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科特點:高中的學習深度和難度較初中上升到新的臺階,跨度很大,特別體現在數學、英語、和物理學科,很多學生都是上課能聽懂,課後作業也認真完成了,結果成績不理想,很多學生甚至出現了不及格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都很困惑,其實症結就在於學生的知識牽引能力差,綜合學習能力急需要提高,諮詢師一定要跟家長強調在高中階段,孩子不能掉隊,有問題不能拖,同時強調高中階段,家長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就可以解決問題,因爲高中的各科學習都是知識的延伸,並且有很強的關聯性,一個知識點或是知識模塊出現問題會導致這個科目的學習遇到瓶頸,應該趁月考之後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整理和有效解決,在期中考試中能考出好成績。11月份正在做的事:進行第一輪複習階段,主要在複習高一的內容,由於高一的知識已經生疏,公式和概念比較模糊,高三開始強調知識的綜合能力,同時各科的學習任務繁重,很多學生應接不暇,出現情緒上波動大,對目前學習狀態和高考目標感到茫然、無助。

幼兒階段:

1.聽故事。聚精會神,每天定時。

2.用筆畫畫。每天畫一頁畫。

3.觀察說話。每天觀察一兩件東西或一兩個事情,能簡要說出。

4.正確握筆。訓練正確的握書寫姿勢。

5.喜愛圖書。不撕毀,不折疊,不亂扔,很珍惜。

6.整理學習用品。擺放整齊,有序,會分類。

小學階段:

1.愛書。學會包書皮,在合適地方寫名字,不磨損、折皺書角,不在書皮、書中亂塗亂畫,常到書店購買新書。

2.寫字。握筆姿勢正確,坐的姿勢正確,不折皺本角,書寫整齊,力求美觀。

3.聽課。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與聽講無關的事,積極回答問題,有問題向老師請教。

4.作業。獨立思考,書寫整齊、規範,按時完成。

5.思考。凡事多問一個“爲什麼”,力求知道原因。

6.用工具書。會用老師推薦的工具書解決一些學習上的困難。

7.記筆記。凡讀書讀報、聽課、聽講話,都動筆記錄,能抓要點,力求記原話。

8.寫日記。堅持天天做,學會揀重要的記,力求有新意。

9.提問。每天向老師或同學提一個問題。

10.爭論(討論)。和同學爭論問題,既能正確理解對方觀點,又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11.讀報刊。每天讀,成爲必做的事。

12.積累。摘錄、剪集好句子、好語段、好文章、好例題、裝釘自己的報刊。

13.建立作業規範。各科作業的書寫格式規範

14.參加課外活動。參加文體活動、聽報告、看演出、看比賽、投稿、參加競賽等。

15.預習。建立預習常規,根據各科特點決定。

16.複習。遵循記憶規律,掌握各科複習方法。

中學階段:

1.制訂學習計劃。對一學期的學習任務、目標、措施、時間和學習內容等作出安排。

2.自學。按照計劃,自主學習,自我約束,自我檢測。

3.質疑。學須有疑,於無疑處生疑,帶着問題查找資料,詢問老師和同學。

4.探究。有對疑難問題尋根究底的習慣,有打破沙罐紋(問)到底的習慣。

5.思考。每天有一段時間靜靜地思考一點問題。平時學習先思考,以求自行解決,解決不了的,再向。

6.專心。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毅力,堅持專一地做下去,做一件事時,不要心有旁鶩。

7.講效率。心中有時間觀念,做事力求快速準確,力避拖拉。

8.求實。講求實際,追求實效,不弄虛作假,尤其是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

高中

高中一年級

生理特點:高中生正處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期,隨着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的明顯增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的發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爲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他們的感情變得內隱,即內心世界活躍,但情感的外部表現卻並不明顯。這些特點常阻礙着父母與子女的相互瞭解。

學科特點:高中的學習深度和難度較初中上升到新的臺階,跨度很大,特別體現在數學、英語、和物理學科,很多學生都是上課能聽懂,課後作業也認真完成了,結果成績不理想,很多學生甚至出現了不及格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都很困惑,其實症結就在於學生的知識牽引能力差,綜合學習能力急需要提高,諮詢師一定要跟家長強調在高中階段,孩子不能掉隊,有問題不能拖,同時強調高中階段,家長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就可以解決問題,因爲高中的各科學習都是知識的延伸,並且有很強的關聯性,一個知識點或是知識模塊出現問題會導致這個科目的學習遇到瓶頸,應該趁月考之後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整理和有效解決,在期中考試中能考出好成績。

