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具體從什麼時候起,摔碗酒迅速風靡大江南北,只要是個景區,或者熱鬧點的集市,都會有一個播放着勁爆音樂,用幾個大酒罈圈起來的摔碗酒現場。近日,作者在洛陽市某文化村,就看到了堆積如小山的陶碗碎片,以及不少帶孩子來玩的家長,紛紛掏出手機,讓孩子秀一把“大碗喝酒”的豪邁氣勢。

家長給兩名兒童購買了“果啤摔碗酒”,小朋友一飲而盡。隨着開學季即將到來,很多家長會帶着孩子就近遊玩,具有傳統特色的文化村,更是他們的首選,風靡網絡的摔碗酒現場,自然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孩子。中國人普遍存在攀比心理,一位大姐告訴作者:孩子在朋友圈看到同學來玩摔碗酒,吵着非要來,就帶着過來了……

小姑娘喝完之後,舉起粗瓷碗,用力摔向瓷堆。擺設摔碗酒的老闆告訴作者:現在已經沒有前幾個月火爆了,這個都是拿着手機拍着玩,喝酒倒是次要,其實就是爲了發朋友圈或者小視頻。爲了迎合暑期小朋友多的特點,老闆專門準備了果啤,雪碧等適合兒童的飲料。

看到明碼標示的價格,一位大爺觀察了一段時間,告訴作者:一瓶果啤能倒出五六碗,商店裏一瓶果啤3塊錢,這兒能賣到二三十,還有這麼多人願意買。不過有家長表示:錢是次要,主要是讓孩子盡興,平時沒時間出來玩,既然出來了,想玩啥就讓他們玩唄。

根據史料,喝完酒摔碗的習俗主要來自三個傳說:一種是壯行酒,古代行軍打仗前夕,將士們會暢飲一番,摔碎酒碗酒缸,表示不打勝仗就不回來;第二種是梁山好漢們打家劫舍之後,進行慶功,摔掉酒碗,期望再接再厲;第三種就是給已經亡故的人祭祀,祝福安心上路,不要再牽掛人世間的事。近年來,商業化的摔碗酒,則主要宣揚“歲歲平安”。

一位成年人喝完之後,高高舉起酒碗,摔向碎瓷堆,碗碎之後,店老闆用擴音器喊出一句:“歲歲平安咯!”,緊接着又唱起來“好漢歌”。

隨着商業網絡化,很多傳統的習俗或者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特別是一些比較特殊的地方性習俗,就會在網絡的推動下,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根據有關報道:摔碗酒原來是西安一家公司的商業策劃,沒想到短時間已經成爲一種火爆的網絡消費文化。你還知道那些因爲網絡迅速走紅的民間傳統習俗?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