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组共建、分级联动、共联协同、上下同质"医共体建设模式,有利于整合共建单元内医疗卫生健康资源、节约运行成本,更加科学、合理地调配使用共建单元内的人财物等资源,改变原卫生院普遍存在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不合理的运行模式,构筑浙大二院-衢州二院-医共体分院的三级帮扶提升平台,达到区域同质化的目标,为老百姓提供更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真正实现"大病区内治、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余晓峰院长说。自2018年6月2日,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衢州二院”)相继推出廿里分院、杜泽分院医共体建设试点,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无缝衔接等举措,构筑“浙医二院-衢州二院-乡镇分院”三级帮扶提升平台,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衢江实际的“编组共建 分级联动”医共体建设之路,整体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是浙江省继“医联体”后推出的又一医改举措。它不仅是深化医改的新突破口,也整体优化提高了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水平和使用效率。

自2018年6月2日,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衢州二院”)相继推出廿里分院、杜泽分院医共体建设试点,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无缝衔接等举措,构筑“浙医二院-衢州二院-乡镇分院”三级帮扶提升平台,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衢江实际的“编组共建 分级联动”医共体建设之路,整体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试点医共体建设 基层分院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编组共建、分级联动 探索医共体建设“衢江模式”

2017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部署。2018年6月,为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相关工作要求,衢江区启动了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廿里中心卫生院的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成立了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廿里分院。

廿里分院徐冬青院长介绍,近一年来,衢州二院派驻急诊科、骨外科、护理部三位专家长期在廿里分院上班,内分泌科、眼科、口腔科也有专家每周半天在分院上班,开展门诊、查房、手术、培训等工作。不仅帮廿里分院创建了骨科、中医科两个市级特色专科,还显著提升了整体医疗水平,特别是提升了急诊急救能力,环境设施也面貌一新。

前不久,老陈因中午饮酒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症状,当天下午3点半左右在朋友陪同下来到衢州二院廿里分院就诊,拟急性胃炎治疗。4点左右,老陈再次呕吐,之后意识不清、心跳呼吸骤停,值班医护人员紧急进行心电除颤心肺复苏,3分钟后,恢复了心跳和呼吸。医生考虑是过度饮酒诱发了急性心肌梗死,把老陈护送到患者要求的市区大医院治疗。后来老陈做了心脏介入手术,恢复良好。

江苏人黄先生,在衢州廿里一处工地上务工。去年9月7日早上7点多,黄先生不小心从4米高的台子上坠落,当场昏迷,几名工友立即将他送至附近的衢州二院廿里分院就诊。7点40分,衢州二院派驻到廿里分院担任护理部主任的叶美仙正在交接班中,闻讯后立即赶往急诊科,迅速做出判断:“这是典型的颅内血肿,患者需要马上手术。”叶美仙迅速联系了衢州二院脑科中心主任余成,告知病情后就跟随120急救车全程护送患者到衢州二院。

由于黄先生的家人都不在身边,衢州二院立即开通了绿色通道,以挽救生命为第一要务。急诊CT报告患者有颅内出血、双侧气胸、多处肋骨骨折等多发伤,伤情危急。余成主任以最快速度做好了术前准备,和急诊团队、脑科团队、麻醉团队密切协作,顺利地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成功挽救了黄先生的生命。

“手术难度虽然不大,但是要求我们动作要快,团队协作要好,流程要顺畅,不然患者是很难救回来的。”余成说道,整个救治过程环环相扣,每一步都很关键。

“若是以前,廿里分院不具备急救能力,像老陈和黄先生这种情况就很危险了。医共体建设,不仅有效提升了基层分院的医疗急救能力,还通过开展传、帮、带工作,为廿里分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优质的管理和医疗团队。”廿里分院院长徐冬青感慨说。

医共体建设后,廿里分院医疗质量提升的同时,业务量也得到较快增长。据统计,与2017年相比,2018年廿里分院门诊人次增长24.39%、住院病人人数增长18.52%、手术量增长252%、医疗收入增长28.41%。

今年2月26日,衢江区委、区政府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卫生健康大会暨医共体建设启动大会,吹响了全区“全力建设区域医共体 奋力打造医改新高地”医共体建设工作号角。3月26日,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举行揭牌授牌仪式,标志着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按照衢江区医共体建设管理委员会的统一规划,衢州二院医共体内有杜泽、廿里等15家分院,呈一字型贯穿衢江区南北,相互间隔距离最长达100多公里。由于地理位置、区域发展等因素影响,15家分院医疗综合实力也参差不齐。

鉴于以上情况,为扎实而全面推进衢州二院医共体建设,确保成效,衢州二院医共体总院余晓峰院长组织杜泽、廿里等分院主要负责人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对衢州二院医共体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并根据上级领导指示,探索“编组共建、分级联动”医共体建设衢江模式。

“编组共建、分级联动、共联协同、上下同质四位一体是衢江区医共体建设模式的一大特色。”衢州二院医共体办公室主任蒋建强告诉记者。

编组共建。根据15家分院的地理位置、功能定位和综合实力等情况,在北面将杜泽分院和太真、双桥、周家、峡川分院编组为一个共建单元,在南面将廿里分院和后溪分院编组为另一共建单元,业务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杜泽和廿里分院分别为两个共建单元的领衔分院,形成医共体“一体两翼”建设模式。其余未组建共建单元的8家分院按照衢州二院医共体相关制度常规运营管理。

分级联动。总院成立“一办12中心”,负责医共体内15家分院的政策制定和重大事项的决策,以及对分院的指导、考核与监管等。杜泽分院和廿里分院负责各自单元内的分院日常综合事务的协调和工作目标的考核。15家分院分别负责辖区内村卫生室业务指导和管理。

共联协同。通过“浙大二院、衢州二院、医共体分院”三方联动,医联体、医共体实现无缝对接,省级专家和总院专家到医共体分院上班,同步带动15家医共体分院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让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一沉到底",切实解决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问题。

上下同质。总院和分院实行上下同质化管理。总院对分院通过长期的全面帮扶和管理,实现15家分院理念、管理、医疗、护理、服务等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与总院的同质化。

"编组共建、分级联动、共联协同、上下同质"医共体建设模式,有利于整合共建单元内医疗卫生健康资源、节约运行成本,更加科学、合理地调配使用共建单元内的人财物等资源,改变原卫生院普遍存在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不合理的运行模式,构筑浙大二院-衢州二院-医共体分院的三级帮扶提升平台,达到区域同质化的目标,为老百姓提供更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真正实现"大病区内治、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余晓峰院长说。

来源:衢州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