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T街創意市集外,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圍繞“當代藝術、創意設計、先鋒音樂”三大主要文化特色,持續舉辦獨立動畫雙年展、國際壁畫節、國際爵士音樂節、OCT-LOFT創意節、舉重若輕藝術電影展映、民謠周、舞蹈劇場等百餘項公共藝術活動,不僅代表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水平,而且集中展示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最新發展成果,引領中國乃至全球的藝術先鋒觀念和藝術人文實踐,成爲南中國最具特色的創意文化園,並逐漸發展成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創意設計、文化藝術高地。華僑城集團作爲以文化旅遊爲主營業務的中央企業,緊跟“一帶一路”建設倡議,踐行國家“走出去”重點戰略,充分發揮文化旅遊產業方面的特色和優勢,積極在旅遊資源豐富的雲南、海南等地佈局,並推動雲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文化旅遊資源共享、市場共拓、信息互通和客源互送,促進共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努力塑造中國文化旅遊的靚麗名片。

孟夏鵬城,細潤雨絲應時而至,澆灌着華僑城創意文化園T街創意市集裏勃發的創意靈感。來自臺灣的獨立設計師姜小姐身着一襲素色長裙,正笑容滿面地向公衆介紹其原創手作,攤位上特別採用琺琅材質製作、設計感豐富的手工飾品,吸引了不少人駐足。

“我們生活在一個需要想象力與原創力的時代,很高興能通過這次活動分享自己的設計和環保理念。”姜小姐已經是第二年來參加華僑城創意文化園T街創意市集。這個中國第一個週期最爲密集、場地設施穩定的街區型創意市集,在每年5月深圳國際文博會期間都會舉辦專場活動。和她一樣懷着分享與傳播設計文化的初心而來的攤主有近百位,他們中有不少來自臺灣、香港與廣東本土的年輕設計師,攜其小衆手作品牌匯聚成了“粵港澳臺”優質文創品牌的新銳力量。作爲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分會場活動之一,T街創意市集不僅爲年輕設計師們提供了創意設計文化展示和交易的平臺,也爲公衆帶來了近距離接觸創意設計的新鮮體驗,在珠三角地區乃至全國都有相當的影響力。

以T街創意市集爲座標,望向華僑城集團在本屆文博會的衆多分會場,此時,在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2019東方霓裳》全新升級而來,展現了三十年的老景區如何在新時期煥發活力;在深圳歡樂谷,“第五人格”歡樂嘉年華正上演突破次元壁的電競狂歡盛會;在華僑城歡樂海岸,藝術家與非遺手藝人跨界演繹了“最當代、最中國”的傳統紙影技藝大賞……種種精妙薈聚眼前,華僑城在第十五屆文博會的深耕細植方纔揭開華美面紗。作爲中國文化企業三十強之一,華僑城集團發揮主場優勢,延續廣受歡迎的“1個主展區+6個分會場”的聯動參展形式,集中展示華僑城在國家戰略指引下,近年來在文化產業和科技創新等領域取得的最新成就。深圳歡樂谷、世界之窗、華僑城甘坑新鎮、歡樂海岸、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以及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等六大分會場,和位於深圳會展中心的主展區一起,爲廣大市民、文博會專業觀衆和國內外遊客帶來40多場精彩生動的文化活動,近距離呈現與這個創新時代交相輝映的文化演出精品、文化創意產品和文旅融合成果。

創想謀篇 助推粵港澳大灣區美好生活

創想是產業發展、城市變遷的根基,從開發區轉型而來的華僑城集團,與深圳這座活力之城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化進程保持步調一致,以“創想”之花,結出了“文化+”戰略的豐碩之果。以T街創意集市所在的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爲例,這座南中國最具特色的創意文化園正是早期華僑城創想精神的落地產業之一。

2000年以後,華僑城東部工業區大批工廠外遷,華僑城人根據廠房的建築特點以及政府對文化和創意產業的相關政策指引,創造性地提出將工業區改造爲LOFT創意產業園區並於2006年5月正式掛牌。通過引進各類創意產業機構,以及持續多年漸進式改造、管理和運營,完成了從工業舊廠房到國家文創園區標杆的華麗蛻變,使舊廠房的建築形態和歷史痕跡得以保留的同時,衍生出更有朝氣更有生命力的產業經濟。

