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9月4日

  中日浙贛會戰結束

  -1-

  1942年9月4日這一天,在中日戰場上的“浙贛會戰”結束了。

  這場會戰,在抗日戰爭史上的歷次會戰中,不算大,也不算小——中國方面,投入了大約30萬的兵力,傷亡7萬人,而日軍傷亡3萬餘人。

  這是一場日本人主動挑起的會戰,但關鍵是,這場會戰,原來完全在他們的計劃之外。

  一切的原因,是因爲16架轟炸機。

  -2-

  這件事,還是要從1941年的12月21日說起。

  那一天,在白宮召開的參謀總長聯席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了一個要求: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應該儘快針對日本進行一次報復性打擊。

  用我們現在的眼光回過頭去看,當時的日本去招惹美國,無疑是自尋死路,美國慌什麼呢?但在當時,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剛剛在珍珠港遭受重創,東南亞的各個國家盟軍佔據的據點又在日軍的狂飆突進下紛紛陷落。在整個國家戰爭機器還沒充分開始運轉起來的時候,美國從白宮到民間,心裏還是有點忐忑的。

  所以,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立刻給予一次報復打擊,是提升所有人士氣的絕好辦法。

  富蘭克林·羅斯福,美國曆史上惟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美國總統(逝世於第四屆任上)

  但是,珍珠港一敗,美國暫時已經將太平洋拱手讓給了日本的聯合艦隊,在那個沒有導彈的年代,要對日本形成報復性打擊,只能派轟炸機去轟炸日本本土。

  從美國西海岸到日本本土,遠隔萬里,當時全世界都沒有一個型號的轟炸機能飛那麼遠——關鍵,還要返航。

  這個問題困擾了美國軍方整整一個月,直到一個叫弗蘭西斯·羅爾的上校提出了一個想法:

  用海軍的航母,將美軍的中程轟炸機送到儘可能離日本本土近的地方(當時美國的海軍在太平洋上得偷偷摸摸躲着日本海軍行動),然後轟炸機起飛去轟炸日本本土——飛機一起飛,航母掉頭就走,防止被日本的轟炸機發現並擊沉。

  那麼,飛出去的轟炸機怎麼辦?

  羅爾的建議是:別回來了。

  難道是一場自殺式攻擊?並不是,羅爾規劃了轟炸機的降落地點:

  中國東南沿海的衢州機場。

  -3-

  要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首先要選一個帶頭人。

  最終被選中的人,叫做詹姆斯·哈羅德·杜立特(James Harold Doolittle)。

  46歲的杜立特在退役前是一名陸軍航空兵的中校,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他立刻放棄了自己在殼牌公司待遇優厚的工作,重新回到部隊。

  選中杜立特還有一個原因是:他26歲時,曾駕駛着一架DH-4B飛機,用21個小時19分鐘的時間,創造了一天之內從美國東海岸飛到西海岸的紀錄。

  青年時期服務於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杜立特

  有了帶頭人,然後就是要選飛機。

  這次轟炸任務對飛機的要求非常高:

  這架飛機要是雙引擎的中型轟炸機,因爲要攜帶910公斤的炸彈;

  但這架飛機必須要在25米寬,150米長的短距離內起飛(不然就從航母甲板上掉到海里去了);

  這架飛機必須能續航飛行4000公里以上(不然也掉到海里去了)。

  杜立特最終選擇了最新型的B-25轟炸機——這個型號的飛機,還沒投入過實戰,但一切條件都符合這次轟炸行動。

  B-25轟炸機

  有了帶頭人,有了轟炸機,接下來就需要一起跟着乾的人了。

  杜立特選中了美軍第17飛行大隊,因爲這個大隊的4箇中隊,全都配備了B-25轟炸機,每個飛行員都有駕駛這個型號飛機的經驗。

  隨後,這個大隊的飛行員們被告知“即將被派遣參加一項非常光榮但又非常危險的任務”,自願報名。

  參加任務的名額很快就報滿了。

  但是,當這批經驗豐富的小夥子在杜立特的帶領下來到航空訓練基地,見到他們早就熟悉的B-25轟炸機時,還是嚇了跳——整架飛機已經被改裝得認不出來了:

