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漢墓出土一“神物”,別說普通人見不到,就連專家想見都難

文 | 韋爵爺

馬王堆漢墓羣位於湖南長沙,曾先後被髮掘出了三座古墓。馬王堆山形酷似馬鞍而得名,挖掘當年可謂轟動全國,因其墓內部結構複雜,更是出土了許多帛畫、兵器和紗衣等珍貴文物,特別著名的是辛追夫人,曾一度震動海內。馬王堆墓爲研究漢代的殯葬制度、手工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從中也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是多麼偉大。

要說漢代文物的寶庫,首屈一指的便是馬王堆墓羣,在利蒼兒子的墓中,曾經出土了一頂被稱爲最古老的烏紗帽,據說這個烏紗帽珍貴非常,一般人想看一眼都是難如登天的事,到底是怎樣一頂烏紗帽,讓小編一一給你揭祕吧。

長沙的馬王堆一共有三座古墓,第一座墓是辛追夫人的墓;第二座墓是長沙國利蒼宰相的墓,但是已經被盜了;而第三號墓是利蒼兒子利豨之墓,這個墓主名字尚在考證中,這裏暫且這麼叫。奇怪的是,在男尊女卑的漢朝,身爲宰相的利蒼應該比辛追要有名氣的多,但是在考古界,辛追夫人卻是名震四海,因爲她的墓中出土了非常多的文物,而且其價值都非常珍貴,於是辛追夫人的墓成爲了考古學家手中的香餑餑,爭相研究。

雖然在利豨墓中,出土了一千多件隨葬品,有各種兵器和軍事圖等也都非常珍貴,可是和辛追夫人墓內出土的帛畫和素紗襌衣相比,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利豨墓中,唯獨有一件“神物”異常稀有,這件寶貝是其他墓裏所沒有的,而且還轟動了當時的中國衣冠類文物界,那就是--烏紗帽。

烏紗帽代表着是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有着悠長的歷史,歷經無數人的傳承,而衍生出的一個官僚制度的時代縮影。很多人認爲烏紗帽的創始者是南宋的盜墓官-王休仁,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將一塊簡單的黑色紗布,四個角紮起來,戴在頭上做成帽子。到了隋朝,這種烏紗帽備受追捧,隋煬帝經常戴這種烏紗帽,於是民間紛紛效仿,於是,大隋朝隨處可見身帶黑帽的男子在大街上走。

後來,隨着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的盛行,人們在烏紗帽的左右兩邊各加一個橢圓的翅膀,只要腦袋晃動一下,帽子就會搖搖晃晃地顫動,並裝飾上不同的花紋,以此來區別官職的高低不同。從此烏紗帽便成爲了古代官職的一直別稱,在中國的官僚歷史上成爲不可或缺的一筆。

在利豨墓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木質的盒子,起初都以爲是裝冥器的木盒,但拿起來卻發現它輕飄飄的似乎沒有東西,打開一看才發現,讓人始料未及的是,裏面竟然是一頂烏紗帽。

這可謂是一頂來自兩千多年前的烏紗帽啊!後經研究發現,這是利豨戴過的一頂漆紗帽,用針眼粗的紗線做成的,帽子外面還漆上了黑色的漆,非常別緻,連一根線頭都找不到。

這頂漆黑的烏紗帽,真可以說是烏紗帽的“老祖宗”了,因爲過於珍貴,所以根本無法在博物館展出,只能把它保存在沒有光亮、沒有聲音且恆溫的地下寶庫中,別說是一般的普通人,就算是文物界的重量級專家,想看它一眼都是難如登天的事。由於保存的太好,至今這件文物的價值都沒法估量,小編在此也不敢隨意揣測,還是以後等專家們來揭曉吧!

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經歷了無數次傳承,今後被挖掘出的歷史文物會更多,也更珍貴,它們是歷史的見證,有很多值得弘揚的歷史經驗,它們給現代學者的啓迪也會越來越深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