除了T街創意市集外,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圍繞“當代藝術、創意設計、先鋒音樂”三大主要文化特色,持續舉辦獨立動畫雙年展、國際壁畫節、國際爵士音樂節、OCT-LOFT創意節、舉重若輕藝術電影展映、民謠周、舞蹈劇場等百餘項公共藝術活動,不僅代表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水平,而且集中展示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最新發展成果,引領中國乃至全球的藝術先鋒觀念和藝術人文實踐,成爲南中國最具特色的創意文化園,並逐漸發展成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創意設計、文化藝術高地。目前,園區入駐機構達300餘家,就業人口約5000人。

隨着國家經濟和文化發展進入全新階段,華僑城緊跟國家方略、爲人民美好生活賦能的步履更爲堅定。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共同打造公共服務優質、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並將其列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標誌着一個經濟與文化愈加融合的“粵港澳大灣區”新時代正逐步走來。

作爲發軔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深圳的大型文旅央企,華僑城集團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致力於爲灣區樹立優質生活標杆,發揮了自身在文化旅遊產業的優勢,積極擘劃共繪人文休閒灣區的藍圖,落地了一批優質文化旅遊項目,用實際行動爲粵港澳大灣區共建世界級城市羣而努力。

在深圳西部寶安、前海等區域,華僑城深入佈局文化旅遊綜合項目開發與新型城鎮化建設,以“酒店+”、都市娛樂綜合體、特色小鎮等業態爲主,全力打造了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示範性項目。在深圳東部,華僑城積極響應深圳“東進戰略”,以文化旅遊爲主導,建設了以東部華僑城爲代表的多個高品質項目。另外,在中山、江門、珠海、增城、茂名、湛江、東莞、汕頭等十餘座城市,華僑城正逐步以點帶面推進文化旅遊項目全面開花,以豐富的多元業態初步完成了粵港澳大灣區佈局。

預計2020年之後,華僑城集團近三年在廣東所佈局的文旅項目將陸續建成,通過彰顯大灣區區域性文化旅遊特色,不斷爲城市注入全新生命力,優化升級粵港澳大灣區的文旅生態,從產業佈局、經濟收益等方面切實助推大灣區的發展,不斷爲人民生活增添歡樂體驗和優質享受,爲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賦能。

創行篤信 承接“一帶一路”走出去

雪域草原,一陣高亢嘹亮的歌聲雄渾有力,藏族青年男女盛裝騎着犛牛,迎着漫天飛舞的雪花逶迤而來;江南水鄉,賣花女甜潤的叫賣聲擊碎了“二十四橋明月夜”;荷露竹影中,隨風飄來的是蘇州評彈糯軟的小調,油紙傘嫵媚的風情和如夢如幻的繡服……橫跨中華大地,歷經春夏秋冬,融入“風花雪月”的詩意,新時代經典大秀《2019東方霓裳》於文博會期間在錦繡中華分會場正式煥新上演,一場關於五十六個民族文化博覽的生動講述正徐徐展開。

《東方霓裳》誕生於2001年,曾隨國家領導人的出訪赴海外展演,備受各方讚譽,以浪漫詩歌的表現手法、精美的服飾製作、新穎的舞美設計、鮮明的藝術特色展現了中國各民族的服飾文化和風土人情。2011年推出的《新東方霓裳》則採用了更前沿的多媒體視覺影像技術,融入更高水準的藝術創作,對舞臺舞美設計及影像創作進行全新升級。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週年,也是錦繡中華開園30週年紀念,《東方霓裳》已陪伴深圳錦繡中華十八載歲月,以新一輪的華麗升級迎來了“成人禮”,同時向祖國七十華誕致敬。

“中國擁有令世界矚目的民族文化,希望孩子觀看後能受到感染,保有愛國之心,未來不管是去哪,都能以自信從容的姿態行走於世界各地。”一位家長在看完《2019東方霓裳》的首演後向記者吐露了心聲。《東方霓裳》歷經三次創新迭代,創作者始終懷抱堅定的文化自信和創新的激情不斷爲作品注入新動力,而這也是《東方霓裳》從精品走向經典,成爲傳奇扛鼎之作的原因。

