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鄉村振興深入推進,不少農村村容村貌發生鉅變。但是在鄉村建設推進過程中,一些村集體負債過高的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有的農村爲了擴大建設,不停地從對外借貸。而民間借貸利息最低在五六釐左右,這導致村裏的平均負債達到了數百萬元。不僅如此,記者調查還發現,越是“明星村”“典型村”,村裏的債務越重,這些債務往往“舊的未消、新的又來”,極易引發治理風險。

曾經,湖南東北部某縣財政部門就做過一次調研,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縣有445個村負債,佔比達89.7%,負債超過100萬元的村有109個。無獨有偶,山西東南部某縣在2017年也曾對農村集體“三資”做過調查,這個人口不到40萬的縣城裏,村級負債總額就達到了38.6億元,平均每村800多萬元,嚴重影響了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

我們知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很多錢,雖然財政已經出了大頭,但往往還需要村裏自籌一部分,項目建成後的後續維護也主要靠村裏自己解決。爲了籌集這些錢,缺乏集體收入的村莊只好舉債。

對於這一現象,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魏永剛認爲:

鄉村發展需要循序漸進,不符合現實規律的發展必然帶來不必要的財政負債。鄉村的發展還是要實事求是,不能爲了政績,爲了面子而急功近利。

“明星村”之所以成爲“明星”,大部分是因爲工作基礎好,是基層幹部羣衆奮力幹出來的。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些“明星村”並不是深深紮根大地的鮮活典型,而是刻意打造的“塑料花”或者“盆景”。這種“盆景式”的明星村大都是借債打造出來的。

“明星村”在農村建設中發揮着典型引路作用。本來這種典型引導是需要從實際出發,用事實來說服人的。但是,爲了打造典型,有些地方不顧實際,通過借債的方式達到某種“效果”。這種打造“明星”的方式,是對典型引路工作的誤解,更是急功近利的表現。這從另一個方面告訴我們,農村發展必須尊重現實,循序漸進;典型引導必須實事求是,尊重規律。

“明星村”負債,有許多體制機制的原因,也有不同發展階段的情況,但是,深究這種過度舉債發展的思想認識根源,我們會看到,許多情況下正是爲了“好看”而造成的。爲了“看上去更好”,就擅自提高標準,增加投入。超出的部分怎麼辦?只好舉債。農村建設始終是爲了讓當地農民過上好日子,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簡單以“好看”爲目的來建設。超出自身能力,僅僅爲了“好看”就借債的做法,終究是要出問題的。

典型引導是我們推進工作的一種重要方式。而發現和培養典型成爲各級政府抓好農村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鄉村振興中,我們仍然需要“明星村”,仍然需要有不同的典型來推動實際工作。但是,明星村建設必須堅持讓農民過上美好生活這個根本目的,任何僅僅爲了“好看”而進行的“打造”,無論多麼精心,都是背離初心的。杜絕“明星村”債務危機,必須從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是什麼來增強認識。

記者編輯:韓曉

統稿編輯:紀翔

相關文章