  飛機只要條件允許的部位,都被加了各種油箱,包括飛機腹部的炮塔也被改爲副油箱;

  無線電裝置全被拆除;

  武器系統基本都被拆除,只剩下兩挺機槍;

  安裝了除冰器。

  杜立特再次向所有參加任務的飛行員強調任務非常危險,很有可能會有去無還,“現在退出的話還來得及”。

  沒有一人退出。

  杜立特和他的隊員們

  於是就開始訓練。

  訓練的場地,是一塊大的平地,上面劃了一定的長度和寬度,然後大家就駕駛着滿載炸彈的轟炸機,一次又一次地在那塊劃線的平地上練習起飛。

  很快,飛行員全都可以在飛機滑出規定的劃線之前起飛了。

  除了杜立特,沒有人知道這次的任務究竟是什麼。

  但大家心裏都清楚:這肯定是要在航空母艦上起飛。

  -4-

  1942年4月2日,揭曉祕密的那一天終於來了。

  美國的航空母艦“大黃蜂”號在一艘重巡洋艦和一艘輕巡洋艦的護衛下,載着16架B-25轟炸機,緩緩駛離舊金山港。在駛離港口後,對任務一無所知的艦長米切爾將軍拆開了寫有“絕密”字樣的信封,終於搞清楚了此行的目標:

  艦隊將駛向日本本土,艦上的轟炸機將執行轟炸日本本土的任務。

  與此同時,經過祕密訓練的B-25轟炸機的飛行員們,也終於知道自己原來是承擔轟炸日本本土的任務,作爲反應,船艙裏傳來一陣歡呼。

  公佈消息後,杜立特在5枚炸彈的尾翼上繫上了日本政府當年授予美軍官兵的“友好”獎章,用意十分明顯——讓這些炸彈,帶着這些勳章,統統扔到日本的本土上去。

  當以“大黃蜂”號爲首的美國第18機動艦隊行進到夏威夷北部海域的時候,以“企業號”航母爲首的第16機動艦隊加入了隊伍,因爲“企業號”上的艦載機,要隨時準備爲“大黃蜂”號護航——雖然“企業號”上的水手根本不知道“大黃蜂”號上裝那麼多轟炸機是要運送到哪裏——他們覺得不可能有那麼大的轟炸機能從航母上起飛——讓他們困惑的是,當時美國在太平洋上幾乎已經沒有軍事基地了。

  停在“大黃蜂”號甲板上的B-25轟炸機

  由兩艘航母和一批護航艦組成的“特混艦隊”,全程保持無線電靜默,默默地向日本本土方向前進。

  4月18日清晨7點38分,意外發生了。

  當這支美國“特混艦隊”行駛到距離日本本土還有1200公里左右的地方時,他們被日本人發現了。

  當時發現這支艦隊的,是日軍巡邏船“日東丸”23號。

  日東丸23號

  日本艦船發現敵船後,第一個行爲就是立刻用無線電向國內發回預警。這時候,考驗“大黃蜂”號艦長米切爾的時候到了:

  如果繼續駛往指定海域再起飛轟炸機,很有可能艦隊會被聞訊趕來的日本陸基戰鬥機和轟炸機摧毀——而這是目前美國海軍爲數不多的存貨了。

  那怎麼辦?只能讓轟炸機提前起飛,航母提前掉頭返航。

  但是如果提前起飛的話,杜立特和他的飛行特攻隊將比原定計劃提前10個小時到達日本上空,由黑夜轟炸改爲白天轟炸,轟炸機被日本防空火力擊落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同時,因爲提前起飛,所有的B-25轟炸機將多飛310公里,油耗將大大增加,這也意味着他們成功抵達中國機場的概率將大大降低。