文以化人,文以載道。踐行文化自信,除了要對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堅定信心外,更要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十八大以後,中央提出“一帶一路”和把雲南建設成爲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發展戰略。華僑城集團作爲以文化旅遊爲主營業務的中央企業,緊跟“一帶一路”建設倡議,踐行國家“走出去”重點戰略,充分發揮文化旅遊產業方面的特色和優勢,積極在旅遊資源豐富的雲南、海南等地佈局,並推動雲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文化旅遊資源共享、市場共拓、信息互通和客源互送,促進共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努力塑造中國文化旅遊的靚麗名片。

瀾湄合作是我國重點投入和打造的周邊合作平臺,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華僑城在牽手湄公河流域國家“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合作中,一路向“南”,積極輸出文化旅遊項目,通過文旅合作促進經濟、社會合作交流,爲構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提供持續動力。

2010年,由華僑城旗下雲南文投集團打造的大型演藝《吳哥的微笑》正式在柬埔寨暹粒與觀衆見面,演出憑藉雄武的列兵隊伍、華麗的民族舞蹈“復活”了吳哥文化中乳海浮雕上講述的吳哥王朝故事,被譽爲“柬埔寨鮮活的文化藝術博物館”。9年來,《吳哥的微笑》滋養了柬埔寨傳統文化,豐滿了中柬文化交流內涵,更讓“共享”成爲兩國文化旅遊發展的核心。

作爲一臺旅遊演藝劇目,《吳哥的微笑》實現了靠軟實力“走出去”,並在國外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生動詮釋了“一帶一路”建設中共享、共通、共融的理念,成爲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爲擴大“走出去”的成果,華僑城進一步啓動了中柬文化創意園項目,致力於構建中柬文化交流的全新平臺,爲中國文化“走出去”並“融進去”構建全新模式,成爲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標杆。

在今年文博會華僑城集團的主展臺上,可以看到更多這樣的綻放在一帶一路上的“並蒂花”。

創新聚智 科技爲跨越發展強勢賦能

過去幾年,華僑城集團在“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戰略的推動下,總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關鍵指標快速增長,文化旅遊鞏固行業龍頭地位,城鎮化項目全國佈局,商業模式轉型和戰區制管控有效落地。如今,華僑城的新發展仍在持續。如果說“第一次跨越”依靠的是文化旅遊,那麼在新形勢、新理念下,“第二次跨越”就需要科技創新這個關鍵抓手,與“科技+產業+園區”的招式和打法。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三年提及人工智能,並提出拓展“智能+”的計劃,爲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華僑城旗下康佳集團積極響應國家雙創戰略與科技興國的號召,推出“康佳之星”雙創品牌。2018 年,康佳在華僑城的帶領下,成功發佈並推進戰略轉型升級,形成了產業產品業、科技園區、平臺服務、投資金融四大產業集羣佈局,實現持續跨越式發展,邁進了全新的戰略發展機遇期。

以“打造技術領先的企業,打造雙創模範企業”爲目標,康佳正以“科技+產業+園區”爲發展方向,以“硬件+軟件、終端+用戶、科技+投控”爲發展模式,步步爲營、擴大版圖。2018年康佳集團更實行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進行產業佈局與新業務落地、實現多個科技園區項目落地、收購新飛壯大白電業務、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等主要工作。目前,康佳集團已實現轉型升級戰略逐步落地。

在改革、轉型、升級過程中,科技創新無疑是最核心的破題點。多年來,康佳以科技創新作爲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技術研發方面成果喜人。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康佳集團獲得了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憑藉對研發工作的重視,康佳集團作爲老牌企業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具備了成爲科技創新主導者的基礎。

在華僑城集團的加持與賦能下,康佳集團將繼續專注科技創新領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實體經濟穩步前進,爲未來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乘勢而上,順勢而爲,文化產業已經迎來了一個發展的高速週期,國家“十三五”規劃指出,“到 2020 年,文化產業將成爲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作爲中國文化產業領跑者,華僑城更肩負着更大的時代使命。

創想謀篇、創行篤信、創新聚智,緊跟國家戰略,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格局,華僑城集團將繼續堅持“優質生活創想家”的理念,共同推動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爲提高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幸福指數貢獻央企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