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里之路,始于足下,中国的脱贫之路已然启程,党和国家坚定的脱贫信心、各级领导干部扎实的帮扶工作、困难群众被激发的脱贫动力,必将助力中国这场脱贫攻坚战早日取得全面胜利。总书记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是毫不动摇的,基层领导干部能够深入村头、人家开展目标明确、结合实际的帮扶工作,为习总书记的这份信心增添了十足的底气。

“金子,天上掉不下来,地上捡不起来,只有靠干。”贵州全省有4万余名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明华是其中一员。他告诉记者:“群众说,干部村里住,帮扶有思路。对我们来说,目标明确,责任明确,也非常锻炼人。”(5月9日,人民日报)

2013—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391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至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难岁月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咬紧牙关克服重重困难,令新生的共和国得以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从那时起,自力更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最深刻的领悟。改革开放的步伐震颤了中国大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头下,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眼前的成绩冲昏头脑,201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自力更生依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帮助脱贫有困难的群众走上自力更生的脱贫致富路,是脱贫工作一线的领导干部们的努力方向,也是检验困难群众脱贫成果的判断依据。中国有句俗话叫“救急不救穷”,“穷”是救不完,也不值得救的。但“穷”是可以“帮”的。在当前的脱贫攻坚战中,“帮”的目的是让穷中人产生强烈的脱贫诉求,再协助他们掌握生产技能,最终引导他们走上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可以持续下去的脱贫之路。这是一条力见成效的脱贫之路,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之路,更是一条自力更生的脱贫之路。

关于脱贫奔小康,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总书记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是毫不动摇的,基层领导干部能够深入村头、人家开展目标明确、结合实际的帮扶工作,为习总书记的这份信心增添了十足的底气。撼泰山易,撼中国共产党人脱贫路上的坚实脚步难。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千里之路,始于足下,中国的脱贫之路已然启程,党和国家坚定的脱贫信心、各级领导干部扎实的帮扶工作、困难群众被激发的脱贫动力,必将助力中国这场脱贫攻坚战早日取得全面胜利。

作者:清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