  換句話說,這支飛行別動隊將成爲真正的“敢死隊”,他們生還的概率將大大降低。

  杜立特站到了飛行甲板上,眼前是列隊站立的所有參加行動的飛行員。

  杜立特把突發情況告訴了隊員,然後告訴他們:可以自願退出。有替補隊員願意出100美元,換下不去的飛行員。

  沒有一個人願意退出。

  在起飛前,杜立特和他的敢死隊員們一起在“大黃蜂”號甲板上,拍下了這張合影

  4月18日上午8點15分,杜立特身先士卒,駕駛第一架B-25在“大黃蜂”航母的甲板上迎空而起。

  1個小時後,全部16架轟炸機起飛昇空。

  所有轟炸機保持無線電靜默,貼着海面低空飛行,撲向日本本土。

  -5-

  4月18日下午3點。

  在日本近海捕魚的日本漁民,看到低空呼嘯而來的幾架飛機,於是興奮地向空中揮手——他們以爲自己看到了大日本帝國的空軍。

  但那正是杜立特率領的16架B-25轟炸機。

  那艘發現美國艦隊的“日東丸23號”號雖然把消息傳回了東京,但日本人認爲在那個海域,美國人的艦載機是不可能飛到日本本土來進行轟炸的。

  所以,他們並沒有重視那個情報。

  就在飛臨東京上空的時候,杜立特的轟炸機中隊看到迎面飛來了一架飛機。事後他們才知道,那是日本首相東條英機的座機,當時,他正準備去視察一所航空學校。

  杜立特空襲東京時從空中拍下的照片

  東條英機的祕書西浦大佐首先發現迎面飛來的飛機樣子很奇怪,再仔細一看,他驚恐地發現:居然是美軍的飛機!

  但是一切都來不及了。

  杜立特率領的16架轟炸機,按照事先制訂的目標,將一枚枚重達200多公斤的炸彈和燃燒彈扔了下去,轟炸了東京、橫濱、橫須賀、名古屋、神戶和大阪6個城市的多個軍事目標和工業目標。

  日本的防空警報,在炸彈落下後纔開始響起,而截擊的戰鬥機起飛時,B-25轟炸機的炸彈已經基本扔完了。

  這可能也怪不了日本人,這是日本本土有史以來第一次受到真正的轟炸。

  日本官方隨即開始了輿論宣傳,表示美軍的這次轟炸效果很小,甚至拿杜立特的名字來證明(杜立特:Doolittle,日本人說是 do little)。

  被轟炸後的日本建築廢墟

  但是,美軍這次轟炸的目的,並不是要造成多大的物理傷害。

  從來沒有在本土捱過炸彈的日本人,不僅被深深地羞辱,而且日本民衆開始出現對戰爭的恐懼。

  而那16架B-25轟炸機,在扔光炸彈後,按照預定計劃,朝着中國沿海方向飛去。

  預料中的困難,還是發生了。

  -6-

  首先,機隊中的8號機因爲油耗過大,已經飛不到中國了。

  經過考慮,8號機改道飛向了蘇聯的海參崴。其實杜立特的“敢死隊”最初考慮的降落地點就是更近的蘇聯,但當時蘇聯和日本簽訂了中立條約,美國派人密談後得到了拒絕。

  8號機一降落,5名機組人員就被蘇聯方面扣留了。不過蘇聯方面對他們還不錯。一年後,5名機組人員被押送到蘇聯和伊朗邊境的一個地方,他們買通了一個走私的阿富汗人逃到了伊朗境內,輾轉後回國(後來檔案解密,阿富汗人背後的指使者是蘇聯克格勃。蘇聯人當時注意力在德國,不想得罪日本,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放走美國人)。

  但其他飛機上的戰友們,就不是個個那麼好運氣了。

  由於美國方面要保密,準備在4月18日24點左右通知中國的衢州機場,讓他們打開通訊系統和機場跑道燈,讓美國飛機降落。

  但是,杜立特和他的戰友因爲提前起飛,在晚上10點就到了衢州機場上空。衢州機場因爲沒有得到任何通知,按照規定,爲了避免日軍空襲,所以關閉了一切通訊系統和燈光。

  找不到降落地點的杜立特他們,只能一圈圈在空中徘徊,看着燃油一點點耗盡。

  最終,他們只能選擇在浙江西部的山區進行迫降。

  傷亡終於出現了:

