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2日,在江苏南通如皋市白蒲镇300年的顾家私塾第六代传人刘汝琴在整理老宅。在如皋白蒲老街有一间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的私塾,这座占地300余平米的古老建筑,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有300年的历史。

图片来源:徐慧/视觉中国

该私塾有4栋11间房屋,本是顾家修建的老庭院,在清乾隆年间被一名顾氏后人用于开馆教书,仅清乾隆以来,顾氏家族中就出过进士3人、举人8人,贡生6人。一直传承到上世纪40年代。

图片来源:徐慧/视觉中国

“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在庭院墙壁上,刻着顾家流传下来的这句祖训。“顾氏蒲涛私塾的第一代开馆先生名星楼,字安乐,是清乾隆年间生人。”93岁的刘汝琴老人是这家私塾的第6代传人,对私塾的历史如数家珍。

图片来源:徐慧/视觉中国

据刘汝琴老人说,“当时未及弱冠之年的顾星楼经常秉烛夜读。后来,他收拾书箱踏上了应试路考上了贡生。但他并未久涉官场,而是返回白蒲老家,将顾氏老宅收拾了一番后,挂上门牌当了名教书先生,启蒙子弟有百余人。乾隆丁未年秋月,吴璜、吴熙春、姜鸿基、顾达四弟子赠予匾额,尊称星楼老师为‘文定先生’。”

图片来源:徐慧/视觉中国

1948年,刘汝琴和比自己小三岁的顾其昌结婚,搬到了世代耕读的顾家。“这里就是我公公住的地方,他是最后一代私塾先生,写得一手好正楷,每天早早起来,都要练会儿字。”刘汝琴所指的是一间雅致的藏书阁,正对着学堂。她的公公,名叫顾子孝,是顾氏私塾第五代、也是最后一代私塾先生。

图片来源:徐慧/视觉中国

为了更好地传承顾家教书育人的传统,刘汝琴和她的丈夫顾其昌都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经常奔赴各地教学,夫妻俩经常是聚少离多。“我的丈夫喜欢体育、弹琴,是个爱好广泛、十分有文化素养的人,可惜的是,他已经于两年前去世了……”刘汝琴说。

图片来源:徐慧/视觉中国

一间老私塾,七代教书人。刻有“文定先生”和“文静先生”的两块重制匾额还高悬在书斋内,底下供奉着孔子的画像。私塾书斋里保留的古时的桑木桌椅,年代久远的老家具,泛着古朴的色泽,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

图片来源:徐慧/视觉中国

现在,顾家住宅已经被列为江苏省文保单位。93岁高龄的刘汝琴拒绝了孩子们接走她的提议,依旧守在这座古朴的老宅院里,每天清晨,她都会起来扫地浇花、修理砖瓦,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接待着不时敲响门的访客。

图片来源:徐慧/视觉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