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南極之戀》原名叫《南極絕戀》,不知道爲什麼沒有用原來的片名,畢竟一個“絕”字,帶來了曠古的悽美與哀怨。而影片的故事,也確實與“絕”有着太多的關係,無論是開篇的身陷絕境,或者是漫長的與世隔絕,以及終於等到的絕處逢生,這段讓人一夢三嘆的經歷,相當空前絕後。

​這個“絕”字,也與影片的英文片名《Till the End of the World》(直到世界盡頭)遙相呼應。因爲,最孤冷絕望的日子,不僅僅是在永遠漆黑的長夜,也可以是在24小時都有陽光的極晝,渺無人煙的極地,冰絕美絕,卻也讓求生者徒生太多的絕望。

在《南極之戀》中,衆人乘坐的飛機遭遇失事後,倖存下來的楊子姍和趙又廷,就在南極那冰天雪地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寂寞。方圓幾十裏,渺無人煙,他們僥倖中找到了可以生存七十多天的小木屋以及補給,能滿足身體的溫飽,卻無法撫慰精神上的孤冷。

這部親赴南極拍攝的《南極之戀》,看似是一部恢宏又悠遠的災難片,其實在探討的是,人在極端的困境中,所呈現出來的最真實的人性。畢竟,在這個生存都成了艱難問題的無人之境,沒有世俗的侵襲,沒有道德的約束,而死亡的倒計時卻一刻不曾停息的“啪嗒啪嗒”的響着,所有的人性之惡與人性之光,都被無限的放大,這一對“孤男寡女”,又該怎樣度過呢?

幸而,飛機墜落後,活下來的只有他們兩個人,所以不會發生像電影《安納塔漢》中那樣,爲了生存和慾望的互相殘殺,而趙又廷和楊子姍,這兩個開始互相看不順眼的男女們,在被隔絕於一座與外界沒有任何聯絡的孤島,發生什麼都不會讓人意外,但唯有他們漸生情愫的愛,卻足夠讓人驚喜和感動,因爲沒有比這極地之中的愛,更加純粹和勇敢的了,那是一種捨命相托,生死相依。

曾經看過一篇文說:“如何愛上一個你討厭的人”,在《南極之戀》中,楊子姍對趙又廷的感情,其實也大致如此。畢竟,在楊子姍眼前,這個穿着一身貂的利字當頭的影樓老闆趙又廷,滿身的油膩又市儈氣息,在墜機的前一刻,還是楊子姍厭惡的對象,但後來,兩個人的關係,卻迅速消融,究其原因,並非是自己愛上了討厭的那個人,而是在相處的過程中發現,其實這個人,似乎也沒有那麼討厭。

是的,瞭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墜機後,趙又廷有過要棄被壓在殘骸中的楊子姍而去的念頭,但終究返回把她救出,還連拖帶背的同楊子姍一起,在茫茫雪地中尋找渺茫的一線生機。雪白的世界所映照的,不僅有人性畢露,其實也會淨化人心,他們彼此間不求回報,抱團求生的力量,勝過了一切。

而後的故事進展,也確實在不斷的證實着兩人的“心無旁騖”,無論是每日千辛萬苦出門跋涉去尋找科考站,還是爲病榻上的楊子姍接骨、製作便器,別說趁機佔便宜,就連她洗澡,自己都不會偷看一眼。這種純愛,無疑比我們看過的太多愛情故事,都要高尚和高級,沒有摻雜任何的功利和欲求,即便趙又廷求婚時,手持的是一個空氣戒指,但那無聲的許諾,勝過了千言萬語。

蔡琴在歌中唱到:

這寂寞天地間,流浪着夢

停在誰身邊,誰的夢中

人海茫茫尋尋覓覓不知千百回

驀然回首,你在盡頭……

遇上一個人,看似一瞬間,其實並不知道,爲了這一瞬間電光火石般的相遇,爲了這一段互爲支撐的生死相守,命運之門等待了多少年。

一花一世界,一生爲一人,一瞬便是永恆。我們常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其實,把握眼前,把握現在的愛情,一定是相忘於江湖,不如相濡以沫。古人會雲“朝聞道,夕死可矣”,而今我們也感受到了一種“一次相愛,永生無憾”的深情。

最幸福的一刻便是:驀然回首,你在燈火闌珊處,爲我守候。

若能如此,無論是萬里荒原,還是火海冰山,都不能阻隔這愛的繾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