  3號機的機槍手法克托爾在迫降過程中不慎翻落墜崖犧牲,成爲當日空襲的第一名犧牲者。

  6號機因爲燃油耗盡,連中國大陸也沒有飛到,在象山附近的海面迫降,投彈手迪特爾和機槍手菲茨毛萊斯溺水身亡,三名游上岸的機組成員在被中國當地老百姓護送前往安全區途中,被日本人發現,成爲俘虜。

  16號機因爲迫降地點接近當時日軍控制的南昌,在迫降成功後1小時,五名機組人員全被日軍俘虜。連同3號機的三名倖存戰友一起,這八名美國飛行員被日本法庭開庭審判有罪,罪名是“殺害日本的無辜百姓”,其中3人被立即槍決,剩下的五人飽受折磨,一人被折磨至死,剩下的四人最終在1945年獲得解救。

  所幸,剩下的64名飛行員和機組成員,全部在迫降後獲救。

  救他們的,都是中國當地的老百姓。

  -7-

  其實,當時杜立特和他們的戰友們根本就無法選擇迫降的地點。

  所以,他們中有的飛機降落在了中國人控制的地區,有的飛機降落在了日佔區和中佔區犬牙交錯的地區,有的飛機直接降落在了日佔區。

  但無論降落在哪個區域,所有的倖存的飛行員,都得到了中國老百姓最大的幫助。

  根據杜立特後來的回憶,他們在出發前,特地每個人都學了一句:“我是美國人”。但迫降之後,他們那些糟糕的發音,聞訊趕來的中國老百姓根本聽不懂。

  不過,在他們讓中國老百姓看了降落傘,飛機殘骸,或者美國軍章等證明物,手腳並用解釋“我們是去轟炸日本東京”之後,所有的中國老百姓都從最初的驚恐中恢復過來,儘自己最大的可能,甚至冒着生命危險爲美國飛行員提供幫助。

  64名倖存的飛行員,後來通過各種方式被運送到了中國安全的大後方。他們後來一致回憶,一路上,中國人有條件的用飛機、火車、汽車、馬車,沒條件的用毛驢、轎子、滑竿,總之用上了一切可用的交通工具護送他們。沿途的老百姓提供了他們所能提供的最好的食品、衣服和住宿,有的老百姓拿出家裏僅有的雞蛋塞給美國飛行員,而他們全家還在餓着肚子。

  而老百姓的理由只有一個:你們是來幫我們打鬼子的。

  杜立特的1號機組成員和救助他們的中國百姓在浙西行署門前合影

  感動的美國飛行員也留下了各種紀念品想感謝幫助過他們的老百姓,包括鋼筆、手鍊和勳章等等。

  但他們當時不知道,他們的這些好意,最終卻給他們的恩人帶來了大麻煩。

  -8-

  因爲本土被轟炸而惱羞成怒的日本人,最終決定在1942年5月發動“浙贛會戰”。

  而日本人進攻的一大目的,就是要摧毀浙江沿岸的中國機場,防止類似的轟炸東京事件再度上演。

  而另一個目的,就是報復。

  他們大肆搜捕美國飛行員迫降地點周邊的中國老百姓家裏,凡是發現有美國飛行員留下的任何東西的,這個村莊的所有人就被集體屠殺。

  在江西撫州南城縣,當地的中國老百姓曾給美國飛行員提供過食物,日本士兵便逼着當地人喫糞便,接着讓這些人前胸靠後背站在一起,然後開槍射擊,只爲看看一枚子彈究竟能穿過多少個人的身體。最終,這座縣城在日本人的姦淫擄掠之後,被燒成灰燼。

  加拿大傳教士比爾·米切爾當時在教會救濟中國委員會任職,他曾統計過日本戰機對杜立特他們原定的着陸點——浙江衢州造成的破壞:日軍一共進行了1131次轟炸,造成10246人死亡,27456人無家可歸。日本軍隊還摧毀了當地62146間房屋,搶走了7620頭牛,焚燬了三分之一的農作物。

