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二戰美軍的B-17轟炸機,在軍迷間可謂是“如雷貫耳”,但像圖中直接空投“人肉炸彈”(霧)就不多見了。近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盧克空軍基地開放日上,就出現了美空軍跳傘隊從B-17彈艙中空降而出的難得場面,本文就此解讀。

  B-17“飛行堡壘”重型轟炸機,由美國波音公司於20世紀30年代研發,1935年7月首飛,1938年4月服役,各個型號總產量12731架。該系列轟炸機爲盟軍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貢獻了“汗馬功勞”,在針對納粹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行動中,B-17轟炸機部隊總投彈量超過64萬噸。本圖列舉了B-17相關的詳細數據和作戰記錄。

  B-17G全機長22.66米,翼展31.62米,機高5.82米,最大起飛重量29.7噸,標準載彈量3.6噸,在執行遠程轟炸任務(航程3219千米)時只掛載2.7噸炸彈。圖爲B-17結構剖面圖。

  儘管二戰已結束73週年,但至今仍有多架B-17轟炸機在天空中翱翔,在各種紀念活動上進行飛行表演和爲民衆提供體驗活動是它們發揮餘熱的主要方式。圖爲B-17與二戰名機P-51“野馬”一同編隊飛行。

  改行當傘降運輸機也是現在B-17的一大任務。圖爲B-17G機腹視角鏡頭拍攝的離地瞬間,可見地面上的機身投影。中間的球狀物體是機腹炮塔。

  位於機頭觀察窗的12.7毫米M2自衛機槍,還原出當年子彈上膛的原貌,可見彈鏈上的機槍子彈,但實際已無法發射。

  B-17G彈艙過去可載3.6噸炸彈,現在則載人的機會更多一些。圖爲跳傘員在跳出彈艙前,最後與隊友進行確認,圖中可見彈艙其實被炸彈固定架分爲兩部分,跳傘員會分兩批跳出。

  圖爲B-17G從開啓彈艙,到跳傘員跳出的全稱動態圖。

  “人肉炸彈”空降瞬間,看的人心驚肉跳,但估計跳傘員此刻是相當興奮的。

  短時間自由落體滑翔後,跳傘員開傘,開始修正空降着陸點。

  即將着陸前的跳傘員視角,可見右側整齊停放的美空軍“雷鳥”表演隊F-16戰機。

  圖爲B-17“飛行堡壘”與它的“同門師弟”,B-52H“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齊飛資料圖。兩代“堡壘”接力從二戰一直到現代一直作爲美國空軍(二戰時期爲美陸軍航空隊)的主力機型使用,不得不令人讚歎不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