤”制度,爲排放達標的潔淨柴油車發放藍色標籤,允許這些車上路。但這一提議在聯邦及州政府層面始終未能得到積極響應,理由也很簡單,因爲“污染門”醜聞曝光之後,公衆對柴油車所謂的“達標”持嚴重懷疑態度,因爲許多柴油車都安裝了軟件,能夠篡改排放數據,甚至根據不同的駕駛路況關閉排放過濾系統。

2015年,德國大衆汽車因這一軟件作弊行爲,在美國被處以鉅額罰款。但在德國本土,大衆並沒有因爲柴油車軟件作弊而人人喊打。剛剛卸任的交通部長、基社盟成員亞歷山大•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在任期內極力反對“藍色標籤”的做法,也沒有對大衆汽車採取任何限制措施,而是責令大衆汽車“更新軟件”,使其輕易過關。

代表汽車製造業從業人員利益的工會組織德國金屬行業工會(IG Metall)也對藍色標籤的做法持反對態度。該工會的主席霍夫曼(Jörg Hofmann)稱,環保組織建議實行“藍色標籤”制度,是對老一代柴油車車主“無情的財產剝奪”,因爲現在老一代柴油車在二手車市場上的價格已經大跌,僅爲新車售價的一半左右,比去年下降了3.4%。德國金屬行業公會擔心柴油車禁行會導致汽車製造業崗位大量流失。

車身上貼有“排放達標”的藍色標籤(@德國世界報)

不過,在聯邦層面,藍色標籤似乎已經得到認可。在聯邦行政法院的裁決出臺後,聯邦環境局要求聯邦政府推出淡藍和深藍兩種不同的環保標籤,以區分軟件升級後的歐V柴油車和更加潔淨的歐6d標準。大多數德國城市,淡藍色標籤的柴油車都可以通行,只有污染特別嚴重的城市,可以只允許深藍色標籤柴油車通行。

在歐盟層面,面對歐盟委員會可能發起的訴訟,聯邦政府也開始重視柴油車污染問題。總理府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在組閣談判結束後,立刻抽空給歐盟委員會寫了一封信,提出一系列德國政府計劃出臺的限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措施,甚至表示,對城市公共交通實行免費,以減少私人汽車的上路。

阿爾特邁爾在信中提出3個建議,一是德國政府計劃修改交通法規,允許關閉私人道路;二是修改法律,政府將強制要求汽車共享企業和出租車公司使用電動汽車;三是利用新的技術手段減少尾氣排放,這也意味着,聯邦政府將迫使汽車製造商回收在實際駕駛過程中氮氧化物排放嚴重超標的柴油車。這三項建議是德國政府之前始終不肯承諾的內容,尤其是第三點,遭到德國主要汽車商的強烈反對,因爲這不僅意味着召回污染嚴重的私人車輛,排放不達標的城市大巴也在召回之列,並且數量巨大,其經濟損失將是德國汽車商難以承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