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群岛国家,自古以来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十字路口:中国和印尼群岛之间的联系早在史前时代就已开始。古印度尼西亚人沿着两条路线从亚洲大陆南部南下:一是中国云南经缅甸、马来半岛到印尼列岛:一是中国东南部经台湾、菲律宾、爪哇到印尼各列岛,出土的青铜器等可以为证。

瓷器之缘?中国宋元瓷器与印尼不得不说的渊源

印尼人对中国的瓷器十分重视,将其视之为“珍贵的文物和传家宝”。在印尼民间出土的中国瓷器,哪怕是残件标本,都被视为贵重物品保存,或者作为商品出售给日本、美、英、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收藏家。

1963年据苏来曼的《东南亚出土的中国外销瓷》一文中说:“印尼全境都发现了青白瓷,它仅次于青瓷。”可见青瓷在印尼也有大量发现。考古证实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等地曾出土我国2世纪(东汉)至8世纪(唐代)的陶瓷,考古调查证明:早在宋代,福建德化窑陶瓷已经销往印度尼西亚。

瓷器之缘?中国宋元瓷器与印尼不得不说的渊源

印尼是海上陶瓷之路的主要转口港,其元青花瓷除了供当地使用外,主要是转运到中东和非洲。在东爪哇,沙捞越南部、中部和Maluku的Halmahera岛等地多有元青花瓷出土,其中除了大量的非典型元青花的香料罐等小件器外,有极为精致的典型元青花瓷,如发现于Halmahera岛、现藏雅加达国家博物馆口径达46.5厘米的杂宝如意头开光大盘,发现于沙捞越南部、现为Adam Malik藏品的莲池盘和军持等。

由于印尼发现的元青花瓷大部分归私人藏家,因此有相当数量流入国际市场,其中如现藏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的双龙纹扁瓶即是从印尼流入的。此外在东爪哇曾发现-片满绘莲花及典型葫芦形莲叶大盘残片,带有阿拉伯字母,它和原伊朗阿特别尔寺以及美国哈佛大学萨格拉博物馆藏品中带有阿拉伯字的大盘相似。这说明他们都是为波斯定制的,上述日本出光美术馆所藏、发现于印尼的元青花扁瓶,也同样发现于伊朗的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更证实了印尼的转口地位。

瓷器之缘?中国宋元瓷器与印尼不得不说的渊源

苏门答腊棉兰近郊发掘出大量中国宋元陶瓷,其中就有不少是德化窑的白瓷。宋代,德化盖德乡碗坪仑窑生产的青白釉花瓶花瓣口外折、长颈、鼓腹、短圈足,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博物馆收藏。

另外,雅加达博物馆还收藏两件德化窑云彩大盘。此两件大盘的年代据考是元或明初德化窑的产品。另一件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碗外画楔边圆圈五个,每一圈都写同样的阿拉伯文字,意思是:“除安拉及其先知穆罕默德外,无其他上帝”。各圈中所写该文的终点,则书写一个教长的名字,如奥玛、奥斯玛等,碗底有“成化年制”的年款。这些书写阿拉伯文字的瓷器在德化窑还是首次发现,可以证明它是专门为伊斯兰教徒特制的外销瓷。

这些产品是德化窑瓷器外销印度尼西亚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是中印商贸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