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大咖李守奎先生和您聊大美汉字

汉字是古典表意字唯一使用至今的文字,延续数千年,使用的人口最多,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如此钟爱汉字?汉字美在哪里?本周六,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李守奎教授将做客孔学堂,为你详解汉字为什么这么美,解密汉字背后蕴含的中华文明和生活智慧。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人类文字分为两大类,表意文字系统和表音文字系统。迄今为止,古老的表意字只有汉字绵延数千年,岿然独存,成为表意字的典型代表。自十九世纪末,对汉字的质疑与否定成为主流。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汉字被重新认识。汉字与中华文明,汉字与中国历史,汉字与中华民族等重大问题受到关切。长期致力于古文字考释、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的专家李守奎教授曾说“汉字美,是数千年演变的结果,是积淀下来的感受。浸淫汉字多年,知道其繁,也体会到了其美。”对于汉字美,美在哪里?李教授有何见解?一听便知。

主题

汉字为什么这么美

时间

5月18日(周六)09:30—12:10

主讲人

李守奎,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类委员,中国文字学会理事。李守奎教授长期致力于古文字、出土文献、简帛学、汉字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楚文字综合整理与楚文字学的构建”两项,其它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的《楚文字编》、《古文字与古史考》、《汉字学论稿》等专著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先后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

徐圻教授与您漫聊“法治”与“德治”的文化渊源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并行不悖,不仅是对中国历史几千年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反思,更是对我国古代优秀治国理念和文化传统批判地继承。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一直作为我们国家治国理政、规范社会、律人律己的基本方略与途径,两者起着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作用。分别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希腊和中国的“法治”和“德治”,其深层源流、文化义理、彼此关系、当代以何种状态呈现?让我们期待徐圻教授娓娓道来吧。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徐圻教授对中、西文化有长期、系统、哲学层次的观照与研究,曾出版、发表大量相关著述。本周日,他将向我们讲述人类自从告别原始氏族社会,在“理性”与“契约”精神引导下逐渐形成的两种典型的社会发展形态——伦理与法治,以及两者的历史发展与现实互动。这是徐圻教授的一次深层思考,不容错过。

主题

“法治”与“德治”的文化渊源探析

时间

5月19日(周日)09:30—12:10

主讲人

徐圻,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执行主席;贵州省哲学学会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贵州省首批“核心专家”。曾担任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贵阳孔学堂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

3.市民电话报名:0851-83617687

4.微信报名后台咨询电话:0851-84759030

报名时间

2019年5月14日——5月17日

上午:09:30—12:00

下午:13:30—16:30

温馨提示

1.为更好地做好公益讲座的组织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请各位听众配合做好讲座报名工作,务必报名后参与,便于我们及时掌握人数。长期报名参与的听众,我们将不定期地馈赠溪山踏歌行系列音乐会门票。

2.报名成功的听众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与,请及时在微信后台取消报名(格式为姓名+取消+讲座日期,如张三+取消+10月20日)。

3.讲座结束后,市民可将自己听完讲座的感悟和对国学的独到见解发送至孔学堂邮箱([email protected]),优秀的文章我们将在孔学堂微信公众号和官网进行刊登,另外还可以加入贵阳孔学堂国学公益讲座听众交流QQ群进行讨论,群号为:15953278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