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教授在交談中直言,模型是最直觀的,自己在對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時,經常會展示相應的模型機種,用模型延伸來講戰機,講國防,講科技,講飛機的飛行原理等航空知識,這樣纔不至於空洞,也更能引起青少年的探知慾望。中國的航空模型運動起步於上世紀中期,新中國成立前後,模型火箭運動在美國和前捷克斯洛伐克興起並得到發展,受運動的影響,我國在五十年代初便組織有關力量,建立相關指導機構對模型火箭技術進行探討和研究,旨在培養一批專業技術的骨幹人才,羣衆性的航空模型運動也在這個時候起步發展,這些航模很多都成爲當時飛機立項的初期驗證機,對於我國先進武器的研發和製造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航模科普新知

航模不是隨便拼拼粘粘就能成型的,它背後涉及很多學科知識理論,它身上的每個部位零件,都有自身的作用和價值,這也是我們科普的內容所在——劉福生教授

2019年5月10日,應董事長孫延波先生的邀請,中國航模界泰斗、資深航模設計師劉福生教授專程從北京來我公司進行展館航模的參觀和指導,公司首席顧問李漢東、副總寇松林等人接待陪同,在此次訪程中,劉福生教授就自己數十年來在航模方面的研究和經歷與董事長孫延波及公司首席顧問李漢東等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中國的航空模型運動起步於上世紀中期,新中國成立前後,模型火箭運動在美國和前捷克斯洛伐克興起並得到發展,受運動的影響,我國在五十年代初便組織有關力量,建立相關指導機構對模型火箭技術進行探討和研究,旨在培養一批專業技術的骨幹人才,羣衆性的航空模型運動也在這個時候起步發展,這些航模很多都成爲當時飛機立項的初期驗證機,對於我國先進武器的研發和製造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年少的劉教授迷上了航模運動,從此與航模結下了不解之緣。

科普第一步

“這些書講的一部分飛機的歷史,隨着航空技術的發展,這些軍機、民機是怎麼發展的......”此次有幸作爲陪同參觀的接待人員,與劉福生教授有了一次愉快輕鬆的交談。

劉教授在交談中直言,模型是最直觀的,自己在對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時,經常會展示相應的模型機種,用模型延伸來講戰機,講國防,講科技,講飛機的飛行原理等航空知識,這樣纔不至於空洞,也更能引起青少年的探知慾望。而且,航模的魅力在於它的知識性和趣味性,通過對空氣動力學、材料力學等各方面知識的掌握,親自動手操作,使得模型最終能夠翱翔藍天,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成就。

“要想了解戰機,首先要了解它的機型分代標準。”劉教授指着書上的模型圖說,“這個叫變後掠翼,如今美國和俄羅斯是按照五代劃分的,我們國家缺少這一代,像以前的第一代戰機,比如殲5,它是亞音速的,再比如蘇聯的米格—15,抗美援朝那會兒,那時候飛機上裝的都是航炮、火箭彈……”

劉教授充滿回憶道:“到了第二代,不僅速度變了,成了超音速,而且結構、外形與第一代相比也有了變化,到三代機的時候,航程、載彈量這些,還有變後掠翼,也都有不同,比如蘇聯的米格—29和蘇—27,三代機以後到後面劃分的五代機,不僅是載彈量,超視距,飛機還具有隱身性能……所以對於青少年,首先要讓他明白,現在的戰鬥機劃分爲幾代,又是如何劃分的。”

歷史的勳章

在交談中,劉老不僅對各種型號戰機的性能和戰役史況信手拈來,對於戰機背後飛行英雄的故事也如數家珍。他說起一則老革命戰士王天保的故事,這是從抗美援朝裏走出來的戰鬥英雄,在攻島作戰中,曾一舉擊落擊傷敵機四架,創造了活塞式飛機擊落噴氣式飛機的傳奇範例。

歷史不該被遺忘,每一架戰機都有它的勳章。劉教授解釋道:“講航模一定要與歷史故事結合,只有傾注戰機背後的戰役戰史,纔算是真正擁有靈魂、具有生命力的。”

“過去不是有條駝峯航線嗎?就是我國在二戰時期一些兵力、物資補給通過這條航線,在印度、緬甸之間運輸,一方面運送派往境外對日作戰的遠征兵,同時從印度運回汽油、器械等戰爭物資,這些飛機沿着山峯起起伏伏地飛行,於是就形成了像駱駝駝峯一樣的航線。當時因爲氣候、設備故障損失了好多飛機,這條航線一路都散落着飛機的殘骸和碎片,要是沿着航線在那上面飛,就可以看到那些鋁片反射的金屬光澤......”

憶起往事,劉教授滿是嘆息:“2000年我們在昆明搞了箇中美二戰老戰士聯誼會,當時就從空軍申請了一架飛機,就沿着這條航線飛......”

背後的精神

他細細講起這些,又說道:“在講模型時,一定要讓青少年瞭解這些戰機背後的歷史,而不是單單隻講它的性能,它的理論,這樣是很枯燥的,我們學習航模,不僅是學習這種技術,更要學習以往那些英雄人物身上那股精神。”

“爲什麼艦載機前邊要有小(鴨)翼?這個小翼幹什麼用的?”

“現代戰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大家就千方百計挖掘它的性能,讓它的性能更優越,以此來控制飛機的機動性。航艦上飛行甲板的距離也就一二百米,飛機要在這麼短的距離內開足馬力,滑跑起飛,另外還有着陸,就需要這個東西,來起到提高飛機機動性的作用。”

“我們國家的五代機殲20也有這個小翼,這個小翼,除了提高它的機動性,當然也有它不足的影響,因爲這個小翼一控制,雷達上面就有顯示,所以這裏也有一個爭議,認爲有小翼飛機就不隱身了.......因此這個小翼就有正反兩面的效果。”

劉教授說:“在科普活動中,有些孩子考慮問題比較全面,一些飛機愛好者也可能提出這些疑問,所以就要好好給他們解釋清楚。”

航模不是隨便拼拼粘粘就能成型的,它背後涉及很多學科知識理論,它身上的每個部位零件,都有自身的作用和價值,這也是我們科普的內容所在,他這樣說道。

▲副總寇松林對公司模型進行展示和講解

▲劉教授就空警500的細節設計與總顧問李漢東、副總寇松林進行交流探討

▲劉福生教授登臺參觀FC—31模型戰機

在參觀過程中,劉福生教授不僅對於展館內陳列的戰機模型就顏色塗裝等細節問題提出探討,而且從場館展列的英雄人物故事脈絡細細展開,細數戰機過往的輝煌歷史。

▲劉福生教授與公司重要領導合影留念

劉教授強調,軍事國防教育要從青少年一代做起,航模要跟歷史故事結合,跟科學原理結合,跟國防教育結合。

一直以來,博爾都十分重視青少年軍事科普教育的問題,致力於把科技模型產品轉變爲科普產品,通過專業設備和系統課程對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使他們瞭解航空航天方面相關的知識,樹立軍事國防意識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博採衆長,與爾共享。

是我們一直以來堅守的經營理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