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色漫天的柬埔寨



湄公河流域最大的湖,也是东南亚最大的的淡水湖,了解超级渔场的成因和“渔民”们的故事,饱览大鸟漫天的景观。


上图是洞里萨湖鸟类相对最少的雨季,冬天旱季的时候鸟类集群量是十倍以上。

我们将穿越亚洲的稀树草原,去了解干热平原生态的独特性,去拜访隐居在其中的珍稀鸟类。当然也少不了经过在自然中那些人类留下的印迹,去看看人类文明和自然力量的博弈。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the Kingdom ofCambodia),通称柬埔寨,旧称高棉,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柬埔寨领土为碟状盆地,三面被丘陵与山脉环绕,中部为广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

柬埔寨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公元1世纪建立了统一的王国。9世纪—14世纪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13世纪中叶起—1434年由于泰国的素可泰王朝入侵而衰落。


柬埔寨曾经的文明也有赖于这里富饶的自然环境,巨大面积的湄公河下游冲积平原以及广泛的淡水水域,有利于农耕和渔业的发展、水路陆路交通的建立也更为便利,为文明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自然又悄然掌控着一切,吴哥王朝的没落也和自然力量对文明的重压不无关系。我们此次旅程也将感受到远古的文明与自然间对话的岁月。

洞里萨湖:


洞里萨湖的湖水面积是2,700 km²-16,000 km²!WTF??动态的?绝对是我认知里湖域范围变化最大的大型湖泊。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柬埔寨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然特征和文化特质。雨季湄公河暴涨之际,大量河水倒灌至洞里萨湖,完全就是湄公河流域的天然泄洪区,大大降低了湄公河三角洲发生洪灾的可能。此时洞里萨湖水面巨大,大量鱼类洄游至此繁殖,超级渔场就此形成,柬埔寨的渔业也就因此名声远播。而到了旱季,洞里萨湖的水又回流至湄公河,补充湄公河的水源,养育两岸人民,而浅水区露出的土地是极为肥沃的(鱼粪、鸟粪可想而知),又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被誉为“生命之湖”真是一点也不夸张呢。

超级渔场怎么能少得了那些会飞的捕鱼高手们呢?于是各种鹳、鹭、鸬鹚、鹈鹕……竞相集结于此,大中型水鸟多到无法统计,而到了旱季(11月-来年4月)由于水域缩小70%以上,这些大家伙们集结、漫天飞舞的场景极为震撼。



大秃鹳

至今洞里萨的部分渔民们仍旧保持着生活在洞里萨湖上的习俗,也形成了独特的漂浮村庄景观。我们此次活动除了感受洞里萨的超级鸟景也将拜访漂浮村的村民,和他们一起了解超级渔场。


Tmatboey保护区:

Tmatboey保护区位于柬埔寨大平原区的中北部,柬埔寨大平原中北部是现在重要的农业区域,也是古吴哥王朝的核心区域所在,散落着盛世时留下的遗迹。我们的行程将穿过部分大吴哥的遗迹,然后到达Tmatboey保护区。


Tmatboey保护区是以极度濒危的鹮类为主要保护旗舰种的。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鹮-巨鹮,体长超过1米,巨鹮也是目前全世界最濒危的鹮,仅存不到300只。同时可以见到极度濒危的白肩鹮。

Tmatboey保护区和中北部平原的其他区域差不多,以热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高大乔木较为稀疏,气候炎热、干湿季分明,这样的环境实际上非常适合大中型哺乳动物生存,但由于文明发源较早,整个大平原区的大中型哺乳动物几乎消失殆尽。仅留下了那些长着翅膀的家伙们。而它们的状况也往往岌岌可危,巨鹮的命运就很悲催。由于鹮类捕食对水田破坏较大本就受到当地农民的排挤,而几十年前持续的战争,他们更是无辜的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因为巨鹮警觉且爱鸣叫,叫声还特别响亮,战乱时期它的叫声往往成为发现敌军的信号,所以不管是哪一边都致力于让巨鹮闭嘴,后果可想而知。


巨鹮

近20年随着保护工作的逐步开展,巨鹮种群才逐步稳定。我们的合作伙伴SVC和WCS等国际机构以及当地政府都在不断地推动当地社区参与保护的模式。顶级的观鸟旅行目前是Tmatboey保护区内社区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目前Tmatboey保护区植被状况良好,类似稀树草原的景观非常独特,林鸟种类非常丰富,而且由于树稀,看鸟变成了一件相对简单的事,主要是我们还有当地社区的超级“鹰眼”,“帅”就一个字。

兀鹫餐厅:

在柬埔寨大平原的北部区域由于较为干燥,还有着真正的稀树草原分布区,这里的树木相比热带落叶阔叶林更加的稀疏,有大面积开阔的草原,特别适合食腐猛禽-兀鹫在这里生存。而这个区域也特别适合人类开展牧业活动,于是这个区域也成了当地人的牧场。家养的牛会投喂双氯芬酸类的药物而这种药物对兀鹫这一类鸟类来说是致命的,由于人为影响,稀树草原上的大中型哺乳动物被牲畜群(以牛为主)替代,兀鹫们的食物也逐渐转变为家养病牛的尸体,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地兀鹫种群的快速消亡,它们已经失去了安全的食物来源,面临灭顶之灾。


为了拯救这里极度濒危的兀鹫,保护机构们需要想方设法避免兀鹫食用摄入过药物的死牛,在已经极度危急的状态下,采取了人工投喂安全食物的办法,并且结合对该区域非常严格的放牧管理。于是兀鹫餐厅就这样诞生了,每个月保护机构都会在固定的投喂区投喂两次,每次投喂一头成年牛,并在投喂区附近建立了隐蔽观察站,以便观察各个兀鹫种群的发展情况,以及进行必要的科学研究。

来兀鹫餐厅用餐的有黑兀鹫、白背兀鹫和细嘴兀鹫,其中细嘴兀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7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极度稀少,不确定每次都能够见到。


在兀鹫餐厅三种兀鹫同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