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與麻醉科、消化內鏡室的密切配合,3月10日,日照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在對患者全麻的情況下,成功通過經支氣管鏡冷凍切除了支氣管腔內的腫瘤。這也是該科首次在患者全麻下經支氣管鏡冷凍切除腫瘤。

今年3月份,78歲的徐某因“反覆咳嗽、咳痰、喘息4年,加重1周”入住日照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經過胸部強化CT檢查顯示,患者的右肺中葉支氣管腔內軟組織影、管腔完全堵塞,合併左肺動脈栓塞,於是行單純局麻下支氣管鏡檢查及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

醫生在局麻下支氣管鏡檢查時,發現患者右肺中葉支氣管開口處有新生物,血供豐富,觸碰易出血,經支氣管鏡鉗夾活檢出血量大,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病理提示慢性炎症。

在大內科主任、呼吸內科主任時衍同的組織下,呼吸內科的全體醫師對病例進行了認真討論,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內科張紅教授全程參與指導,考慮患者肺腫瘤的情況不能排除,需進一步確診和治療。但該患者屬高齡,除有慢阻肺和冠心病、頻發室性早搏病史,心肺功能差等問題外,還有單純局麻下支氣管鏡檢查操作經歷,再次行局麻下支氣管鏡操作,患者有抗拒情緒,且極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等惡性併發症。

如何保障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取得理想的治療結果?面對這個難題,日照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在反覆討論了病變的特殊性及手術的難度和風險後,與張紅教授進行了深入的病例討論。

經過全面的綜合分析,張紅教授認爲該患者的局麻下經支氣管鏡鉗夾肺活檢手術風險高,建議全麻下行經支氣管冷凍活檢,並可同時實施直接切除腫瘤。最終確定在麻醉科的保障下、於消化內鏡室手術。

3月10日下午2時30分,在對患者全麻後,張紅教授親自指導和操作,在本院醫生的配合下,通過三次冷凍消融腫瘤完全切除,管腔恢復通暢,術中出血量很少。麻醉科醫師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徵,維持生命體徵平穩,術後患者快速恢復清醒,血壓、心率及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徵平穩。術後病理結果是肺鱗癌。

時衍同告訴記者,日照市人民醫院之前開展經支氣管鏡冷凍肺活檢及治療技術,均採用單純局麻下操作,支氣管鏡操作會對患者產生明顯的刺激,可不同程度的造成患者精神緊張、恐懼、咳嗽、屏氣、噁心、躁動等不適,並還可因此引起心動過速、血壓增高及心律失常等,出現大出血等併發症時處理困難。高齡、有心肺合併症的病人不易耐受。

“此病例是我院首次全麻下經支氣管鏡冷凍切除腫瘤,患者在安靜舒適的狀態下進行治療,檢查治療過程中無明顯的不良反應,醫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觀察病竈,能快捷準確安全的完成相關操作,檢查過程安全、用藥方便,不易出現併發症,清醒後無不良反應,術後恢復迅速。”時衍同說,尤其是對於經支氣管鏡的冷凍、電切等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手段,更需要在全麻狀態下進行手術。全麻下支氣管鏡檢查治療避免了患者應激反應造成的生理、心理干擾,同時提高了診查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呼吸內科醫師和麻醉科醫師密切配合完成。

醫療技術是醫院的立院之本,自上世紀90年代日照市人民醫院開展支氣管鏡檢查後,呼吸內科的支氣管鏡檢查及治療技術逐漸成熟並取得了矚目的成績,近年來,相繼開展了經支氣管鏡鉗夾活檢(TBFB)、針吸活檢(TBNA)、透壁活檢(TBLB)、冷凍、氬等離子體凝固(APC)、圈套、肺泡灌洗、支架植入等技術。

據悉,該科今年將引進超聲支氣管鏡、硬質支氣管鏡,充分利用與北醫專家的交流機會,陸續開展超聲支氣管鏡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超聲支氣管鏡下鞘引導經支氣管鏡肺活檢術、硬鏡下治療等支氣管鏡下介入診療技術,加快提高解決支氣管腔內病變的能力。

該例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着醫院呼吸內鏡診斷治療水平在高精尖技術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爲全面開展支氣管鏡下檢查治療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