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满清入关以来,大明朝百年江山一朝倾倒,崇祯帝赴死,面对满人的剃发易服制度,汉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丢掉生命,要么丢掉灵魂。

在满清的屠刀下,千万汉人血洗大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可断,发不可剃”,眼看复明已经不可能,这是英雄最后的尊严和信仰。当清朝的奴性统治蔓延到江阴时,他们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阎应元,明朝一小吏,连官都算不上,没人知道他是谁,正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高举“大明中兴”的大旗,率领江阴百姓抵抗剃发令,起初,江阴小城,兵不过千,户不及万,无粮无马,孤军奋战,他们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必败的战斗,再怎么抵挡也只是负隅顽抗。

阎应元并没有想凭借一己之力复兴大明王朝,只是为了保留汉人最后的尊严,连夜招兵买马,筑墙守城,满清军队顷刻间便兵临城下,带头的是汉奸刘良佐,此人狡诈,写了一首《劝民歌》,让士兵没日没夜在城外唱,企图达到四面楚歌的效果。

阎应元将计就计,派人把箱子里装满火药,谎称投降,引爆后当场炸死清军三千余人,亲王一个,还有随行两名大将,多铎震怒,派兵24万带200门重炮合围江阴。历时八十一日,终于城破,人亡。史称“江阴八十一日”,满清连折三王十八将,杀死清兵七万五千人。

城破后,阎应元宁死不跪,被刺穿双腿,血洒当场,临死写下绝命诗: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百姓皆与清军巷战,无一屈从,最后整个江阴只有53老弱者幸存于土地庙,城破之日,又有一无名女子题血诗于城墙之上:

“腐胬(nu)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如今到江阴的游客,蜂拥参观滨江要塞的满清大炮,又有几人记得这里曾留下的千古悲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