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騰騰且食材豐富的火鍋,無論是一個人大快朵頤還是與親朋一起熱鬧地分享,都是寒冷日子裏不錯的選擇。然而最近,關於火鍋的安全和營養卻有一些讓人提心吊膽的說法,比如“網紅自熱火鍋會產生氫氣發生爆炸”。這關乎生命安全,那麼,我們究竟還能不能一如既往地愛火鍋呢?

網紅自熱火鍋導致爆炸?

寒冷的季節裏,沒有什麼比一頓熱騰騰的火鍋更解饞了。但如果懶得連門都不想出怎麼辦?沒關係,還有自熱火鍋可以拯救你。自熱火鍋也叫懶人火鍋,是食品圈的新網紅。沒有鍋沒有爐具甚至懶得洗菜都沒問題,現成的食材和配料,只要一點水配上加熱包,就可以快速地享受一頓小火鍋了。但是這樣的神奇技能也引發了喫貨們的廣泛討論:爲什麼一會兒工夫就能做好一鍋熱騰騰的麻辣火鍋?這樣的發熱原理安全嗎?聽說有人喫着喫着發生了爆炸,是真的嗎?

自熱火鍋的發熱原理

自熱火鍋是一種新型的方便食品,採用的是食品自熱技術,這種技術也用於自熱米飯。食品自熱技術最早是用於搶險救災、部隊保障和野外探險等特殊環境,近些年才逐步走向民用。

自熱火鍋是夾層結構,其中上層飯盒用來裝食材和水,下層用來放發熱包。先將食材放在上層並加水,然後將發熱包從密封的塑料袋中取出,放在下層並加些水。隨後迅速將上層飯盒放好並蓋上蓋,打開透氣孔,等下層的發熱包作用10-15分鐘就可以喫了。

自熱包有不同配方,但大體上包括四類成分。最主要的是生石灰,學名氧化鈣,它和水接觸之後可以產生熟石灰,學名氫氧化鈣。在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熱量,是發熱包主要的熱量來源。

其次,發熱包中含有硅藻土、活性炭等成分,它們是典型的吸附劑。其疏鬆多孔的結構有利於各種有效成分附着,充分接觸併發生化學反應。發熱包通常還有碳酸鈉、氯化鈣、硫酸鎂等鹽分,主要是用來吸收滲入包裝內的微量水分,防止氧化鈣逐漸失效,同時在化學反應中起到輔助作用。

此外,發熱包中也常見鐵粉和鋁粉,它們可以通過和氧氣反應釋放少量熱量。也可以和活性炭、水分、鹽分形成“原電池”效應,通過氧化還原反應釋放熱量。

含有氫氣導致爆炸的說法缺乏依據

傳說有留學生在美國的大學宿舍喫自熱火鍋引發火警警報,專家分析可能是產生了一氧化碳或氫氣。其實上述說法缺乏充分依據,至少國內大量喫貨用行動證明自熱火鍋並沒這麼嚇人。雖然自熱包含有碳,但要和氧氣反應產生一氧化碳需要達到燃燒的溫度,而在水中發生反應顯然是不夠的。

鋁粉在生石灰和水的作用下確實可能發生反應產生氫氣,但自熱包中鋁粉的量很少,即使產生微量氫氣也會迅速擴散,幾乎不可能形成引發爆炸的濃度。我認爲更大的可能是高溫水蒸氣觸發了報警裝置。

避免自熱火鍋的安全隱患

由於發熱包和食物並不直接接觸,因此首要的安全隱患來自於發熱包的熱量。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呢?

首先,飯盒蓋上有一個透氣孔,在使用時一定要先檢查是否有效,避免蒸汽壓力使飯盒膨脹甚至爆開,導致燙傷。

其次,發熱包用可透水的材料包裹,水是慢慢滲透進去的,因此發熱反應不會太劇烈。如果把發熱包撕破了直接加水,可能造成反應過於劇烈,存在燙傷風險。

另外,如果自熱火鍋放在玻璃檯面上,最好能加一個隔熱墊,避免檯面炸裂。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由於自熱火鍋是新鮮事物,無論標準還是監管都還存在模糊地帶。而這類產品較高的毛利率也導致不少小廠家蜂擁跟進,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風險。建議消費者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儘可能到可靠的渠道選擇知名品牌的產品,網絡比價適可而止,貪圖便宜容易喫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