高一關鍵詞——“難”

從初中到高中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高中整體呈現知識量增大、理論性增強、系統性增強、綜合性增強、能力要求增加的“5增”趨勢,而高一又是數學、物理、化學學科難點最集中的年級,所以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初三到高一不是個“坡兒”,而是個“坎兒”,必須要“跳”才能完成這個質變的過程。

高一最重要的事情

1. 重視高一、成就高考——高一是整個高中階段的開始,抓住高一,讓自己一開始就能佔據領先位置,對學生高中階段的發展至關重要,多年的高考經驗顯示:對高一的重視程度和3年後的高考成績成正比關係,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一定要從高一抓起!

2. 提前動手,從容應對——剛剛經歷了中考,很多學生沉浸在緊張後的輕鬆李,但是學習確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稍一放鬆,可能就會給自己的高一學習製造麻煩,抓住高一伊始,讓自己的高中學習一帆風順!

3. 發現漏洞、及時彌補——高中學習比較緊張,發現漏洞千萬不要以太忙、太累爲由任其存在和發展,因爲知識之間是有內在聯繫的,漏洞不補,會影響其他知識的學習和綜合應用,並且積累得太多,會覺得無從下手,只好放棄,給高考造成很大的損失!

4. 成績波動、正確看待——高一學習成績波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般來說,只要適應了高中老師的講課方式、掌握了高中知識的學習方法,成績都會逐步上升並且趨於穩定的。因爲成績的暫時下降而失去自信或對某個學科失去興趣,是得不償失的。

高中二年級

生理特點:階段由於很多學生目標不明確,既沒有高一時的雄心壯志,也沒有面臨高考的緊迫感,是一個容易出現動盪和茫然的時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別是考試中受到打擊,就會自我懷疑,產生焦慮。有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學生感到整個高中階段有成績明顯退步的階段,其中大部分學生感到這個階段在高二:

1、在學習上兩極分化日益明顯。

2、偏科現象嚴重。

3、孤獨感和焦慮感較強。

年級特點:高二關鍵詞——“分化”,高二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級,一方面已經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另一方面緊張的高三還沒有來臨,所以心裏上比較輕鬆;同時,高二還要面對多個科目的會考,會分散高考科目的注意力;另外,很多家長理解上有誤區:高二先輕鬆一下,要不高三就沒有輕鬆的時候了。這種想法非常錯誤,結果就是高二輕鬆了,到高三也緊張不起來。以上各種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嚴重的分化,一些學生到高三再想努力的時候,發現爲時已晚!

一、學習方面:

1.兩極分化日益明顯,導致不同心理狀態。

高一一年下來,學生羣體在知識掌握程度方面已較明顯的分出層次,即所謂優生和差生。對優生來說,他們的積極心理得到一步步發展,如興趣上升爲樂趣,好奇轉化爲求知慾和探索欲。他們充滿自信,學習已成爲自覺的行爲,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另一部分學生在一年學習中(尤其是在考試中)屢遭挫折,對學習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態已漸漸固化,出現興趣轉移,偏科等傾向。學習成績進一步下跌,自信心進一步被衝擊,造成惡性循環。對中等水平的學生來說,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目的僅希望在會考中獲得通過,處於一種淡漠的被動狀態

2.歸因心理發生很大變化,學習的主動意識明顯增強。

人總是在不斷總結經驗中前進的。學習成敗歸因心理,影響着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學習行爲。高二學生的當今的學生對於學習成敗的歸因,更重視個體學習行爲的影響,而不是客觀條件。對於學習成績的提高,他們更多地寄希望於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爲、學習情感、學習過程,如學習態度的端正、方法的改進、良好習慣的養成、時間利用率的提高、學習毅力的增強等,而不是客觀條件的改變,如學習環境的改善,老師的教學水平等。學生抓住了學習活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更重視個體學習行爲的影響,則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改進學習方法,調整行爲模式。這正是當今學生個體主動意識增強的具體體現。