  日本人還嫌這樣的報復速度太慢。

  在轟炸之後,日軍的731細菌戰部隊開始各個村鎮中投放炭疽、瘟疫、霍亂和傷寒病毒,據統計,死於日軍屠殺和細菌戰的中國老百姓,高達25萬。蔣介石曾給美國政府拍去一份電報,稱“杜立特行動”讓中國付出了25萬條生命的代價,當美國飛行員撤到中國沿海地區後,日軍對那裏發動了攻擊,“屠殺了每個男人、女人和孩子”。

  但是,在“杜立特空襲”之後,隨着美國“飛虎隊”的逐漸活躍,中國大地上各處依舊出現迫降的美國飛機和倖存的美國飛行員。中國老百姓並沒有被日本人的血腥屠殺所嚇倒,所有的美軍迫降飛行員,無論落在淪陷區還是半淪陷區,只要附近有中國的老百姓,就立刻能得到他們的冒死幫助。

  日本人用過各種辦法威逼和恐嚇過中國老百姓,不准他們幫助美國飛行員,但沒有人因爲膽怯而退後一步。

  這是在中國戰區作戰的盟軍飛行員飛行服後背上的身份標識,他們在敵後迫降後只要向中國百姓展示這個標識,就會得到救助和掩護

  1992年4月18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喬治·布什在“杜立特空襲”五十週年紀念儀式上說了這樣一段話:

  “在轟炸以後,那些善良的中國人不顧自己的安危,爲我們的飛行員提供掩護,併爲他們療傷。在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我們也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謝他們作出的人道主義努力,是他們的幫助才使我們的飛行員能夠安全返回。

  杜立特行動雖然已經過去半個世紀了,但這些英雄們一直受到美國人民的敬仰和尊重。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作出的偉大功勳,也永遠不會忘記爲自由和正義事業作出貢獻的中國人。”

  

  今天的這篇文章,其實說了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16架美國轟炸機轟炸日本的故事。

  第二個故事,其實是美國飛行員迫降中國後,得到中國老百姓幫助的故事。其實每一隊機組成員受到中國百姓幫助的過程,都是一段故事,有驚險,更有溫暖。

  戰爭年代,最無力最孱弱的,其實就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但也正是在戰爭年代,普通老百姓的那種堅韌、勇敢和無畏,會更凸顯出來,甚至一點都不比手裏拿着武器的士兵要遜色。

  當自己的家園面臨被侵略的危險時,子弟兵是頂在最前面的那堵牆,而百姓則是牆後堅實的土壤,是士兵們的職責和使命,也是士兵們的動力和根基。

  就像《敦刻爾克》電影裏那個觸動無數人的鏡頭:

  看到海平面上出現了無數普通英國民衆駕駛的各類船隻跨海而來,指揮官把望遠鏡放了下來,旁邊人問他看到了什麼,他輕輕吐出一個單詞:

  “Home.”

  本週五饅頭大師將攜新書《歷史的溫度2》來到杭州啦!8月25日 13:30-16:00饅頭大師將做客EDUMALL杭州來福士店(杭州市江乾區新業路228號來福士6樓EDUMALL),和讀者一起談談“我們爲什麼要讀歷史”。對於我們來說歷史意味着什麼,在讀歷史的過程中,我們的收穫和感動。分享那些他和歷史的不解之緣,一起感受歷史的溫度。

  

  相關書籍推薦

  《歷史的溫度2》

  張瑋著丨2018.02

  近期好文推薦

  

  2018年BIBF北京書展全攻略

  [福利]傷心咖啡館之歌×Luckin coffee 快閃店驚豔亮相

  [現場]中信出版燃爆上海書展 | 這麼多大牌你只能在這裏看到!

  [愛情]想到後來的我們,我笑着哭了

  [萌熊]熊本熊:別擔心我們不合適,我百搭!

  [話題] 魏瓔珞:會說話是個技術活

  [書單]2018上海書展最值得期待的24本中信好書

  [商業] 薛兆豐:免費的纔是最貴的

  [人物] 關於中國的衣裳的故事,沒人比他更懂,沈從文的中國服飾情結

  [文化] 影響莫言、餘華等幾代作家的文字,還會影響今天的我們嗎?

  -End-

  2018.8.22

  近期新書一覽,點擊書封即可看到有關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