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帝王陵墓,給大家印象最深的,當數秦始皇陵和明十三陵了。如今這兩大陵墓已成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著名旅遊景區,每年有大批遊客前來參觀旅遊。今天小編給大家談到的帝王陵墓,應該說是最接地氣的皇家陵墓了,它就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永昌陵。

最接地氣的帝王陵墓,草木爲鄰,良田相伴

衆所周知北宋是後周名將趙匡胤通過發動“陳橋兵變”建立的王朝,遂成爲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史稱宋太祖。宋太祖在位十七年,於公元976年死於宋都開封,享年50歲。趙匡胤死後把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卻把自己葬在離京師一百多公里的老家——鞏縣(現鞏義市)。

最接地氣的帝王陵墓,草木爲鄰,良田相伴

趙匡胤的永昌陵,位於鞏義市塢羅河南側、西村北側。如果第一次到永昌陵參觀,這裏的景象肯定會讓你大失所望。這裏既沒有古代帝王陵寢的恢弘大氣,又沒有皇室貴族墓地的雄偉壯麗。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芳草鬱郁、生機旺盛的莊稼地。

最接地氣的帝王陵墓,草木爲鄰,良田相伴

作爲大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的陵墓爲什麼如此寒酸?甚至還有點破敗不堪呢?推其根由,主要原因有三,其一趙匡胤本人比較節儉,他在位時並沒有像其他帝王那樣,大興土木爲自己修建陵寢;其二外敵入侵,北宋王朝建立初期,經常受到遼國和西夏國的侵略,單軍費開支一項就佔去了半數庫銀;其三宋末不穩定的政治環境,給盜墓者帶來了可乘之機,盜墓賊的猖獗,使永昌陵遭到嚴重的破壞。

最接地氣的帝王陵墓,草木爲鄰,良田相伴

提起盜墓賊,這裏要說一下被趙匡胤屍體吐了一臉黑水的朱漆臉。宋末元初時期,受長期戰亂的影響,許多貧民迫於生計不得不鋌而走險,幹起了盜墓的行當。洛陽一帶盜墓者中,比較有名的要數朱漆臉了。

最接地氣的帝王陵墓,草木爲鄰,良田相伴

朱漆臉見洛陽城周圍大大小小的古墓被盜了個遍,剩下的古墓不是規模太小就是有官兵把守。思慮再三,決定鋌而走險去盜趙匡胤的永昌陵。在盜永昌陵的過程中,還出現了一段小插曲,那就是原本完好無損的臉頰被趙匡胤的屍體吐了一臉黑水。等回到家後發現這些黑水跟本無法洗去,於是就成了遠近聞名的朱漆臉了。

最接地氣的帝王陵墓,草木爲鄰,良田相伴

沒過多久,朱漆臉盜墓的事蹟便傳到了洛陽府。於是官府便派人將朱漆臉抓取,嚴刑訊問後,朱漆臉便把盜永昌陵的事情合盤託了出來。官府依照法律處死了朱漆臉,沒收了他盜出的玉帶,這真的應了那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古訓。

最接地氣的帝王陵墓,草木爲鄰,良田相伴

站在舊曆滄桑、滿目瘡痍的永昌陵前,不禁讓人想起《桃花扇》中的一句話“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縱使生前是王侯將相,死後也不過是一抔黃土,那些所謂的皇權、富貴,一切不過是過眼煙雲罷了。(圖片源於網絡,如侵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