3.對高考的期待與恐懼

高二,要說離高考很遠嗎?不是,高三的一畢業就到自己了!很近?也不是,還有高三的沒畢業呢!這時很多學生就出一種期待和恐懼的心理現象。他們具體表現在上課和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易受干擾、經常幻想將來等。他們感到很緊張,有的學生恨不得現在就高考,不用再這樣擔驚受怕,這種期待容易出現焦慮心理;但是,他們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懼,怕自己考不上好的、理想的大學,所以他們的潛意識有時寧願在幻想中滿足。從而在上課和學習時容易走神和分心,在他們回過神之後又感到很內疚和後悔當初爲什麼會這樣,他們恐怕這次走神和分心會影響自己的學習,而同學不這樣,他們在下次考試就會比自己好。他就想,“如果考不上大學感到自己很沒面子和愧對家裏人”,特別是一些自責心較強的學生。這樣他們顯得過分緊張,又影響下面的學習,就是這樣惡性循環下去,導致各種心理行爲的出現。

二、更加自覺地認識、觀察、解剖自己,但有時陷入理想與現實,肯定與否定的自我矛盾中,產生孤獨與自卑

三、對集體適應性增強,“戀愛”現象劇增,擇友有較高原則性

1.“戀愛”現象劇增,但大部分學生“戀愛”動機十分荒謬

戀愛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性心理現象,隨着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青少年的營養也提高,這必然會導致身體的發育加快,這種身體的早熟也必然包含性機能的早熟。另一方面,高二的學生熟悉環境,熟悉了老師和同學,又還不用高考;同時,他們所要承受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越來越多,他們非常需要理解和關心。然而,由於家庭、學校、教師對學生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心理需要不關注,導致他們只能從外界獲得關愛的感覺。具體表現爲:很多學生想戀愛,但是沒有找對象,或者是單相思;有的學生不想戀愛,但是卻有很多異性喜歡;也有不少已經墮入愛河的。他們想戀愛,但是“大人們”不同意他們有這樣的行爲,所以很多已經戀愛和準備戀愛的學生感到很大的壓力。不管是哪種現象,都可以說他們的“日子”都不好過。這種由於在成長中出現的性機能成熟和性心理覺醒,給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和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障礙。

但是,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卻跟不上性心理的過早出現。這主要表現在其“戀愛”動機上,其原因有:

A:就是要尋找一種被愛、被重視、被珍惜的感覺;B:受電視、電影、網絡等影響,認爲戀愛是爲了好玩,不知道要負的責任和義務;C:把是否有男(女)朋友作爲是不是有“面子”的標準;D:顯耀心理; 攀比心理。爲了說明我對異性有很大的吸引力,我是優秀的;認爲別人有異性朋友我也要有……等等一些我們聽來很謊謬的說法卻都成爲了他們早戀的理由。

2.擇友有較高原則性

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高二學生在選擇朋友時的盲目性逐漸減少,不再爲了需求歸屬感而刻意交朋友,他們更願意與那些和自己性格相近,有共同愛好的人建立深層次的友誼,分享心中的祕密,友誼的建立逐漸由泛化向固定化、深層次發展。

高二最重要的事情

1. 均衡發展——高考可錄取依據是總成績,只要沒有嚴重偏科,即便誰各科都成績平平,在高考中也能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如果在高三衝刺中海能夠部分學科有所突破,就會考得非常理想,所以均衡發展是取得高考好成績的基礎。

2. 提前備考——高考考的是整個高中三年的知識,而不只是高三的知識。不要認爲高考就是高三的事情,其實每個階段都是在備考,都是在爲高考打基礎,高二尤其如此。

3. 強化基礎——高一的很多知識是在以後的學習中必須要用到的基礎知識,所以如果發現高一的部分知識沒有完全掌握,千萬不能等到高三複習的時候再去解決,要儘快補上,使自己高二高三的學習更加順暢。

高中三年級

年級特點:關鍵詞——“衝刺”,步入高三,就像戰場上吹響了衝鋒號,從這一刻起,需要全力衝刺——心無旁騖、全力以赴、堅持不懈、決不放棄!不管自己的水平如何,不論自己的能力怎麼樣,最關鍵的是你衝刺了嗎?

