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具体从什么时候起,摔碗酒迅速风靡大江南北,只要是个景区,或者热闹点的集市,都会有一个播放着劲爆音乐,用几个大酒坛圈起来的摔碗酒现场。近日,作者在洛阳市某文化村,就看到了堆积如小山的陶碗碎片,以及不少带孩子来玩的家长,纷纷掏出手机,让孩子秀一把“大碗喝酒”的豪迈气势。

家长给两名儿童购买了“果啤摔碗酒”,小朋友一饮而尽。随着开学季即将到来,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就近游玩,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村,更是他们的首选,风靡网络的摔碗酒现场,自然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中国人普遍存在攀比心理,一位大姐告诉作者:孩子在朋友圈看到同学来玩摔碗酒,吵着非要来,就带着过来了……

小姑娘喝完之后,举起粗瓷碗,用力摔向瓷堆。摆设摔碗酒的老板告诉作者:现在已经没有前几个月火爆了,这个都是拿着手机拍着玩,喝酒倒是次要,其实就是为了发朋友圈或者小视频。为了迎合暑期小朋友多的特点,老板专门准备了果啤,雪碧等适合儿童的饮料。

看到明码标示的价格,一位大爷观察了一段时间,告诉作者:一瓶果啤能倒出五六碗,商店里一瓶果啤3块钱,这儿能卖到二三十,还有这么多人愿意买。不过有家长表示:钱是次要,主要是让孩子尽兴,平时没时间出来玩,既然出来了,想玩啥就让他们玩呗。

根据史料,喝完酒摔碗的习俗主要来自三个传说:一种是壮行酒,古代行军打仗前夕,将士们会畅饮一番,摔碎酒碗酒缸,表示不打胜仗就不回来;第二种是梁山好汉们打家劫舍之后,进行庆功,摔掉酒碗,期望再接再厉;第三种就是给已经亡故的人祭祀,祝福安心上路,不要再牵挂人世间的事。近年来,商业化的摔碗酒,则主要宣扬“岁岁平安”。

一位成年人喝完之后,高高举起酒碗,摔向碎瓷堆,碗碎之后,店老板用扩音器喊出一句:“岁岁平安咯!”,紧接着又唱起来“好汉歌”。

随着商业网络化,很多传统的习俗或者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性习俗,就会在网络的推动下,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有关报道:摔碗酒原来是西安一家公司的商业策划,没想到短时间已经成为一种火爆的网络消费文化。你还知道那些因为网络迅速走红的民间传统习俗?欢迎留言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