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瘋狂的老人院

進老人院就像進了幼兒園是什麼感受?很多人可能體會不到。

日本的愛知縣有一個全日最大的老人院,他們最大的賣點就是“好玩”。

每天可以跳舞、唱k、泡溫泉……咳,那些都是小兒科,他們還能打遊戲開黑,賭兩盤,開運動會,就像跑進了迪士尼。

講真,這幫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的老人,一開始也不是這麼瘋狂的。每天怎麼引導都不肯去活動,簡直是可以用死氣沉沉來形容。

可能是呆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等着死亡這件既未知又肯定的事,生活既不聚焦,也沒盼頭,已經失去了任何價值感。

但是老人院沒有放棄,他們絞盡腦汁,內部發行了一種叫“Seed幣”的鈔票。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只要參加康復活動,去散步、刮鬍子、自己洗頭,就可以賺到Seed幣;

然後這些幣也可以花在打遊戲、賭兩盤、買零食、買下午茶上。存夠了錢,還能去逛街,去shopping,去掃墓……

這招牛逼了,那些“混喫等死”的老人被點燃了——他們一下子找到了生活的目標,紛紛排隊參加康復項目,甚至那些賺“Seed幣”比較高的項目都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重新回到每天“賺錢-存錢-花錢”的生活模式後,老人們的人生又找回了價值感。整個老人院變得活潑有生氣,和孤獨寂寞冷的刻板印象拉得很遠很遠。

我突然明白了,爲什麼哪怕實現了財務自由,機械重複的生活還是會讓人窒息?

無非是因爲,無論你是月薪3000的小白還是年入百萬的精英,終歸逃不過的救贖是:人生的目標感

02. 人到底爲什麼要工作?哈佛大學給出了答案

我曾經接過一個粉絲的諮詢,她的工作很穩定,錢也夠生活。但是上面的人既不走,也不死,更不會教自己,她很害怕自己就這樣廢了,離職又沒有勇氣。迷茫。

我讓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想象一下5年、10年、20年之後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分別找一個參照物。請她就按那個參照物作爲目標,去考慮自己該不該離職。

我從這個女孩身上發現了一個問題,活了20多年還是沉溺在現狀裏,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大部分人的不得不承認的一個殘酷的笑話。

哈佛大學曾對一羣智力、學歷、環境等客觀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做過一個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調查內容爲“目標感對人生的影響”

25年後,又對這些調查對象跟蹤調查,他們的職業和生活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結果是這樣的:

第一類人:27%的人,沒有目標;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經常處於失業狀態。

第二類人:60%的人,目標模糊;能安穩地工作與生活,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

第三類人: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他們的短期規劃不斷得以實現,成爲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管。

第四類人: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這幫人意志力超級堅定,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且爲實現目標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實現了財務自由,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25年前,一些人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還懂得分解到每一步;而另一些人,則被動地讓生活推動在時間的洪流裏。

03. 沒有目標感,全身都在積累毒素

畢淑敏說,人生沒有意義的。所謂的意義,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主觀上的目標感。

這句話我深有感觸。

最近翻了翻朋友圈,一個在BAT級別的大公司都做到總監的朋友居然辭職了,過年之前她還不斷在發他們公司的年會、活動、福利,怎麼說跑就跑了呢。

更讓我驚訝的是,她離職了之後居然做起了微商。

當然,作爲一個對買買買特別熱情的人,我幫襯她買了一些小衆品牌的護膚品,一來二去就聊得更熟絡了。

她說,以前在大公司,爭奪資源,內鬥,在郵件裏面給對方說錯的話找證據,基本上成了日常三部曲。我的人生目標都差點直接變成了,把那丫的跟我搶人、搶單的人neng死。

活不累,心累。

後來想想,有什麼意義呢?當一個人活着的目標是爭鬥,不是創造,那樣的人生毫無價值啊。

我笑着說,跟那些喜歡玩弄權術、製造辦公室政治的老闆說再見一點都不可惜啊,但是怎麼就做起了微商呢?

她來勁了,

因爲做微商有明確的目標啊。每天做3000,一個月做10萬,每個月增長10%,下半年可以開線下店。

現在每天我的工作都特別帶勁,選品、談價、拍照、修圖、做你這種大客戶的溝通,我覺得自己是個有盼頭的人。

擦,我居然也能成爲一個“大客戶”了,突然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更驚到我的,是她的條縷清晰的目標和執行。

這個女生拋棄年薪數十萬也活出了價值感,無非就是因爲腳踏實地地,走向自己可以觸及的燈塔。

羅振宇老師也特別戳心地在《弱者的邏輯》裏說過:

如果你有目標,全世界都是你的資源,你在走向目標的過程當中,每一步都是獲得滋養,哪怕你做錯了。

你如果沒有目標感,全世界都對你構成戕害。因爲你在做應激反應的過程中,永遠是在積累毒素,哪怕你做對了。

04. 百萬期權,不如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

做投資管理這段時間裏,我時不時就可以聽到一些老闆給我吐槽:

我對員工掏心掏肺,期權、未來、承諾,都給了,怎麼有的人,連100萬的期權都不要就跑了,真的無法理解。

我只能雙手一攤對他笑笑說:

老闆,你可能真的不知道你的員工目標到底是什麼。

你給的期權白紙黑字寫了嗎?你告訴他什麼時候能獲得呢?

也許人家活着,不過是想工資比得過隔壁工位的那個混蛋。

你看,老闆們常常都會跌入一個誤區:以爲自己的目標就是員工的目標。以爲自己隨口說說別人就能篤定確認。

正因爲這個巨大的誤會,給鞭子,施壓力,畫大餅,還是要感嘆:這幫手下的孫子怎麼就踢不動呢。

殊不知,這年頭,老闆也是要做口碑的。你要是不知道員工心裏想要什麼,給1個億的人期權別人也會把你當笑話看。

有一句話說得好:工資是用來比較的,承諾是用來怨恨的。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無非第一求生存,第二求發展,比這兩者更重要的,是跟他人貢獻之間的公平感

高明的老闆,不但懂得怎麼去均貧富,還懂得爲每個完成了的目標,給踏踏實實的回報。

要是員工發現老闆吹得天馬行空的宏圖,無非是拿着繩子吊在眼前的胡蘿蔔,無論怎麼也喫不到,誰也不會爲你繼續賣命。

和教小孩一樣,一個老闆留住員工最愚蠢的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和刻意感動。最有效的方法是,給目標,給路徑,給報酬

一個人沒有了奮鬥的方向感,誰會認爲日子過得有奔頭呢。

05. 寫在最後

我們從生下來的一刻,就知道自己奔赴的是死亡這個終點。

要是用這個角度解釋,在路上做的所有努力,爭取的各種輝煌,拼了命想要去實現“財務自由”似乎都是無謂的。只要拿到足夠活下去的錢,是不是就已經夠了呢?

事實上,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不夠的。

財務自由只是一個口號。追逐一個個關於金錢、關於職位、關於成就的目標,本身就是我們一路奔忙的人生意義。

因爲,在達成目標的每一個里程碑裏,都是我們存在過的證據。

-END-

作者簡介:

維小維,做投資的爽朗女子,有料的職場媽媽,她是:

○曾任四大、網易、寶潔等知名企業管理層

○ 10+年名企CFO及投資高管經驗,掌管2億資產

○財稅投資領域行家,職場和管理領域達人

○成長類百萬閱讀文章作者

○寫接地氣的文字,專注職場、財商和個人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