高三最重要的事情

目標明確——明確高考目標,同時分析自己的程度,明確差距。對目標學校的情況初步瞭解(包括歷年招生情況對比,有無加分限制)。如果沒有合理地定位自己,是無法形成科學規劃的。

恰當選擇——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選擇課外輔導是必不可少的,老師的引導和點撥可以讓你進步得更快,但是課外輔導的形式很多,如:在線課程、班級輔導、串講課程、一對一輔導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得學習模式,才能用時最短、效果最好。

重視第一輪複習——第一輪複習是最全面、最系統的,也是大多數學生最認真、最有成效的。在第一輪複習時,不投機、不偏頗、不耍小聰明,才能收穫最大

調整心態——高三,沒完沒了地做題、沒完沒了地考試,還有家長和老師沒完沒了地嘮叨,加上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容易有急躁、鬱悶、迷茫、懈怠等情緒。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及時調整,讓心態迴歸到正確軌道上,就是往高考成功的道路上前進了巨大的一步;但若任這種心態蔓延,就會成爲你高考成功路上難以逾越的障礙。

11月份正在做的事:進行第一輪複習階段,主要在複習高一的內容,由於高一的知識已經生疏,公式和概念比較模糊,高三開始強調知識的綜合能力,同時各科的學習任務繁重,很多學生應接不暇,出現情緒上波動大,對目前學習狀態和高考目標感到茫然、無助。這期間班級裏的大部分家長和孩子都會找老師尋求幫助(特別是平時成績比較好和成績很差的學生),這時一定要強調一輪複習的絕對關鍵性,和高三複習方法和複習策略的重要性,學大個性化教師團隊的作用,引導孩子加大上課頻次。

心理攻略三個階段:

學生的心理可劃分爲三個時期:

心理壓力期(8月——12月)

心理壓力期(12月——4月)

衝刺期(4月——6月)

同的時期應該有不同的調節對策。

推薦內容:把握往年高考趨勢,對考綱中重點進行分析解讀、講授審題思路、提升考試能力,快速提高考生成績。針對學生月考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夯實基礎,查漏補缺,點播方法,提升能力,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經常纔出的錯誤。以考試說明爲主線,梳理主幹知識,歸納考到重點,講授考生技巧和拿分策略,提高應試能力。注重應試技巧,掌握最新命題動態。把握基礎題,穩拿分數;突破能力題,提高分數。

高中生心理特徵綜述:

1、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峯狀態。

注意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能較長時間地注意與自己興趣有關的事物,並能分配注意。

觀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統性、全面性,但欠精確。

初步完成從具體思維爲主到抽象思維爲主的過渡,開始理智地思考問題,但時常需直觀的、感性經驗的支持。

2、思維活躍,經常提出問題,能獨立地判斷是非善惡,不輕信別人的結論,愛評論和爭論,希望獨立地解決問題,但往往會以點概面,比較偏激。

情緒體驗較初中階段強烈,情緒內容廣泛,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形成各種心境。憧憬未來,常對活動充滿熱情,易振奮、易波動,也會感情用事,有時會出現盲目的狂熱和急躁,以致不計後果的衝動;遇到挫折會有種種消極情緒。

由於思維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其感情具有文飾性,內心世界活躍,而且情感的外部表現常與內心體驗不一致。

3、意志動機的主動性、目的性增強,能掌握自己的行爲。在處事的信心度、果斷性、自制性方面有發展,調節力較初中有提高。

4、興趣範圍進一步擴大,並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性格特徵趨向穩定、成熟,外顯與內向類型明顯。可性格的可塑性仍較大,舊的不良性格特徵可能被改塑,新的不良性格特徵可能還會產生。

5、動機層次提高,對社會各方面的關心程度增強,有一定的評價能力並逐漸轉化爲決定自己的行爲的動機,體現了各自的價值取向。但對權利的需求多於對自身的義務、責任和實際行動的需求。

6、自我意識進一步增強,要求別人瞭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評價比初中充實、客觀,有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要求。但也會出現自我與社會的衝突,有的學生自尊心過強,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會轉化爲自卑。

7、交友熱情高,迫切需要情感力量和參加不同類型的羣體活動,隨着不同羣體性質的影響,高中學生的個性出現不同的發展方向。

8、對異性性關注上升,在公開場合轉向文飾、內隱,但又有顯示欲,希望引起異性好感。在一定條件下,少數學生出現對異性較爲隱定的情感,進而發展到戀愛。如處理不好,影響學習和個性發展。

9、獨立生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較初中增強,但由於社會結驗和認識的侷限,辨別力不如成人,出現求知慾強與識別力有限之間的矛盾。

10、對職業的選擇出現較爲理性的思考,由幻想期進入預備期,能結合自己的興趣、能力、社會價值取向以及切身利益的需求,選擇具體職業和層次,並對畢業前夕的學習動機、態度、行爲和學習水平產生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